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解读】西安市雁塔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薛瑛解读《雁塔区“十四五”科技产业发展规划》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市直各部门:
《雁塔区“十四五”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26日
雁塔区“十四五”科技产业发展规划
一、雁塔区“十四五”科技产业发展基础
(一)科技资源基础
科研机构众多。雁塔区是全国科教资源大区,辖区内现有大中专院校34所,千人以上的全日制高校22所,国家和省重点学科106个;省级以上科研院所55家;重点实验室67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各类科技人才达到14万人以上。
科技企业增长迅速。“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从2016年83家增加至2020年323家,数量翻两番,增长迅猛(如图1-1)。截至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完成215家。“十三五”期间,新增陕西省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6个,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5家,西安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
图1-1 “十三五”期间雁塔区高新技术企业变化情况
科创载体云集。“十三五”期间,以“校区、院区、园区”为创新创业核心区,以“街区、社区”为创新创业辐射区,以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园区为创新创业主战场,培育新型众创空间。截至2020年,辖区在册众创载体共39家,其中众创空间国家级5个,省级2个;孵化器国家级2个,省级2个;国家级科技园2个,运营面积106.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团队1086个,企业、团队总人数11630人。
表1-1 雁塔区国家级、省级众创载体名单
类别 | 认定级别 | 载体名称 | 地址 | 运营单位 | 载体面积(万㎡) |
孵化器 | 国家级 | 西京产业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 | 电子西街西京产业集聚区 | 西京电气总公司 | 36 |
西安交大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 | 雁翔路99号博源科技广场C座 | 西安交大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 12.24 | ||
省级 | 西交一八九六科技双创基地 | 雁翔路99号博源科技广场C座二楼 | 西交一八九六孵化器有限公司、西交一八九六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0.22 | |
西安中冶赛迪科创众创空间/孵化产业园 | 朱雀大街南段222号 | 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 | 2.46 | ||
众创 空间 | 国家级 | 沸点e站 | 雁翔路99号博源科技广场C座 |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 | 0.56 |
华春众创工场 | 南二环西段58号帝都大公馆 | 华春建设咨询集团 | 0.25 | ||
“鱼化龙” 众创空间 | 鱼斗路18号 | 西安外事学院 | 1.2 | ||
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 科技六路1号 | 西安文理学院 | 0.3 | ||
西理工—工创汇 | 雁翔路58号 |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 1.7 | ||
省级 | 西美艺创空间 | 含光路100号 | 西安美术学院文创教学中心 | 0.32 | |
“鱼化龙”创客空间 | 富裕路中段西安外事学院北教学区 | 西安外事学院 | 0.35 | ||
科技园 | 国家级 | 西安交大科技园 | 雁翔路99号博源科技广场C座 |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 | 12.2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 | 科创路168号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 | 6.5 |
科技扶持力度较大。“十三五”期间,雁塔区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协助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54个项目列入各级科技计划,累计获得2495万元的科技支持资金,争取区级扶持资金565万元,市级扶持资金320万元。
(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科技支撑工业转型。
科技助推工业发展。全区授权专利数量稳居全省第一,2020年全区专利授权数量为16977件,占西安市专利授权总量的37.39%。雁塔区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科技成果就地转化,2020年全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达到510亿元,较2016年增长131.82%。科技促进工业园区升级。西京电气总公司联合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电子工业研究院等8家校企共同组建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启动西京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四期工程建设,提高了西京产业集聚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加快技术改造。“十三五”时期,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了技术改造项目库,在库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全力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2.科技支撑新型文旅。
科技助推旅游场景升级。利用5G、4K和VR等科技手段,将“科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雁塔故事》大型光影史诗剧、国际樱花节全景“云赏樱”沉浸式体验等科技文旅活动,利用科技手段助推旅游体验场景升级,提升游客体验。科技支撑文化创意发展。通过对西安际华3511家纺有限公司原有厂房、仓库等建筑物整体加固和改造,稳步推进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建设,融合生活配套服务与文化体验空间,助推新型文旅发展;进一步对国营第一钟表机械厂进行改造,推进科技文化三创街区建设。
3.支撑现代服务业。
科技赋能金融创新。不断深化与中国银行的合作,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科技助力智慧商贸。小寨商圈已实现智能车库全覆盖,初步建成具有智能停车、互动营销功能的小寨智慧商圈。科技助推服务升级。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托西安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通过中介事项清单管理机制、中介服务超市推广机制、中介服务备案机制、中介机构评价机制四项机制,向区内企业提供网上中介服务。
4.助推教育升级。
科技支撑线上教育。雁塔区形成了线上教育产业,通过各种网络交互工具和平台,向受教育者提供学历教育、留学教育等网络教育,提供职业考试、职业技能等线上培训课程。科技打造科普升级。“十三五”期间,成立了雁塔区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打造了5个科普教育基地,建立了7个科普示范社区,建立了25个科普e站和10个社区科普大学信息化平台,科技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争取西安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中国e站建设项目、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资金共计125万元。
从雁塔区“十三五”发展的现状分析,科技对工业、新型文旅和教育的支撑作用明显,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较弱。“十四五”期间,雁塔区要继续加大科技与工业、文旅、教育的融合发展,同时要不断拓展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领域。
(三)存在问题
1.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受体制机制影响,雁塔区区域内企业研发中心、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各自自成体系,科技资源“碎片化”、科技项目零散化、科技资金配置分散化特征明显。企业和各类科研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区域科技资源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
