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沿用过去的逻辑做事。”这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一句至理名言,每每读到,总是感慨颇多。
尤其在这样一个疫情、地缘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的当下,于企业界而言,这句话很值得深思一番。
企业的发展只有符合时代的逻辑,才能够借大势,成大事。
那时代的逻辑是什么呢?今天来看,我国“双碳”目标就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时代大逻辑,这一目标的提出把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更是成为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其中蕴藏的势能和潜在的机遇,不容小觑。
所以我们看到,各行各业纷纷把践行“双碳”目标作为长远规划。
比如汽车行业里,一批传统燃油车企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家电行业,大力推进绿色节能产品的研制和普及;与消费者联系更为紧密的食品饮料快消品行业,近年来也从生产、经营等多个方面发力环保,掀起了一轮绿色低碳的创新实践。
这其中,乳业可谓走在了队伍前列。从行业动向来看,近两年,不少乳企品牌纷纷在低碳包装、奶盒回收以及打造绿色工厂等方面下起了功夫,力争将可持续发展落地到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当中。
在具体的实践上,各家乳企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这其中,我们发现,飞鹤这家企业的做法显得很不一般——飞鹤开创了一个产业集群生态循环模式,也就是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了牧场种植、奶牛饲养以及生产加工等企业生产经营涉及到的全链条当中,在降碳上真正做到了“闭环式”管理。
飞鹤到底是怎么做的?其中的难点与挑战是什么?飞鹤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成为行业低碳标杆的?
厘清这些问题,对于中国乳业乃至更多行业在低碳方面的探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艰难而正确
先来看飞鹤开创的产业集群生态循环模式,简单点说,可以将这一模式理解为“变废为宝”,也就是将产业链中的废弃物再利用。
在农业端,东北地区在减碳方面存在的现实情况是:
一是每年上亿吨的畜禽类粪污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飞鹤副总裁陈晓东曾算过一笔账,一头奶牛一天要排放70-100公斤废弃物,一座万头牧场一年的牛粪产量超20多万吨。试想一下,这种高量级的牛粪污若用堆肥还田方式,消耗大量人工不说,对生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是农田里的玉米秸秆难以做到无害化处理。传统的处理方式无非是焚烧或者还田。焚烧不必多说,会产生大量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极为严重。
还田的效果也并不理想,由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秸秆难以充分降解,还田后的第二年、第三年往往会引起土壤的病虫害。
而飞鹤产业集群生态循环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解决这两大难题的秘钥——“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
粪污秸秆厌氧发酵罐 图/中国国家地理
具体来看,“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包含两条生态链闭环:
第一条闭环链:将牛粪污与风干秸秆,一起进行厌氧发酵制成沼气,并提纯为生物天然气,再应用到牧场和工厂,实现热能转化。
第二条闭环链:将沼渣、沼液进行二次发酵制成有机肥,肥料还田能改善土质、滋养牧草,牧草制成饲料可以喂养奶牛、提升奶质,最终实现绿色有机肥的生态循环利用。
你会发现,这是一条堪称完美的生态循环链,不仅化解了东北地区在减碳上两大痼疾,也保证飞鹤对品质安全的绝对把控。
当然,美好事物的背后往往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飞鹤在这一产业集群生态循环模式的打造上必须要攻克两大难关:
一是解决高寒地区的牲畜粪污处理。东北地区由于冬季长、气温低,普通的厌氧发酵技术可能一年只能运行四五个月,而且能耗很大,难以持续。
想要处理数以万吨计的牛粪,就必须对以往的厌氧发酵技术进行创新,降低能耗,并使其适应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达到全年运行的理想效果。
二是解决玉米秸秆无害化处理难题。与欧美国家采取用青贮玉米发酵的方式不同,我国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秸秆只能等玉米收割后才能处理。
