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是储能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温控是保障储能运行在适宜温湿度环境,避免热失控和安全事故的关键; 温控关系到电池容量衰竭、寿命衰减等重要性能指标,从而影响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经济性;随着储能系统朝大容量、高倍率发展,储能系统产热量将不断上升,温控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储能温控中液冷技术渗透率预计持续提升
储能温控技术以风冷、液冷为主,热管、相变在研:强制风冷技术成熟,风道设计是要点;液冷具有更好散热性能,流道定制化设计是难点;热管、相变均处研究阶段,尚未用于电池储能系统。
风冷现阶段市场渗透率高,液冷产品推广力度加大:受益于技术经济性更优、可靠性更高以及初期阶段储能制冷功率要求不高,当前风冷占据较高渗透率。但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比亚迪等主流企业纷纷开始加大液冷产品推广力度。
液冷渗透率有望提升,风冷仍具一席之地:储能温控技术选择是综合考虑制冷功率需求、项目成本敏感度、电池PACK设计、储能运行环境等因素的结果,并非单纯考虑冷却性能,因此风冷仍有一席之地。在储能盈利改善、调峰调频等大型储能需求提升、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受到重视等因素推动下,液冷渗透率有望提升。
多成长赛道共促温控行业持续增长
温控技术同源,储能温控企业普遍从其他赛道切入:储能仍处于早期阶段,储能温控企业均从其他赛道切入,主要以精密温控企业、新能源车温控企业、工业温控企业行业为主。
储能温控方面,大型储能是储能温控主赛道:大型储能是储能更大规模发展关键,预计将维持高占比。大型储能具有容量大、运行环境复杂等特点,对温控系统要求更高,有望提升液冷比重。工商业储能发展受经济性驱动,需配置温控系统解决散热问题;家储主要用于节省家庭电费支出,具有容量小、利用频次低等特点,对温控需求相对较小。
多成长赛道共促温控行业持续增长(续)
IDC温控方面,“东数西算”为行业更添动力,低PUE助推液冷渗透率提升:互联网和云计算推动IDC大规模发展,“东数西算”更添强大动力,数据中心温控能耗高,温控节能是降低PUE的关键。风冷仍是主导技术,但液冷有望逐步具有更优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助力其渗透率持续提升。
5G基站温控方面,5G基站增长空间大,高散热推动温控需求高增:5G用户渗透率不断提升,5G基站规模持续增长且增长空间大,5G基站功耗远大于4G,高散热量带来温控需求快速增长。当前风冷为5G基站主要温控技术,5G基站降低能耗成为趋势,有望逐步带动液冷渗透率提升。
新能源车温控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液冷已成主流:新能源车规模逐步扩大,渗透率攀升,动力电池受温度影响大,电池温控带动新能源车热管理单车价值提高。液冷已成为新能源车主流温控技术,车企对电池散热要求提高,液冷渗透率预计继续攀升。
温控市场空间测算
电力储能温控市场空间测算:预计2022年全球电力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达17.62亿元,其中风冷、液冷占比分别为67.56%、32.44% 。预计2025年全球电力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达91.00亿元,其中风冷、液冷占比分别为46.83%、53.17%。2021-2025年,全球电力储能温控市场规模CAGR达103.65%。
其他赛道温控市场空间测算及结果:2025年IDC、5G基站和新能源车等其他相关赛道温控市场总计达到2445.91亿元;2021-2025年CAGR达15.19%。
储能温控行业投资思路分析
储能温控存量小,增速大,是温控行业重要增长极:从存量看,根据我们测算,相较于精密温控、新能源车温控、工业温控行业,目前储能行业属于发展初期,因此储能温控存量小,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7.88亿元,占比仅为0.54%。从增速看,储能温控在2021-2025年内其CAGR最大,有望达103.65%,远超其他行业温控发展速度,市场规模占比也将不断提高,到2025年达91.00亿元,占比达3.59%,为温控行业重要增长极。
储能温控短期看先发优势,中期看定制化能力,长期有望走向标准化:短期内企业受益于先发优势,技术相似性和可迁移性决定切入储能温控速度。中期看,储能系统标准化程度低,应用环境复杂,相应温控定制化程度高,定制化能力取决于产品系列丰富程度、控制系统研发设计能力、一体化方案能力、海外客户服务等要素。长期看,调峰调频等表前储能有望维持高占比,且成本敏感度高,对规模化降本诉求更为迫切;且储能按物理特性分类类别少,有利于标准化,因此储能系统有望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化降本,并促进储能温控环节的标准化。
投资建议:全球电化学储能高增正带动储能温控快速发展,叠加高价值量的液冷温控技术占比快速提升,储能温控增速有望进一步超越储能行业整体增速。基于此,我们给出储能温控行业“推荐”评级。此外,储能短期体量小,应重视企业储能外其他高增温控业务贡献。建议重点关注英维克、同飞股份,关注高澜股份、松芝股份。
英维克:公司储能业务起步早,产品技术积累深厚,先发优势显著,“定制化+标准化”能力稳固公司中长期龙头地位。
同飞股份:公司在高制冷量产品系列布局迅速,已与多家客户开展合作,现阶段储能业务体量小但弹性高。
高澜股份:当前已有储能产品,定制化、标准化能力突出,中期有望打开市场,且动力电池温控业务高增值得期待。
松芝股份:技术以液冷为主,已成为宁德时代、远景能源储能温控供应商,随着液冷渗透率提升,中期将获益。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