2.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
雁塔区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区属科技企业孵化器运作模式处在谋划探索之中,孵化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效尚未显现;以科技咨询业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尚不完善;区属政产学研结合、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等科技支撑体系尚不完善。
3.企业创新活力不足。
雁塔区区属科技骨干企业较少,科技领军人才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区属创新激励不足,研发人员研发绩效在薪酬结构中占比较少;雁塔区与高新、曲江、航天毗邻,高新区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更多优厚的政策支持,雁塔区对企业的优惠政策自主性不足,辖区部分企业流失迁出雁塔区,创新发展后劲不足。
(四)形势分析
从全球看,世界正处于充满不确定性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格局加速演变,大国博弈和战略竞争加剧,特别是中美关系转向直接竞争,且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雁塔区和其他地区在抢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高端环节的竞争日趋激烈;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经济社会的形态,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随着产业高度融合、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雁塔区应紧抓全球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全国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过程中,内需将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雁塔区应紧抓这一机遇,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十三五”期间,在全球经济下行、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GDP增速在7%以下。国内经济下行具体表现为消费端的低迷,造成雁塔区科技制造企业订单缺失,但同时也给旅游、商贸等行业企业由传统的线下消费向云上转型带来巨大的机遇。
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聚力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把“创新驱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雁塔区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带来创新发展机遇。周边开发区科技发展环境竞争激烈给雁塔区科技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雁塔区周边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咸新区等开发区由于在体制机制、政策优惠、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导致雁塔区在科技创新主体引进、孵化及可持续留存等方面处于竞争劣势。
从自身看,雁塔区通过实施“一区五城一根本”总战略,为雁塔区打造一流创新之城、高能之城,打造引领西安、辐射西北的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和土地集约利用,提升区域能级提供了机遇。雁塔区的科技创新主体多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其较强的独立性给雁塔区科技创新网络协同带来较大的困难,雁塔区丰富的科教资源在本地的转化能力较弱。雁塔区以传统研发机构为主的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但在新型科研机构方面还相对缺乏,这给雁塔区发展科技产业带来一定挑战。
综合判断,“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雁塔区科技产业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产业发展面临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省级创新驱动总平台等难得机遇,同时也面临新冠疫情、周边开发区竞争激烈等空前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雁塔区应紧抓机遇,积极应对,大力发展科技产业。
二、雁塔区“十四五”科技产业发展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雁塔区“一区五城一根本”总战略为统领,围绕“1+4”科技产业发展思路,“1”即紧抓培育新型科研机构一个抓手,“4”即深化“科技+工业”、“科技+文化旅游”、“科技+现代服务业”、“科技+教育”四个融合,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破解雁塔区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不足的难题,引领雁塔区高质量发展,为陕西省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科技产业,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提升雁塔区科技产业市场化水平;发挥政府方向引导、政策支持作用,营造良好的科技产业发展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依托雁塔区科技资源优势,发挥“科技+”的融合效应,促进科技与工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教育等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良性互动、融通发展,形成闭环生态。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共享。顺应科技产业发展新趋势,加快打破制约科技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系统性优化;大力发挥产学研用等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大胆创新、大胆尝试,争取灵活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机制,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三)发展定位
西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以西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充分发挥雁塔区科技资源优势,依托未来产业城、交大科技园现有人工智能产业资源,招引全国知名人工智能企业,建设西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
陕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区。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视频监控、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结合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等建设,搭建以智慧教育平台、智慧教育基础设施、智慧教育教学模式、智慧教育管理体系等为核心的智慧教育体系,建设成为陕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区。
西安现代商贸发展引领区。依托小寨商圈等现有商贸综合体,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智慧商圈”建设,优化线下购物环境、丰富经营业态,支持商贸业加快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进行改造提升,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同时通过网络直播销售等方式,推进实体商业做大线上新业务,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现代商贸发展格局。
西安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围绕雁塔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等高度融合特征的文化创意、特色旅游等产业,积极催生文化旅游新业态,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品质,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目标
