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力促工业稳增长:今年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适度超前部署5G基站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4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一季度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去年四季度2.6个百分点,延续了稳定恢复的良好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8.9%,达到2016年以来最高值。受访专家表示,疫情冲击下,制造业再一次发挥了稳定经济的压舱石作用,但当前疫情使得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堵点卡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还需尽快疏通物流运输,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加速制造业的提质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韧性。

罗俊杰指出,目前提振工业经济仍然具有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将采取完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适度超前部署5G基站建设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努力推动二季度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保持全年运行在合理区间。

制造业持续占比提升

罗俊杰在会上指出,一季度总体上实现工业经济的平稳开局。其中,制造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一季度为28.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2016年以来最高值。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分析,制造业比重回升显示了制造业对维持经济稳定的韧性。国内对制造业的投资和贷款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6%,比2021年全年加快2.1个百分点,也快于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同时,在疫情冲击下,制造业产品的大量出口也为行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出口交货值已经连续数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张航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严重冲击服务业也是导致制造业比重上升的原因之一,一些制造业企业在疫情影响下可以保证闭环生产,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压舱石作用,但3月以来的疫情反弹影响到了物流顺畅,一些制造业企业正面临原材料运不进、产成品运不出的“两头堵”难题,需要及时予以疏通。

罗俊杰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多措并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将完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日调度机制,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的作用。同时,也将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物流运输中的问题诉求,加大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力度,强化钾肥、稀贵金属等重点产品供应保障,继续实施汽车芯片攻坚行动,全力提升芯片供给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也是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但在新发展阶段中,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并不意味着片面追求制造业规模增长,需要鼓励发展具有更强技术外溢性、产业关联性、能够发挥强劲引领作用的制造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新动能增长引擎作用继续显现。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2.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5.7%;医药制造业继续保持11.8%的两位数增长。高技术产品持续较快增长。一季度,多晶硅、光伏电池、单晶硅、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7.6%、24.3%、24.0%、10.2%。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制造业已经从以前的“大而不强”转变为“大而有韧性”。疫情的冲击让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显现,摆脱了以前靠中低端产品以量取胜的生产模式,但总的来看,产品质量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把“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新目标,要进一步把产业价值链推向中高端。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再加码

3月份受疫情多点散发、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利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7,环比下降0.4点,连续4个季度下降,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同样,3月份中小企业PMI 指数也均位于收缩区间之中。

张航燕指出,目前长三角地区疫情较为严重,而当地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型制造业,亟需精准研判形势,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和市场预期的政策,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已在4月13日开展“新一轮疫情对中小企业影响”的调研,并将着手制定短期内帮助中小企业的应对措施。

罗俊杰表示,后续工信部将用好近期新推出的2000亿科技创新再贷款和1000亿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等金融工具,支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融资,帮助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的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防范化解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治理涉企乱收费等系列专项行动。

“今年工信部准备再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5万家左右,还将联合财政部再支持一批‘小巨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罗俊杰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完善“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计划在5月左右启动第四批“小巨人”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同时,还将研究制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启动实施企业管理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组织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遴选,研究制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印发的《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在2021年收官结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田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该计划实施三年来已取得积极成效,未来有关的指导性具体政策也会与时俱进。而且还需要地方政府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配套相关举措,也需要市场作出积极的反应,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超前部署5G基站建设

为了努力实现二季度的平稳接续,罗俊杰指出,接下来将加快重大项目投资挖掘新型消费潜力,推进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加快落地实施,支持一批节能降碳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适度超前部署5G基站建设,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投资拉动对冲作用。同时还将加快5G技术与能源、教育、文旅等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大力挖掘消费潜力。

工信部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建5G基站达到了13.4万个,累计开通近156万个5G基站,3.2亿户家庭光纤接入能力已升级到千兆。一季度新增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4811万户,总数累计达到了4.03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了24.3%。新发展的千兆及以上用户达到了1141万户,规模已达到4596万户。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发布会上强调,今年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扩大有效投资,下好数字经济的“先手棋”。其中,将推动完成60万个5G基站建设,千兆光网的覆盖能力超过4亿户家庭。推动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项目的建设,持续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快向高技术、高算力、高效能演进。

许召元认为,以5G基站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调结构”为主要目标,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而且乘数效应相对较大,对现有的传统产业可以起到赋能升级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连接消费和投资,甚至创造新兴消费业态,因此适度超前开展新基建投资十分具有必要性。

目前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作用正在逐步凸显。工信部数据显示,累计发掘应用创新案例数目前达到了2.3万个。面向工业、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发布了首批44个国家新型数据中心。面向企业的新兴数字化服务也已成为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目前也已迈过了万亿元大关,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总数达到了2400个。

“下一步将鼓励各级政府在5G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方面加大用地、用电、用人等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应用创新。推动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拓展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应用。”赵志国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