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地缘政治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汽车生产重要原材料铝、镁、锂、石油、橡胶、芯片等价格持续高企,部分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承压严重。
据中国工业报梳理,截至发稿前,国内12家乘用车整车上市企业披露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六成车企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一边,比亚迪(002594.SZ,01211.HK)、长安汽车(000625.SZ)、广汽集团(601238.SH)、力帆科技(601777.SH)4家营收及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另一边,上汽集团(600104.SH)、北京汽车(01958.HK)、长城汽车(601633.SH)、江淮汽车(600418.SH)、小康股份(601127.SH)、北汽蓝谷(600733.SH)、海马汽车(000572.SZ)、众泰汽车(000980)8家出现了营收或净利的不同程度下滑。12家车企整体呈现“冰火两重天”的业绩格局。
(备注:表格数据来源于各车企财报,按营业收入多少依次排序)
8家车企业绩不同程度下滑
第一季度,对汽车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仍是疫情。
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最新调研显示,本轮疫情在3月多点爆发,作为汽车产业重镇的东北、江浙沪等地疫情防控形势更是严峻,先后开启封控管理。受疫情防控影响,物流受阻,一些零部件企业生产节奏被打乱,零部件供应出现短缺,致使华中、华南、东北等地的整车生产基地陆续出现停产情况。同时,封控地区的经销商也停止经营活动,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受到一定的冲击,消费需求下降,汽车产销出现大幅下滑。
上述背景下,不少车企业绩受到影响。作为一季度唯一一家营收超过千亿的车企,上汽集团一季度营收、净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据财报,一季度上汽集团实现总营收1824.71亿元,同比下降3.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16亿元,同比降19.44%。
对于业绩下滑原因,上汽集团在财报中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公司之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扩大贷款规模,另一方面则由于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销售收入减少所致。
除了上汽集团,营收、净利润双降的还有两家企业:江淮汽车和北京汽车。
江淮汽车在营收、净利上双双下挫。4月28日,江淮汽车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收入97.61亿元,同比下降16.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亿元,同比下降253.45%。对此,江淮汽车表示,受疫情、芯片短缺影响,企业一季度销量下降;芯片、电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主营业务毛利减少。
4月28日,港股上市公司北京汽车发布2022财年一季报。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57.31亿元,同比下降8.1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67亿元,同比下降11%。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北京汽车表示主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带来冲击,对集团的生产和销售带来较大影响。不过,北京汽车仍对中长期的业务发展持谨慎正面预期。
在已经披露一季报的12家乘用车企中,小康股份一季度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超50%。一季报显示,小康股份主营收入51.31亿元,同比上升56.03%;归母净利润-8.39亿元,同比下降57.54%;扣非净利润-7.57亿元,同比下降31.72%。而公告中,小康股份未就业绩亏损的原因作出具体说明。
事实上,从2020年就陷入亏损的小康股份,始终未走出泥潭。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小康股份提到,虽然2021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销售尚处于爬坡阶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摊销增大,研发投入、人工成本、营销渠道费用持续增加,导致公司该板块影响归母后净利润亏损14亿元。年报中,小康股份也提及了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对企业带来的压力。
5月7日晚间,先后多次推迟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终于上市。两款车型价格分别为进阶版39.79万元,高阶版42.99万元。这对于业绩下滑近两年的北汽蓝谷而言,无疑是一把利剑。
作为A股首家上市的纯电动车企,北汽蓝谷业绩继续低迷。最新财务数据显示,自2020年至今年一季度,北汽蓝谷净利累计亏损高达126.77亿元。年销量也从2019年的15万辆下滑至2021年的2.6万辆。一季度,北汽蓝谷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108.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7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成为唯一一家一季度毛利率为负的乘用车企。
“与比亚迪‘高销量、低利润’不同,北汽蓝谷是较为典型的由于‘卖不动车’而产生的亏损。低销量困境在华为赋能后,仍未得到改善。”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的报告如是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众泰汽车营收同比增幅下降近四成,成为一季度营收下滑幅度最大的车企。4月29日,众泰汽车发布一季度财报。一季度,众泰汽车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下降39.12%;归母净利润亏损1.57亿元,同比收窄38.49%,上年同期亏损2.55亿元。4月26日,众泰正式向深交所提出“摘帽”申请。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车企一季度还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长城汽车一季度营收336.19亿元,同比增长8.04%;净利润16.34亿元,同比下滑0.34%。海马汽车一季度主营收入7.10亿元,同比上升119.95%;净亏损6092.54万元。
新能源优势逐步凸显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129.3万辆,同比增长142%;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38.6%,市场渗透率已从去年的13.4%的占比提升至19.3%。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下,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等在内的车企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优势正进一步凸显。
4月27日,比亚迪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大增、利润暴涨。1-3月比亚迪营收668.25亿元,同比增长63.02%;营业利润10.61亿元,同比增长64.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8亿元,同比增长240.59%。
营收大涨的背后,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的汽车销量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比亚迪的汽车销量为291378辆,同比增长179.7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86329辆,同比增长422.97%。
另有部分投资者提醒,相比蔚来、理想20%的毛利润率以及特斯拉30%的毛利润率,比亚迪在汽车业务上面的盈利能力优势并不明显,十几年来一直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比亚迪毛利润率创造了近5个季度新低,略低于去年同期,仅为12.4%,但根据花旗银行的测算,比亚迪第一季度汽车业务毛利润率约为15.6%。
长安汽车在一季度的表现也十分亮眼。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约345.76亿元,净利润约45.36亿元,同比增长431.45%。而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21年年度净利润35.52亿元。
“我希望大家注意到,长安汽车不再把自己定义为传统制造企业,而是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近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如是表示。
事实上,长安汽车正全面布局新能源赛道。一方面是阿维塔、长安深蓝以“新生力量”之姿竞逐新能源赛道;另一方面,长安汽车正进一步优化长安UNI、长安乘用车、欧尚、凯程的品牌战略及定位,全面向电气化——PHEV、HEV、REEV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的提升,力帆科技、广汽集团一季度净利润也分别实现了220.54%和27.17%的增幅。
今年一季度,力帆科技业绩实现了好转。报告期内,力帆科技营业收入为12.49亿元,同比增长48.74%;实现净利润5084.90万元,同比增长220.54%。
今年1-3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60.81万辆,同比增长22.48%。其中自主品牌方面,广汽乘用车累计销售9.45万辆,同比增长21.80%;广汽埃安累计销售4.49万辆,同比增长154.85%。主力产品的销量增长,也直接驱动了广汽集团业绩的增长。一季度,广汽集团营业收入为231.45亿元,同比增长45.6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0.09亿元,同比增长27.17%。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