到2025年,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双创基础条件完善、环境优良,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跻身全国同类区前列,创新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提升,雁塔全域秦创原建设成效凸显,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贡献加大。
——科技创新绩效显著提高。逐年增加科技支出,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到2025年,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15件,成为陕西省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800家,规上高新技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0%。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到2025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超800亿元,成长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性企业、品牌和标准。
——科技创新环境更加优化。雁塔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基地、未来产业城、人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对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建成一批特色科技平台、创新高地、转化基地、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团队,建设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到2025年,全区众创载体数量达到50家,培育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以上。
——科普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建设5个科普基地,新增5套科普作品和产品,建设不少于20个示范社区。
三、雁塔区“十四五”科技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一)科技驱动工业转型升级
1.加快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充分发挥辖区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集聚,技术研发、市场应用、产业带动能力强等优势,鼓励和支持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院所围绕航空航天、电力装备、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光电信息、新型铜合金材料、生物药、中成药等重点领域,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实现卡脖子技术攻关。
专栏3-1:实施八大创新攻关行动 |
1.航空航天领域科技攻关。依托中电科20所,重点攻关北斗核心芯片低功耗和小型化技术、GNSS数据处理、北斗行业应用集成系统、北斗位置服务应用等关键技术。依托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等机构,扩展飞行器管理系统以及控制导航一体化系统,向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小型化和综合化方向进行技术攻关。 2.电力装备领域科技攻关。依托西电科技产业园重点企业,核心攻关新型电力电子产品、电网控制保护成套设备、铁道电气化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继电保护装置的科技研发。 3.电子材料领域技术攻关。依托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重点攻关新型光电显示材料、光通信材料、激光材料、红外材料、光存储材料的生产技术,片式电阻电子浆料、发热器用低温固化型电子浆料等的产业化技术。 4.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技术攻关。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京电气总公司及相关企业,重点攻关电子元器件向片式化、超微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提升的技术,以及半导体功率器件、射频连接器、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精密电位器、云母电容器、新型敏感元件、新型电声元件、柔性电路板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科技研发。 5.光电信息领域技术攻关。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为技术支持,重点攻关微型OLED芯片、大功率光纤激光器、三代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等光电器件产业化技术。依托西安创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和西京传感器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攻关新能源汽车电机、传动控制系统、变速器、轻量化零部件、智能停车传感器等新型汽车传感器、北斗导航车载终端等的科技研发;聚焦智能联网汽车,重点攻关车载环境感知控制器、车辆智能控制与集成技术、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科技研发。 6.新型铜合金材料领域技术攻关。依托西安斯瑞先进铜合金科技有限公司,重点攻关应用于高速铁路、地铁、海洋、石油天然气、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性能、高硬度、超耐磨、抗高温、耐腐蚀的铬锆铜系列材料、铜铬系列合金材料、铜铁系列合金材料以及各种真空熔炼先进铜合金材料的科技研发。 7.生物药领域的科技攻关。依托慧康集团,重点攻关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科研技术,重点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等新型疫苗科研技术。依托“中国肽库”项目,重点攻关基于活性肽的生物制品、药物筛选、生物高科护肤品等技术。 8.中成药领域的科技攻关。以西安正大为依托,重点攻关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慢性病治疗类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科技研发。 |
2.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引育。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全力融入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以未来产业城、交大科技园等产业资源为基础,鼓励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聚焦优势、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在人工智能核心关键共性技术、软硬件支撑体系等层面开展研究工作。以华为雁塔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依托,加快引入以华为海洋、360网络安全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企业,并向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重点领域延伸,加强智能产品创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业态,打造西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助推差异化秦创原构建。
(二)科技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依托西安美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雁塔优势资源,加强VR、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的运用,促进科技与艺术、音乐、影视、数字出版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知名文化创意企业落户雁塔,鼓励文博单位参与科技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创立品牌、丰富产品,健全文化创意、文化制造、文创销售产业链。沿纬零街,沙滹沱、北山门一线,打造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区。继续推进西安大都荟综合体文化提升,将其打造为“商创+科创+文创”相结合的24小时开放街区。对际华3511厂工业遗产建筑进行活化设计与更新改造,搭建有文创特色的复合型社区商业中心,打造全国一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2.科技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推进科技在旅游场景中的应用。推进大雁塔、青龙寺、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兴善寺、西安植物园、杜陵、胡亥墓、寒窑等景区(点)的智慧化建设,实现客流量实时监控、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电子购票、二维码验票、信息推送、智能找厕、智慧停车等功能全覆盖。推行机器人在导游导览、景点解说、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应用。探索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在信息查询、定位导航、随行翻译、电子导游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可穿戴设备在跟踪游客旅游过程的应用,记录旅游时间、旅游距离、步行速度等,提升游客旅行体验。
