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新规划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建美丽中国先行区

10月19日,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该厅联合四川省发改委制定的《四川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印发。从规划范围看,包括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到2025年,区域生态文明体系初步形成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化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破解区域环境难题、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建设高品质宜居地,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四川编制了《规划》。其中更强调“一体谋划”,积极对接重庆,共同确定近期、远期目标指标,开展成效评估,增强协同治理驱动力。

《规划》提出,到2025年,区域生态文明体系初步形成,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初步建立,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整体达标,跨界水体水质稳步提升。到2030年,区域生态文明体系基本建成,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安全格局基本构建,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展望2035年,生态安全格局全面筑牢,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先行区基本建成。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改善等4个方面,设置了24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各12项。12项约束性指标中,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6%,万元GDP能耗降低14%,森林覆盖率达41%,河流主要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达90%,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96%,跨界河流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稳中向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9.9%,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谋划5个重点任务、9大类工程项目

《规划》有哪些重点内容?记者梳理发现,其中谋划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比如,在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方面,不仅要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还明确要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围绕川南渝西、川东北渝东北融合发展,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区,加快打造“成渝氢走廊”,培育氢能产业生态圈。在四川天府新区探索开展能源互联网模式创新试点等,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塑造美丽巴蜀宜居风貌等。

《规划》也提出,将强化水生态环境齐防共治、加强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深化土壤污染治理联动、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比如,深化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治,将联合重庆,建设跨界水体生态护岸、河滨缓冲带等,推动毗邻地区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完善跨界水体监测网络等。再比如,联合重庆加强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联动合作,逐步统一区域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和应对措施要求,对重点行业实施绩效分级动态管控,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的通报、会商。

记者还注意到,为支撑主要任务落实,《规划》从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利长远出发,提出了区域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沿江沿岸和城市群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流域水质巩固提升、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及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及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执法能力现代化建设、生态环境科研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共9大类工程项目。(记者 李彦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