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浙江省交通集团临建高速土建1标、土建3标、土建6标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全部摊铺完成,标志着临建高速全面进入沥青路面施工阶段,为项目2023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奠定基础。
在施工现场,2台摊铺机以梯队式前进的方式将冒着滚滚热气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摊铺,随后由6辆压路机进行阅兵式有序碾压,经过初压、复压、终压,最终形成平整密实的沥青路面。在距离施工现场仅数百米的智控中心,沥青摊铺的全过程通过视频监控,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据相关人员介绍,从原材料进场的那一刻开始,沥青路面施工的全过程就都在掌握之中。
全过程可视 智慧化手段严守路面品质
“智慧路面,就是从原材料试验检测、沥青拌合、混合料运输到摊铺、碾压的全过程实时质量监控。”临建高速TJ03标路面技术负责人戴隆鹏介绍,在沥青路面智能施工系统控制下,施工全过程变得可视化、可追溯,施工质量全程可控。
从原材料检测阶段开始,用于摊铺的石料、沥青等原材料的试验检测数据能够自动采集、实时上传,生成试验报告,准确反映原材料质量。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通过物联网、红外传感、数据自动采集等技术,沥青混合料的各种材料用量、级配、拌和时间、温度等数据都能得到实时采集、传输、预警。“如果数据超出预警阈值,预警信息就会分级推送到相关管理人员手机上,第一时间监督现场进行质量整改反馈。”戴隆鹏表示。
混合料的温度是沥青摊铺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临建高速对运料车进行全程监控,从装载混合料的第一秒开始,车辆的运输轨迹、到场时间,都在智慧管控系统中清晰可见。
在沥青路面施工现场,摊铺机匀速摊铺的同时,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混合料的温度和摊铺速度。摊铺位置、摊铺时间、碾压速度、遍数、轨迹等数据,以及摊铺碾压的现场施工画面实时上传到智慧管理系统中。如果碾压速度不在预警阈值范围,系统将会自动预警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语音提示。
沥青路面施工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将全过程数据形成路面质检资料表格提交至监理审核,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得到全方位管控。
全方位管理 打造全省智慧管理系统样板
智慧路面的实现,离不开临建高速“151”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作为全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智慧监理科技示范项目和全国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临建高速也是浙江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智慧工地示范建设依托工程。围绕项目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临建高速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建立了信息数据共享、数据功能模块统一集成的“151”管理系统,着力解决信息化系统独立运行,物联网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相对孤立,信息数据不能共享等问题,初步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智慧化管理。
“151”管理系统,即1个项目建设信息化平台、5大采集模块(十二公开、智慧工地、智慧监理、视频监控、电子文档)、1个BIM展示模块。平台不仅能够及时掌握以智慧路面施工为代表的工程质量情况,还囊括了安全巡查、进度管控、计量支付、变更设计、合同履约等共计48项功能并实现线上办理。平台与全线149路视频监控点位相关联,监控内容可以同步推送至浙江省在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远程视频云化平台,纳入行业视频监管。项目还创新探索了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基于BIM技术实现梁场数字化展示、装配化桥梁施工精度控制模拟、隧道关键工序交底、两大枢纽交通组织模拟,以“动画片”的形式对工程建设进行详细分析。
系统内还设置了“全景时光机”模块,借助无人机全景航拍定期服务,全线重要节点的现场情况全部以图片形式得到保存、展示,方便管理者直观、动态掌握项目情况。2021年底,该系统入选浙江省交通集团数字化改革示范工程、样板工程,成为全省智慧建设管理系统(通用版)模板。
为了持续夯实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临建高速紧跟浙高建公司步伐,将管理思路从“管事”向“管人”转变,将智慧化手段运用到人员管理上来。随着临建高速“一点三员”管理的开展,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借助智监云app,通过电子围栏实现定位管理,监理人员也不例外。
“谁,在哪个工点,这些在系统上一目了然。如果上班时间内,谁的行程轨迹脱离了电子围栏范围,或者处于离线状态,我们都会实时收到提醒,及时监督。”临建指挥部工程处相关人员表示,在“151”平台的助力下,高速公路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的难题逐渐被克服,管理的视线深入到项目85.5公里的每一个角落,“云端”管理的升级也为项目建设创建了一本全面详尽的“成长日记”,品质工程创建正不断成型。
临建高速是联通浙皖的省际断通高速,北起安徽与浙江两省交界的千秋关隧道,沿线经过临安、桐庐、建德三个区(县、市),终点接杭新景高速公路安仁枢纽。路线全长约85.5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项目总投资约206亿元,建设工期42个月。截至日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4.46亿元,占批复概算206.48亿元的79.65%。累计完成总体形象进度75.2%。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浙皖两省及长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助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来源: 新华网陈静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