发展开拓科技旅游。坚持“内容为王,科技为道”,利用5G技术创新旅游商业模式和旅游新业态,与阿里、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网上游、手机游等时尚“网游”产品,利用动漫、微电影、短视频等讲好雁塔故事,打造旅游“超级IP”,形成线上线下互为支撑的旅游商业新模式。推进5G+VR全景直播、5G+AR体验、5G+AI旅游服务、5G+社交分享等,提升旅游产业创意化、体验化、智能化和时尚化水平。
建设雁塔旅游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区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旅游网络搭建,开发雁塔区本地的旅游APP,推进“一部手机游雁塔”,横向融合交通、公安、商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民航、铁路、气象等省直部门涉旅数据,纵向归集省、市、区及景区、景点涉旅数据,建成综合性旅游智慧平台。发展精准化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重点采集游客、交通工具、客源市场、去向、落地等方面的数据,根据游客行为偏好,预测游客服务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实现人性化、精准化服务。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即时旅游信息服务,动态发布客流量、舒适度、停车场等信息,基于游客的位置、场景、事件等实时信息,提供及时快捷的旅游服务。
(三)科技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1.充分发挥科技对商贸的带动作用。
推进智慧商圈建设。推进小寨商圈的转型升级,依托赛格国际购物中心、金莎国际等核心商贸综合体,探索“互联网+商圈”发展模式。在商圈内实施5G网络全覆盖,推动传统商圈向科技时尚、信息互通、服务智能、安全规范的智慧商圈转型升级,同时打造统一的商圈电子商务平台,为实体商家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全面提升商圈发展水平。发挥小寨商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协同开发雁南商圈、雁西商圈、雁东商圈,共同探索“互联网+商圈”发展模式。
拓展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在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和社区电子商务以外,延伸发展产业电子商务,鼓励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企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推动建设一批区域性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延伸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电子商务,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在线资源回收平台,拓展线上二手市场。
大力发展商贸大数据服务业。积极开展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商业决策一体化行业软硬件示范应用。引导商贸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消费者研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商品结构,提高服务能力。支持发展大数据咨询分析服务,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提供面向营销分析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决策支持的应用软件及咨询解决方案。培育数据交易市场,建立数据交易中心,促进数据流通,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培育跨界融合的新兴商贸业态。鼓励和引导企业围绕新技术衍生新业态,支持企业利用移动社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渠道,发展社交电商、微营销、社群营销、“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鼓励发展网络众包、众筹、众创新兴商业模式。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企业探索互联网租赁交易新模式,规范发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积极推广在线租房等新业态。
2.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
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业务。一是支持商业银行开办科技支行。引导、推动商业银行在雁塔区设立科技支行或将现有分支机构改造为科技支行。针对科技企业特点设计业务流程,推出适合科技企业的信贷管理模式,突出服务科技创新的业务特色。二是积极培育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引导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科技担保业务,积极支持组建小额科技贷款公司。支持本地科技租赁公司的设立和发展,吸引一批国内知名科技租赁公司落户雁塔。推动各专营机构形成独特的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
支持创新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知名企业设立投资公司或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创新“一校、一所、一企”模式,促进各类创新平台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吸引和支持知名创投公司在雁塔设立基金,围绕种子基金+创业投资联盟理事机构“1+N”模式,吸引投资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
鼓励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一是创新科技信贷产品。以秦创贷为样板,鼓励银行机构研发适合科技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创新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科技保险、企业债、应收账款融资、产业链融资等新型融资产品。二是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创新科技保险产品,为科技企业、科研项目、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保险支持。推广中小科技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贷款担保责任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保障。推动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展贷款履约保证保险、担保及再担保业务。三是开展发放科技创新券。面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通过科技创新券的发放,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促进产学研合作,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3.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加快发展检验检测服务。围绕雁塔区先进制造业质量效益提升需求,开展分析、测试、检验、计量认证、咨询及管理外包等技术服务。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由单一的测试、分析和认证,向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检测技术集成延伸。支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积极参与地方、行业、国家及国际标准制订,推进资质标准和检验检测结果互认。
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的创新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建设各类中试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逐步建成围绕产业链服务的专业型孵化器。充分发挥西安交大科技园、西电科技园等载体作用,推广“创业导师+服务平台+专业孵化”的培育模式,建设为创业企业提供办公空间、融资、咨询、管理培训、社会资本等全方位孵化服务的创新型孵化器。
