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制造业兴、实体经济强,则经济兴、国家强。对此,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深有体会。
2010年,麦格米特在国内率先布局智能马桶行业,十多年来已打造了从核心部件生产到整机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核心技术专利数量占到行业专利总数超60%。但和很多制造企业一样,麦格米特虽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表现突出,却面临着对消费者需求把握难、自主品牌发展慢、以及供应链能力弱等问题。
针对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指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紧扣新技术,以数字转型为导向”。王微注意到,以各类电商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成为了带动消费、带动制造业发展的最大的推动力,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在全球数字经济中能够走在前列的非常重要的支撑。
近日,京东自有品牌宣布围绕产业带启动“百大质造工厂计划”,为合作伙伴提供更稳定和长久的供应链服务,助力特色产业带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麦格米特也将成为上述计划的首批受益者。
补链强链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
在论坛现场,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与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特色产业带质造升级趋势报告》。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对报告进行解读时表示:“从全球发展来看,当前制造业正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质造’大步迈进,传统的生产和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塑,需要协同各方力量实现价值共创、共享、共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程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因为实际上龙头企业对于整个产业链的稳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龙头企业,不仅可以带动整个链条的高质量发展,也为中小企业的壮大提供了市场机遇。
数据显示,中国数百万家制造工厂为经济内外循环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专业分工和创新资源汇聚。不容忽视的是,这些中国制造的生命细胞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在疫情冲击和全球局势变化下,这些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补链强链成为关键。
今年年初,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强链补链稳链。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动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市场、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融通创新共铸产业韧性,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
京东发力助攻“大国质造”
10月26日,京东自有品牌宣布围绕产业带启动“百大质造工厂计划”,为合作伙伴提供更稳定和长久的供应链服务,助力特色产业带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自有品牌业务负责人王笑松透露,围绕产业合作,京东自有品牌致力和产业带工厂打造一种新型伙伴关系,通过“你做工厂,我做市场”的分工定位,让优秀制造企业专心做生产,其他部分由京东自有品牌来补足和服务。
首先,京东自有品牌通过C2M模式深度参与产品研发与设计,帮助工厂大幅缩短新品研发周期,提高新品的存活率。其次,京东自有品牌以直连产销的极短链路,助力工厂效率不断提升。第三,京东自有品牌还向合作工厂保证,遵循“不退货”、“不延迟付款”、“不让供应商亏钱”的“三不原则”。
陈亮告诉媒体,麦格米特2018年开始和京东自有品牌合作,5个月就推出了水温稳定、增加了紫外线杀菌功能的产品。今年年初,双方团队克服疫情困难,又推出了京东京造大白鲸和黑鲸智能马桶一体机,卖出了3万台。
2020年起,京东京造团队在“农户+合作社+企业”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深度参与云南振华茶厂的供应链建设,不仅帮助振华茶厂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生产,还通过全链路的质量管理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让有机凤庆滇红茶走出茶马古道,走向更大的市场。
针对当下产业带工厂的痛点,京东自有品牌的“百大质造工厂计划”可谓雄心勃勃。未来三年内,京东自有品牌将着力打造超过500个产业带品质示范工厂,带动工厂销售额增长超600%,工厂新品孵化SKU数量增长超800%,工厂生产成本降低15%、商品库存周转天数下降30%……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从多点发力打造具有强劲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这就需要龙头企业精准聚焦高质量发展新方向,通过以数字化转型为导向形成供求高效匹配的新机制和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这也正是京东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正在进行的努力和尝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