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创新赋能市场监管现代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专访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提出要强化“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以科技赋能市场监管现代化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创新基础能力、科研攻关能力与科技服务能力。如何认识和理解《规划》有关内容?《规划》的出台将对市场监管事业产生哪些影响?应该如何落实《规划》?围绕相关话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记者:《规划》提到,“十三五”期间市场监管科技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谋划“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健全和完善对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您对此有哪些意见建议? 

 

  邬贺铨: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这一表述更明确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

 

  要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研与高校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责无旁贷。

 

  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对市场监管科技工作的要求,明确使命担当,建设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战略科技力量。

 

  首先,要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资源体系,建设好创新体系中各类支持机构,包括重点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当前,市场监管系统内各环节的科技资源还未充分聚合,要建立机制尽快形成合力。

 

  其次,要构建创新引领的科研攻关体系,包括市场综合监管技术、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技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技术,提升重大关键技术和仪器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监管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再次,要构建高效集成的创新服务体系,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五种能力建设,包括服务智慧监管的能力、服务产业升级的能力、服务民生改善的能力、服务绿色低碳的能力、服务国际合作的能力。要统筹市场监管系统内工商登记、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监督、安全监管、知识产权等环节,形成综合服务能力。建议建立面向全国的市场监管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法规、技术咨询、远程监测、外贸辅导等服务,不仅要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要面向市场监管基层工作人员,提升他们的市场监管科技能力。

 

  最后,要构建深度融合的创新开放体系和富有活力的科研生态体系,包括6个方面完善机制和措施,即创新科研管理组织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研激励和奖励机制、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强科学技术普及。

 

  建设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要强化市场监管系统内的创新能力,还要善于利用市场监管系统外的科技资源,包括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平台、科技成果和人才,同时,要收集与市场监管有关的系统外大数据,如有关部委、科研单位和互联网企业、国外与市场监管有关的数据等。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外和市场监管系统内外的科技创新资源,才能完成好国家赋予的市场监管责任。

 

  记者:《规划》提到,要“推进市场监管科技自立自强”。围绕当前国家关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有关部署,对加强市场监管科技自主创新等方面,您有哪些具体的意见建议?

 

  邬贺铨:我们要增强在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补短板、锻长板。通过加快构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市场监管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建设。

 

  市场监管科技自立自强可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是应对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这一计量史上最为根本性的变革,在国际计量基准量子化、量值传递扁平化进程中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积极推进和实施关键参量国际计量比对,提高国际互认的校准与测量能力。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发挥标准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协同中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推动重大国际标准立项和编制,积极参与重要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三是完善认证国际合作互认体系,开展前沿检测新技术和国际通用认证方案研究合作。

 

  四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化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监管制度规则体系,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信用监管、反垄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维护产业公平竞争权益,支撑产业走出去,发展国际贸易,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能力。

 

  记者:《规划》提出要“加强服务智慧监管的能力建设”。当前,全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迅猛发展,您认为,做好智慧监管能力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重点做好哪几个方面工作?

 

  邬贺铨:智慧监管是适应加快提升超大规模复杂市场的监管效能的需要。过去监管靠人,现在需要更多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平台系统和开发装备,提升风险智能感知、精准评价、智能决策、电子数据取证等能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要建立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整合生产源头、流通渠道和消费终端全链条数据,实现登记注册便民惠企服务、准入准营风险防控、市场主体经营状况常态监测分析和全景信息画像,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加强针对互联网平台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智能监测与取证固证,强化网络交易监管、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预警分析和识别鉴定。

 

  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在线业务办理、辅助审核审批,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经营者数据、算法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测、风险识别和预警,实现违法交易信息的嵌入式侦测识别,强化违法交易风险评估,实现违法交易线索分层推送与核查处置、虚假违法广告智能识别、消费群体性重大投诉事件数据挖掘推理与深度关联等。

 

  要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商品溯源和发现仿冒产品,强化食品与药品、特种设备的监管技术。

 

  此外,要加快构建基于5G技术的移动执法终端、执法快速检测、数字执法系统等。

 

  记者:《规划》提出提升三方面能力,分别是市场监管创新基础能力、市场监管科研攻关能力和市场监管科技服务能力。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在完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哪些作用?

 

  邬贺铨:市场监管创新基础能力是平台,提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支撑平台和手段,释放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对创新资源的集聚与辐射效应,加强人、财、物等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形成市场监管各类创新要素深度融合。

 

  市场监管科研攻关能力是技术支撑,以市场综合监管、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以及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NQI一体化建设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发力点,打造高水平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新引擎。

 

  市场监管科技服务能力是市场监管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的保障,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市场监管智慧化发展,形成市场监管各类科技服务主体高效协作、服务内容综合集成的科技服务新形态。

 

  记者:“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结合《规划》实施,“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领域应争取哪些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邬贺铨:当前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面临众多挑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市场监管技术机构偏少,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尚处空白。顶尖科技创新人才不足,人才梯队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科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高水平开放中的支撑作用亟须进一步发挥。

 

  争取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不仅可以支撑市场监管系统技术水平提升,更好集聚市场监管系统外的科技资源,开展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还可以通过国家项目吸引人才,以国家大事业凝聚人才。市场监管科技领域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支持:

 

  一是市场监管系统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优势项目。如市场监管系统的“温度单位重大变革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一代国家时间频率基准的关键技术与应用”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玻尔兹曼常数精确测定为国际单位制温度单位的重新定义作出关键性贡献。

 

  二是应对当前疫情形势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项目。如创新疫苗及生物技术产品评价与检定技术研究项目,包括疫苗、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特效药品等有效成分,疫苗质量保证、运输和包装条件的监测等。

 

  三是一些新兴技术领域。如碳排放与碳汇、碳封存检测、碳交易评估及碳中和认证认可等,这是对国家双碳战略落实的技术支撑,也是国外科研空白领域,值得申请国家科技项目并汇合市场监管系统外科技资源共同研究。此外,标准数字化是标准化发展的里程碑,是数字经济时代标准化工作的特征。

 

  记者:《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针对食品药品、民生消费品等事关百姓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您认为应如何建立全流程监管技术体系?

 

  邬贺铨:我理解的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应包括三方面: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链条,聚合生产源头、流通渠道和消费终端数据的全链条,整合总局计量、标准、检测、认证认可、质量监督、知识产权各方面科技力量的全链条。要通过建立贯穿“监测、预警、溯源、鉴定、处理”全流程监管技术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安全保障水平。

 

  在标准领域,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消费品、工业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指标、风险防控和智慧监管标准体系。

 

  在技术领域,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需求,加强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研制、新模式创建,创新丰富和综合运用监管工具,以“科技兴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研究未知有害物的发掘与甄别检测技术、真实性鉴别及溯源技术、特殊食品及新技术食品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等,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分析、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强化疫苗及生物技术产品评价与检定、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中药质量控制与中医药评价技术。发展消费品安全检测技术、新兴、高值消费品品质鉴定与评价技术、棉花等纤维质量安全监测技术。

 

  同时,积极建立保障体系,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新技术,提升市场监管领域重大事故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援、应急演练技术保障水平,提高对不确定影响因素的抵御能力和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快速恢复能力,优化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