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等基础服务,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分析、交易、转化、投融资、运营、托管、商用化、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盘活知识产权资产。积极培育专利质押融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开展专利质押融资服务。
加快发展科技咨询服务。大力发展科技战略研究、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管理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业,积极培育管理服务外包、项目管理外包等新业态。支持雁塔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等科技咨询机构、知识服务机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支持雁塔科技大市场、雁塔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集成化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普及服务。持续推进社区科普大学、科普e站等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开展公益性科普服务。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或投资建设科普设施。加强数字化科普场馆与设施建设,建成区域性科普网络系统,提供科普服务新平台。
(四)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
建设“雁塔云”智慧教育平台。结合雁塔区智慧城市建设,集约化搭建“雁塔云”智慧教育平台,推动全区教育信息系统数据、用户、应用、业务和服务集成。加快推进教师、学生、资产等核心管理数据库,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服务门户及综合业务支撑云平台建设,区级教育数据中心计算存储资源实现云化管理。
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运用物联网、虚拟现实、人脸识别等技术,建设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智能教学应用场景,建设校园安全智能监控系统,为智能化条件下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创建多维度校园智能感知系统,对师、生、教、学场景进行实时感知和智能识别,提供个性化教育推送服务。
创新智慧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模式转变。丰富智慧课程内容,开设中小学编程教育、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加快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教学环境建设,运用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常规应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优化高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布局,为全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广应用“智慧课堂”“未来课堂”“翻转课堂”等,推动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促进智慧教育开放交流。引导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参与国内外智慧教育交流活动,学习吸纳智慧教育先进经验。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丰富高品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推进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借助“智博会”“国创会”等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沟通交流,推动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校优质智慧教育成果推广,推动智慧教育“走出去”。
四、雁塔区“十四五”科技产业发展重点举措
(一)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加强雁塔全域秦创原建设。通过核心A区、核心B区、未来产业城和交大科技园建设,全面构建雁塔全域秦创原,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为一体的“西安硅谷”。核心A区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雁塔科技产业园和西电大学科技园为依托,打造北斗应用及雷达产业科创板块。核心B区以西京科创园为依托,打造电子信息技术科创聚集板块;未来产业城以华为雁塔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依托,打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板块;交大科技园打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科技板块。利用存量资产建设新型创新载体。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力量盘活老旧街区、闲置厂房、办公楼宇等存量资产,引进专业公司进行招商、孵化、培育,高标准建设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以未来产业城为主体,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引进并培育科技研发、智能制造、“物联网/互联网+创业项目”等企业,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园区。鼓励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支持、引导以西京传感器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鼓励科技创新载体多元化投入、企业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充分开放雁塔科技资源,释放雁塔科研机构能力,推动科技创新载体持续发展。鼓励辖区内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好其对行业技术创新带动和技术服务的作用。到2025年,培育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中小企业研发中心5个、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
(二)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动能
培育新型科研机构。鼓励支持区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离岗创办新型研发机构,充分解放科研人员。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带成果带技术来雁塔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根据研发能力、创新创业贡献等,通过筛选加盟、共同组建等方式,对符合产业方向且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有力支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基础源头创新、产业协同创新,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引育科技型企业。通过雁塔区科研人员领办创办一批、科技招商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一批、传统产业改造一批等多种渠道,加速推动雁塔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扩张,增强雁塔区创新创业活力。实施“工业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重点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工业企业,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扶持开展“高校+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共800家。
