盛夏之时,在中煤集团生产能力最大的矿井——平朔东露天矿矿坑内,14台重型电动挖掘机与上百台200至300吨级自卸卡车等重型装备,在智能集控中心的综合调度下,密切配合作业,开足马力生产。
“8月是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我们紧盯保供目标,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出煤,每天有20台设备供煤,平均日出煤7万余吨,全月生产煤炭203万吨。1至8月,原煤产量同比增加340多万吨。”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总工程师邵宾介绍。
“相比十年前,东露天矿产能从2000万吨核增至现在的2500万吨,产能提升了,工效提高了,收入也涨了,现在还是平朔和中煤集团的主力矿井呢。”说起这些年煤矿的变化,该矿职工脸上满是自豪。
职工感受折射出企业的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煤平朔集团(以下简称“平朔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以稳健的步伐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强根铸魂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兴奋!激动!鼓舞人心!”谈及对公司第六次党代会的感受,平朔集团党员干部脱口而出。
蓝图既定,行则必至。9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中煤平朔集团第六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党代会报告在公司基层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深受鼓舞,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和平朔精神,加压奋进、锐意进取,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贡献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平朔集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牢牢抓住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着力点,强党建、稳大局、提质效、促改革、控成本、抓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开创了党的建设蓬勃有力、煤炭供应高效稳定、经营业绩节节攀升、改革发展持续深入、转型项目稳步推进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持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战斗力持续增强,引领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
十年来,平朔集团党委深入实施“五学五进”“双融联动”“队伍提能”“载体建设”党建四大品牌工程。深化第一议题跟进学、中心组带头学、党校培训系统学、组织生活检视学、“学习强国”天天学,进机关、进厂队、进车间、进班组、进网络的“五学五进”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障。同时,深化健全完善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体制机制、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 “双融联动”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深化在双向交流、选好用好、干部培训上下功夫的“队伍提能”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深化在党管安全、提升保障能力、打造创优项目、营造创效氛围、树立典型标杆、强化示范带动的“品牌建设”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保障。
平朔集团先后获得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山西省企业100强等荣誉称号。从2017年起,公司经营业绩考核连续四年获评A级,党建考核成绩连续五年位居中煤集团前列,2021年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标杆企业。公司党委《“四式模式”推动党建责任落地生根》被评为2021年煤炭行业党建工作品牌最佳案例。2018年,公司第一任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日新同志作为煤炭行业唯一代表,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全盘布局 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4.8米宽的铲斗内能并排放两辆小轿车,一铲下去就可装满两辆常见的拉煤大卡车。”平朔集团安太堡露天矿电铲司机曹建伟说,能够操作这样的“钢铁巨兽”为煤炭保供作贡献,自己感到底气十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朔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稳做精煤炭主业,煤炭生产规模持续稳定在8000万吨左右。通过露井协同开采、精细开采、精细加工、分级转化、分阶利用,实现资源回收最大化,露天矿资源回收率达到96.2%,井工矿工作面回收率达到85%。生产的原煤全部入洗,配套洗煤厂采用全重介洗选工艺,全闭路循环,自动化生产,生产的洗精煤、洗混煤、平混煤三大系列十多个品种质量稳定可靠、发热量均衡。
“装车稳定!发车!”随着一声指令,万吨大列从安太堡装车站徐徐开出,驶向秦皇岛港口。在平朔矿区装车站,平均每天约有18列万吨列车源源不断地将优质“平朔煤”运往全国各地。
2021年,平朔集团以不足山西省10%的产能完成了山西省20%的保供任务,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央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责任担当。十年来,公司累计生产原煤约9亿吨,外运商品煤约7.5亿吨,上缴税费约571亿元,连续多年成为企业驻地山西省朔州市的纳税大户,为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做稳做精煤炭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平朔集团主动融入山西省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朔州市建设能源绿都和中煤集团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发展布局,以煤为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从单一煤炭生产到煤电化循环发展,构建了“煤为核心、电化两翼、生态支撑、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
目前,平朔集团已拥有3座年产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露天矿、6座井工矿、6座配套洗煤厂、4条总运输能力1亿吨的铁路专用线,拥有参控股煤电装机规模达到673万千瓦;建成一个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58万吨硝酸铵、15万吨稀硝酸的煤化工企业,多项指标列居行业前列,成为我国主要的动力煤基地和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十四五”期间,平朔集团牢牢把握“双碳”背景下煤炭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继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煤、电、化、新能源、生态产业链和各环节的耦合协同发展,着力打造煤炭核心基地、煤电联营、高端煤化工三大基地,全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绿色节约的能源体系。
目前,平朔集团正加快推进煤基烯烃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成功投产后,会解决500万吨原煤消耗,转换成200万吨甲醇,再转化为80万吨烯烃,后续还会研制成相关煤化工产品,带动上游下游相关产业,同时能够填补晋北煤深加工领域的空白,使晋北地区的煤炭附加值大幅增加,并解决晋北煤包括平朔煤高硫、高灰、高熔点难转化为化工产品的难点问题。
今年6月14日,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在朔州视察时,高度评价了平朔煤基烯烃项目,认为该项目对山西煤化工企业的发展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对山西能源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以智创质 智能化推动煤矿发展实现新飞跃
“启动运输!”随着无人驾驶卡车与其他配套设备的同步启动、协同作业,“装、运、卸”典型工况的智能化运行正全面实现,调度员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即可“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平朔东露天矿集控中心生产调度的一个场景。
2021年,平朔东露天矿建成了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露天煤矿。
目前,平朔集团已完成5台无人驾驶卡车-电铲-辅助设备协同编组化运行和2台无人驾驶卡车远程接管系统调试,通过有人无人设备混编运行,可确保紧急状况下快速排除故障隐患,提高系统安全,现已成为国内真实作业场景下具备常态化编组运行能力的引领示范项目。
“未来,只需一个安全员坐在指挥中心,就能管理这些无人驾驶卡车。”东露天矿设备管理部主管丁建龙说,“干了一辈子矿工,真是大开眼界,矿用卡车实现无人驾驶,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随着矿山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从“台前”转到“幕后”工作的职工也越来越多。2021年9月,国内首台无人值守钻机在东露天矿改造成功并投入现场试运行。
“今年要实现在无人值守钻机项目上1人操作3台钻机作业的目标。”邵宾介绍,以前1台钻机需要2名工作人员,实现这一目标后,将减少5名人员,让部分作业人员从较危险的现场环境中解放出来,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智能建设方兴未艾。借鉴东露天矿智能化生产的成熟经验,平朔集团大力推进所属安太堡、安家岭两座露天矿的智能化建设,力争最大限度发挥煤炭主业的核心优势。
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生态绿色矿区
站在生态复垦区观礼台,极目远眺,绿色植被一碧千里,满目苍翠。
“排土场复垦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幅改善了开采前原地貌植被覆盖率不足10%的生态面貌。”建矿初期,平朔集团就坚持将环保投入纳入生产成本,坚定了锲而不舍、一代接着一代干的绿色发展共识。
十年来,平朔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右玉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建成1.6万平米的智能温室、300座日光温室、中煤平朔博物馆和人工湖,构建有示范推广效应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及重建工程,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的高标准景观农田示范点。安太堡复垦区被国家列为土地复垦野外观测基地和土地复垦教学实践基地,公司被国资委列为“两山论”央企实践亮点。平朔矿区已建成绿色矿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了中央企业的责任担当。
改革探路再出发,转型升级不止步。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中煤平朔集团正奋力奔跑,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平朔、不断开创奋发向上新局面的新征程中,续写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