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汤向华:情系电力以梦为马

情系电力 以梦为马——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汤向华中国电力新闻网通讯员 李松

工作25年,获得各类荣誉150多项,其中省部级荣誉26项,并多次受到上级嘉奖表彰;25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员工,一步一步成长为江苏省技术能手、省企业首席技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汤向华。

其实,汤向华的简历并不耀眼,1997年南京电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海门区供电公司工作,但他成果颇丰。工作20多年来,个人在各级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完成创新课题28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2项、省部级成果奖6项,2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获省、市表彰。获得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3项。他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出了4名省企业首席技师、1名市226高层次人才。他情系电力、以梦为马,用踏踏实实的作风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一笔一笔地为自己的简历添彩。  向自己发问,创意无处不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句话,正是汤向华的座右铭。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潜能,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把握,都能拥有无限创意,留心每个细节,创新无处不在。

汤向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善于向自己发问,他的所有创新都来自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同事们的一句话、用户的一件事、电视里的一个镜头,都能让他获得创新的灵感。  2008年汶川大地震,电视上有个画面引起了汤向华的注意,四川供电公司调度人员从大楼内撤离,在废墟中开展调度。汤向华时任海门市供电公司调度室调度班长,这一画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问自己:“如果我们遇到类似突发事件,调度将如何完成?”  如今已进入网络时代,供电调度业务全部通过网络实施,一旦发生断网事故,调度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只能凭借自身记忆实施盲调。然而,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主网、配网已十分庞大,涉及数万台设备,人脑不可能依靠记忆来实现精确调度。  “当时我就想,如果电脑里能存有一份电网实时运行数据的镜像备份,那么即使发生断网,只要电脑存在,就能找到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电网运行状态。”出于这样的想法,汤向华于2008年6月开展了OMS系统中断应急平台的研发课题,到年底研制成功,并运用到了调度MIS系统中,该成果获得了省公司优秀群众性创新成果奖。  就这样,汤向华通过不断地向自己提问,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 2013年5月,汤向华回乡下老家,听说隔壁李大娘家刚买的电磁炉因为打雷突然坏掉了,这其实是属于过电压引起的设备损坏故障。当时,他就问自己:“能否研发一种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于是,汤向华带领他的创新团队开始了新型低压用户过压控制型进线断路器课题的研究。他们首先从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8个模块中选取了4个模块作为装置的动作逻辑部分,并对每一个模块所选用元件进行计算分析。随后,对装置进行了整体的组装和调试 ,通过近半年的努力,终于研发成功。  2016年,该项目获得第十四届“海洋王”杯全国QC比赛二等奖。同时,还获得了质量管理协会江苏省优秀QC小组成果、 省电力行业QC成果,以及省公司质量管理(QC)成果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向同事请教,完善创新成果  2016年8月,“汤向华电网运维大师工作室”挂牌,同年获得南通市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称号。这是省顶尖级的创新工作室,也是高技能人才的集聚地。这不仅为汤向华搭建了一个充分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也为该公司高端创新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在汤向华看来,一个优秀的创新课题都会经历不断的“肯定—否定—修正—再肯定—再否定—再修正”的过程。因此,实施创新项目时,他习惯寻找各专业的人去讨论,使成果不断完善。  “当前,新能源汽车正得到普及,由于充电标准制订晚、推广不到位等原因,各个电动汽车厂家的电池管理系统也千差万别,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普遍存在,这就给充电桩厂家的研发和推广带来了现实困难。”于是,汤向华决定研制一套模拟设备来解决这一难题。  2016年7月,他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开发计划,明确调研、开发、测试、实施、维护等用时节点,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电池管理系统模拟设备,其数据来源主要是收集主流厂家的总线数据,并根据相关要求,固化到程序中。”汤向华说,他研发的系统,就是在设备通电后可以自动将电池的温度、总电压、单体电压、绝缘电阻等信息向总线发送,完成数据核对。当外接设备后,可以自动实现与充电桩的握手、控制充电。充电时可以识别电池参数变化是否符合曲线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能够做到实时报警。  不耻下问是汤向华不断获得成功的秘诀。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发现产品需要增加一个硬件接口,便虚心向各位专业骨干请教,使产品外形、接口位置等硬件得到进一步优化。2个月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 模拟设备的研制作为“汤向华电网运维大师工作室”的首个创新成果顺利完成,并成功申报国家专利。  “本研究课题形成的成熟产品,可以很好地解决采用电动汽车实车作为检测装置,无法模拟真实故障、辅助电源系统无法验证、频繁充放电导致电池寿命缩短等问题。”汤向华介绍,而且它还避免了测试车辆损坏现象,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将达到上千万元。  在线夹上加装一只“鹰嘴”,接地线安装时间可减少303.5秒。你信吗?作为省公司2018年度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课题,汤向华的接地线快速安装装置的研制就实现了这一目标。  接地线安装在电力检修过程中使用十分普遍。然而,传统的接地线由于缺乏定位装置,操作人员在安装时线夹容易脱落,增加了安装难度。据统计,正常接地线安装用时每次平均为540.1秒。  为切实解决操作时效问题,汤向华决定开展接地线快速安装装置的研制。期间,他先后走访了系统内多个创新工作室和设备生产企业,向同行和专业人士请教。通过反复比较试验,最终确定了在线夹固定部分的上柱做一个可移动L型“鹰嘴”的方案。           设计完成后,汤向华开始进行成品加工,并且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在选材上使用了铝合金,以减轻线夹的重量。通过近3个月的跟踪统计,发现改进后的接地线平均安装时间下降到了236.6秒。  向失败挑战,创新贵在坚持  在20多年的创新路途中,汤向华也有过失败,但面对失败他十分从容,“创新贵在坚持,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正是由于这份坚持,他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变电站设备异响在线监测与定位系统”是汤向华2016年的最新发明成果,该系统以变电站异响声音检测为主,辅助以设备局放信号发展趋势检测,是一套集运行中设备故障的定性、定量、定位于一体的综合智能检测系统,被誉为变电站的“千里眼”“顺风耳”。  然而,这套系统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装置故障定位的依据是声源,而声源的采集主要依赖超声波,但受环境影响,声波信息常常发生误差,研发工作一度陷入困境。面对挫折,他没有放弃,而是另辟蹊径,从信息采集源头下手,查找了上千份声学方面的资料。  “声音能产生波,也有频率。”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为何就没有想到使用特高频技术呢?汤向华立即与厂家联系,在原先采用声音探测器的情况下,又加装了频率探测器,使故障判断和定位的正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目前,该成果已普遍在变电站使用,并且申请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还获得了江苏省2016年电工领域最新设置的奖项“科技进步奖”。  “要想做得成事,就要吃得起苦、沉得下心、扛得起责,要善听反对声,无论起点多低、起步多晚,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都能保持初心、艰苦奋斗,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执一业终一生,在每个当下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荣誉和成绩目前,汤向华淡定地说。  如今,汤向华已经成为南通公司乃至省电力系统内的“创新牛人”,面对创新路上的累累硕果,汤向华又开始酝酿起新的课题。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关键词: 以梦为马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