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三)做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优化成果转化服务。出台雁塔技术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单位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扶持政策,加快雁塔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陕西省技术产权交易所、西安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场等互联互通,鼓励第三方机构基于市场化原则开展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围绕产业化目标,开展科技成果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制度,对全区科技计划支持项目的科技成果情况、知识产权保护情况、技术成熟度情况进行年度报告和第三方评估,对产业化前景进行研判,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年度技术转移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培训培养。加大高价值专利激励扶持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雁塔双创金融服务中心,构建“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科技融资、投资服务,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政策资源利用、公共服务对接等信息不对称难题。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发挥雁塔双创金融服务中心、雁塔融创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为科技企业等提供融资咨询、上市辅导、风险投资、科技贷款、信息咨询等服务。加强科技融资体系建设。围绕秦创贷、春种基金等全省科技金融产品,以雁塔区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构建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研发-中试-产业化)以及科技企业成长全周期(初创-成长-壮大)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
(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充分挖掘区内高层次人才资源。以雁塔区院士研究方向为导向,结合雁塔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加强企业与院士的合作转化,鼓励相关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同推动重点技术攻关,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及新技术应用。完善政策配套及健全服务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并完善适应科技创新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人才管理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从“实验室”到“工厂”的创新成果转化,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实行重点领域人才培育行动,形成高端人才培养储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推行人才强区战略,实施雁塔科技人才集聚计划,吸引以战略型企业家为代表的高端领军人才汇聚雁塔,增强人才发展内生优势和发展后劲。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行业类别、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按照分类、分层原则进行差异化评价,支持科研机构、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机制和第三方开展多元评价,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加强对研发人员的创新激励,利用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五)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创造性落实《西安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全力助推科技体制改革,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建设、维护法制公平、改善金融环境、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有机整合教育、科技、金融、产业、管理等资源,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保持区域的持续创新活力。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重点突出、市场导向的科技管理机制,推动科研项目等创新要素向企业、产业集聚。改革出台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突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问题、目标导向,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制定出台更加聚焦产业发展、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化应用、科技人才培养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构建部门协同创新扶持机制。产业部门、科技部门每年开展技术需求痛点调查研判,联合制定发布产业核心技术需求榜单,构建从科技研发到技术改造、成果应用的协同支持机制。
五、雁塔区“十四五”科技产业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雁塔区科技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区科技产业发展工作;审议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负责科技产业督导考核。领导小组下设组织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建立科技产业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统计台账,每月向相关部门报送台账。
(二)推进政策实施
全面落实省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并对雁塔区扶持科技与创新的政策进行梳理和落实。强化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等环节创新政策的衔接配套,推进科技、产业、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各类政策的综合运用。加大科技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为企业依法享受政策提供业务咨询和辅导。积极落实国家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优惠政策,落实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政策;继续完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三)优化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奖补资金,对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并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优惠的企业,对其上一年度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的新增研发经费投入的一定比例予以补助;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投入大的企业给予特别奖补。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提出需求、先行投入和组织研发,构建以科技后补助、科技金融为主的财政科技资金支持机制。
(四)强化监督考核
改革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快制定科技创新发展绩效监测评估体系,创新规划实施过程评估方式,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完善规划指标统计制度,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建立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和环境变化及时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改革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强化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雁塔区科工局负责本规划的监督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督查和考核机制,定期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工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