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工业互联网成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近几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蹄疾步稳,成绩显著,已成为我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近日召开的“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现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网络、平台、安全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设施初步建成,以国家顶级节点为中心的标识解析体系规模化发展,平台支撑的融合应用创新活跃,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数据显示,目前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建成超过1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提质、降本、增效作用不断显现。

工业互联网亟待提档升级

近五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体系、实现路径和实践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指出,一是统筹布局,下好基础建设“先手棋”。推动建设5G虚拟专网、混合专网近2800个,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以国家顶级节点为中心的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壮大,有力促进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数据互通和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形成,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7900万台(套)。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制度机制同步完善。

二是奋力攻关,下好产业创新“关键棋”。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突破一批关键领域产业化短板,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培育200余个公共服务平台,在试验验证、检测认证、人才实训等方面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将工业互联网写入国际标准,推动发布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融合新技术应用步伐不断加快。

三是纵深推进,下好融合发展“一盘棋”。培育8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遴选381个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工业互联网日渐深入万企千园、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助力制造业、能源、矿业、电力等各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东中西部错位发展、均衡分布、协同互补的良好格局。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发展关键期。王鹏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快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重点是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打好政策“组合拳”。紧扣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痛点难点,研究出台一批支持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发展,助力稳经济、保安全的新政策举措。二是打好技术“攻坚战”。聚焦持续性真难题和阶段性新课题,协同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补短板、锻长板,进一步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三是打好产业“团体赛”。充分调动工业企业、通信企业、设备企业、产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各方积极性,发挥各方优势,在技术、建设、应用、标准等各方面深化合作,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各类企业主体形成三大特色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企业而言,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至关重要。近几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基本形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破题之举和重要抓手。

王建伟认为,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大潮中,各类企业主体逐渐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并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企业建平台。大企业自身具备较好的数字化基础,立足行业优势和上下游配套资源,建设跨行业跨领域以及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借助平台提升数字化分析决策能力。二是中小企业上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借助平台上云化部署的工业APP和解决方案,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转型。三是园区和集群用平台。园区和集群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园区内企业具有共性需求强、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成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的重要突破口。

王建伟表示,下一步,针对不同类型的主体企业,工信部将分门别类、“因企施策”,面向大企业,鼓励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和特定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平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与供需匹配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向行业内延伸。面向中小企业,推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引导性政策文件,指导中小企业分阶段开展数字化转型,鼓励各地以“上云券”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云;面向园区和集群企业,深入推进“平台+园区”“平台+基地”试点应用,遴选一批标杆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平台+园区”深度行等活动。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如果说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那么网络就是基础,安全则是保障。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王鹏进一步介绍,一是安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联合九部门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试行《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指南》,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政府监管、企业主责的安全管理格局。

二是安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发布《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2021年)》,完成工业企业、平台企业、标识解析企业等4项国家标准立项,推动30余项行业标准加快研制,指导企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三是技术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基本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覆盖近14万家工业企业、165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天候全方位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风险预警和通报处置,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可感可知。

四是产业支撑水平不断提升。依托试点示范、专项工程遴选一批典型场景安全解决方案,攻关一批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安全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国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活动,加大政策宣贯,培育安全人才,强化供给水平。

来源 | 中国工业报、工业互联网周刊

责编 | 云隐

商务 | 徐老师  18584596819(微信同)

联系邮箱 | 1179400307@qq.com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疑问,请后台留言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