但在东北地区,玉米收割后秸秆很快就会风干,含水量极低,固物含量高的风干秸秆很不利于发酵,而且风干秸秆在发酵罐中容易上浮,与微生物的接触不够充分,这也使得其难以被分解。
面对两大难题,国内外乳企的普遍做法是“绕道而行”。比如目前国内不少牛场还是采用传统氧化糖、堆粪、粪肥还田的方式来处理牛粪污。这些方式并非完全无效,但并不适用大中型牧场。
从飞鹤来看,它没有绕道,更没有妥协,而是做了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选择。
在与中科院青岛研究所长达6年的深度合作中,飞鹤通过发酵技术、发酵模式创新,攻克了高寒环境中厌氧发酵难题,并将能耗降低了50%-75%。
此外,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还通过流体力学改造了搅拌浆浆型,并优化了发酵罐安装位置和角度,让风干秸秆的处理效率大幅提升,不仅实现了废物生态利用,也为秸秆无害化处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有了技术支撑,2016年,飞鹤引入产业集群合作伙伴,建成了我国高寒地区规模最大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综合利用项目”。
如今,飞鹤在克东、甘南、克山已有三个项目投产,每个项目不仅每年能解决约10万亩农田秸秆回收和万头奶牛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还能年产700万方生物天然气、5万吨有机肥,让1.4万亩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增加1%。而未来,这类低碳项目还会更多。
如果要做个总结,我们可以认为,飞鹤走的是一条短期“难”而长期“正确”的道路,这条路布满荆棘,但它的方向一定是通往奇迹和光明的。
向溢出效应要答案
这份从源头开始的低碳实践与成就,也让飞鹤自然而然地成了行业内的低碳标杆。
这个低碳标杆,我们可以从著名经济学家科高(AriKokko)提出的“技术溢出效应”中找到答案。
所谓“技术溢出效应”指的是企业研发的技术成果由于外部性等原因使得其他企业可以不需花费成本得到及使用,其主要发生在示范、模仿和传播的过程中,且这种效应是技术信息差异的增函数。也就是说,当行业技术差异越大,溢出效应就越大。
对照乳业,这套理论可以理解为:头部乳企的先进低碳技术,在示范与传播机制作用下,也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
从飞鹤的低碳路线来看,这种溢出效应发挥作用的逻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寒牧场的普遍性。众所周知,我国三大天然牧场分布于西南、西北(含内蒙古)、东北地区。东北、西北纬度高,冬季严寒漫长,西南地区虽处低纬但多高原高山。换言之,我国天然优质牧场,高寒特征显著,而飞鹤克服高寒的厌氧发酵技术有很强的适用性。
第二,牧场规模化趋势。据《荷斯坦》统计,2021年中国新建、扩建牧场项目166个,进入操作流程的牧场项目设计存栏总数98万头,而且几乎全是大牧场——5000头以上项目占83%,“万头牧场”占比62%。
大牧场已成趋势,这就要求它们配置更先进的牛粪污处理工艺,飞鹤的成功探索是个不错的借鉴。
第三,乳品行业的低碳之路势在必行。乳业上接农业、下连制造业,其所涉及的奶牛饲养、生产制造、产品包装和运输等环节,均与碳排放密切相关。因此,推动乳业走上一条低碳之路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
目前各大乳企虽大多都已落实节能减排的理念,但主要还是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比如减墨装产品、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装以及优化养殖饲料,减少奶牛肠道发酵甲烷排放等等,真正将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实现全产业链低碳发展的,少之又少。
飞鹤产业集群生态循环化综合利用项目
图/中国国家地理
而飞鹤则把绿色低碳落实到了企业发展所涉及的农、牧、工三大链条当中,并且开创了一个产业集群生态循环模式。
各大乳企到底该如何实现全产业链减碳,每个环节该做什么,又该如何打通,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飞鹤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操作样本。
“飞鹤的成就不完全是解决了中国最好的婴幼儿奶粉问题,绿色低碳、社会责任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这才是行稳致远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参观了飞鹤的全产业链后,原中国银⾏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亚布⼒中国企业家论坛原名誉主席刘明康给出高度评价。
在我国乳业向低碳化转型的发展进程中,特别需要一批敢于率先士卒的企业,需要它们在这条低碳化转型之路不断探索,然后总结经验并将其传授给整个行业,从而推动全行业共同走向这条低碳化发展之路。
