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1部分:安全要求》进行解读。
据悉,本标准的前身是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分别是《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 安全要求》,这两项标准一直被强制性产品认证(CCC)作为检测依据。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表示,标准的本次修订主要有两方面突出改进:一方面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新版标准整合了原有的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 8898-201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 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涵盖了音频、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的所有产品,顺应了当前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技术上优化升级,新版标准运用安全工程理念,提出能量分级,全面考虑了各类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电击、着火、过热、声光辐射等六个方面的危险来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要求与试验方法,助力电子产品安全防护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国焕新表示,新版标准的发布实施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标准。之前两项标准适用范围各有不同,导致诸多企业生产设计电子产品选用标准存在困惑。新版国标合并后,解决了以往适用标准界定难的问题,实现了产品生产、检测、抽查“一把尺子”,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市场运行效率。二是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新版国标对原有两项标准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梳理、补充和提升,对当前产品如:无线充电、蓝牙耳机等新技术带来的新隐患,按照对危险源分级分类的理念提出具体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从防电击、防着火、防过热、防声光辐射等多方面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三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子产品出口贸易。新版标准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EC 62368-1,主要技术内容与国际保持一致。企业按照新版国家标准生产电子产品就能符合国际安全评估体系要求,消除了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助力我国电子产品“走出去”。
据介绍,新版国标已于2022年7月19日发布,并将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新版国标的实施为契机,推动电子产品安全性的持续提升。一是加强标准的宣贯实施,二是进一步完善电子产品安全标准体系,三是强化电子产品领域基础研究。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