目前来看,飞鹤无疑担起了这条低碳道路上的“领头羊”角色。让人有理由相信,在其先进技术理念与成功经验的引领下,接下来一定会给行业带来更大的溢出效应。
用社会价值回应商界之问
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一年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现实中,乳企“双碳”实践要比政策早得多。比如很早之前,乳企便开启了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这都属于“双碳”逻辑。
但比观其言更重要的是察其行,企业“双碳”目标可以大,但根本还是要落在生产的细微处。
2017年,飞鹤投入大量资金,开始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此前飞鹤每个工厂都有3台30吨的燃煤锅炉,一个工厂年耗煤量超2万吨。
到了2021年底,飞鹤9个工厂已经全部完成“煤改气”,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7.7万吨,相当于减少6.8万吨标煤燃烧。
飞鹤各个工厂也在引进光伏项目,积极采用绿能,预计2023年工厂将有超20%用电换成清洁能源。
此外,飞鹤还推广了WCM世界级制造体系,降低工厂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仅2020年工厂减排二氧化碳487.31吨。它还将奶粉罐供应商引入工厂,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与能源浪费。两年下来,飞鹤5家“厂中厂”合计减排二氧化碳531吨。
不止如此,飞鹤还通过改进重点设备、绿色包装储运,以及废料利用,将绿色低碳实践融入到生产运营各个环节。根据飞鹤2021ESG报告,2021年飞鹤节水16.74万吨,二氧化碳减排83248.53吨。
另一方面,除了自身践行低碳理念外,飞鹤还在大力将这一理念传递给市场和消费者。
比如,飞鹤正在向超10万家终端门店和超2000个经销商传递绿色理念,借助终端门店以及平台对用户的精准触达,飞鹤将低碳环保理念传递到更多的C端消费者,倡导大家绿色消费、低碳行动,共同为国家的“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从大的逻辑上来看,“双碳”目标不是靠某个人、某家企业就能实现的,它一定是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行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的低碳减排的氛围,唯有如此,绿色低碳的理念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所以,也可以说飞鹤正在打造一项落实低碳的“人心工程”,除了自己以身作则外,它还要将低碳理念带给中国,乃至世界,激发起人们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热情。
而这种热情,也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反哺”企业发展,因为随着人们对绿色理念的认同,消费者将会愈发关注产品背后的企业是否真的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届时,像飞鹤这样把“双碳”理念落到实处的企业,也将迎来消费者更进一步的认可,迎来新一轮“人心红利”。
就像刘明康在“与科技共生,与绿色同行”企业家论坛中所言:
“今天的客户和昨天的客户不一样,他不在乎这个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而在乎我的价值实现。这个价值有体现在货币上,有形的,也体现在心理和社会地位上,无形的。”
到底该如何衡量一家企业创造的价值?这是商界里的“终极之问”。
美国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商业组织,由200多位知名公司CEO组成——商业圆桌会议,该组织自1975年开始把“为股东赚钱”定义为企业的首要目标。
但是在2019年,该组织修改了这个共识: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从这个变化不难看出,做企业的目的,发生从“利己”到“利他”的转变。
所谓利己者生,利他者久。以一个负责任的态度,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类更美好的生活做出贡献,想来,这正是衡量一家企业价值的普世性标准。
如今,飞鹤正把产业生态模式创新及先进的低碳理念推广开来,它所做的,就是在创造社会价值,就是在为人类更美好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实现“双碳”目标的大变革中,飞鹤终将借大势,成大事。
来源 | 正和岛
作者 | 正风
责编 | 云隐
商务 | 徐老师 18584596819(微信同)
联系邮箱 | 1179400307@qq.com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疑问,请后台留言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