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管道,以智能制造赋能管道产业变革

智能制造是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公元40年的阳光历程就是一部自我自我否定、自我革命的历史。公元始终相信,既要取势,更要取实,只有用不断升级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对话未来,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才能不断走好企业发展的一个个“关键一程”。

智造之实由基因传承

创业之初的手工作坊似乎与智能、智造没任何关联,其实公元的智造基因从创业之初就在创始人张建均的血脉里流淌。不论是创业初期的代加工、塑料衣夹的生产、还是创建了“精杰”后的自主品牌研发生产,张建均最喜欢呆的地方不是办公室,而是生产一线、研发现场。

1993年,塑料管道刚刚上马,在UPVC建筑排水用管材产品研发过程中,张建均对学术著作中“先造粒、后成形”的工艺不满意,他认为教科书上的工艺流程能耗高、操作复杂,试制成功的产品投放市场没有竞争力。他大胆提出采用“粉料直接加料注塑成形”的新工艺。经过几十次的失败,几十次的改进,张建均最终解决了用粉料加工容易造成“搭桥”这一现象,创立了“永高工艺”,即直接粉料加工成形工艺。

▲ 图为公元集团创始人张建均在生产现场

经专家评定,新工艺既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劳动强度,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该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是公元历史上最早的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造”案例。

智造之实须龙头引领

当中国制造业的竞争态势一轮紧似一轮,面临着总体经济的压力与生产成本、人力成本的急剧上升压力,公元不得不思考如何转变传统生产观念与管理理念,加大智能制造的转型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

2005年10月,台州市经济委员会批准了公元塑业集团公司新建年产10万吨塑料管道投资项目。张建均和他的团队又在谋划如何利用新征土地200亩,建设一个“机器换人”的示范工厂、绿色工厂。经过两年的研究、设计、安装与调试,完全拥有公元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自动化系统总投资约1亿,正式投入运营。自动化元素涵盖投料、拌料、轧碎、造粒、集中供料、输送、包装七大系统,实现从原料投入到产品输出的全自动生产,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并在全国同行业达到领先水平。

同时,公元将地下管廊、光伏太阳能发电、雨水自动回收、地下往地上送风这些“绿色元素”运用到新厂区建设当中,公元以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反复勘察、周密设计、精心施工,公元终于建成了国家住建部颁发的“二星级”“绿色工厂”,这在台州市尚属首例、全国制造业仅两家。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公元智造”的名片,不是口号,不是噱头,更不是玩概念,是实实在在的转型升级。

智造之实与信息化共舞

如果说智能化是一张若大的网,那么信息化就是织就这张大网的经络。在公元智造的路上,公元人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很早就踏出了响亮的节奏。

1993年开始实施信息化建设,1995年,在台州市同行业率先使用微机管理。2000年,公司投入10多万元购买了大量电脑,并组建公司局域网,对财务、办公室、档案室、销售、供应、产品设计等部门实行电脑化管理。“十一五”之初,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网络结构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公司投入50万元用于网络改造,增加多台服务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等相关设备。2004年,公司投入10多万元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改造,采用华为S5516三层交换机为核心交换机,骨干网络千兆,到达桌面100M,使整机系统速度得到保障。2007年5月,公司成立信息中心,规范的信息化建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2010年,成功实施总部ERP系统,各业务部门数据得以贯穿,信息孤岛打破了,财务业务实现了一体化。

紧接着,公司以ERP系统金蝶EAS模块化产品为主要平台并进行个性化开发,以财务核算与供应链统一、集中采购与集中销售,运营管控一体化为目标。公元各成员企业办公系统实现全集团联网,进行集团ERP项目的总体规划与实施:分财务、业务处理共享一个平台;集采、集销、资金、费用审批集中,财务业务一体化;商业BI与决策效率提升和共享财务中心与运动办公四个步骤推进。公司着眼于内部的管理创新、流程再造,通过OA办公系统、云之家终端服务系统等提升管理效率。

机器换人打造无人工厂

“机器换人”是近年来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高频词。公元股份作为浙江省机器换人示范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也做了众多的尝试和探索,经过几年的升级,让“无人工厂”和“熄灯生产”这些概念成为现实。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自动化生产集成系统涵盖了投料、配料、拌料、轧碎、造粒、集中供料、输送、包装七大系统,完全拥有公元自主知识产权、总投资1亿多元,在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注塑车间为例,通过生产全过程自动化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其单位产品人工成本降低50% 以上。同时,公司正在完善和优化智能仓储物流系统,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信息软件技术等,实现从原料到成品出厂全流程“机联网”、“厂联网”智能管理和智慧集成,打造“物联工厂”。

公元智能化生产线多次吸引了省内外的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走进公元,挖掘“公元”亮点,探究“公元”模式。在整个制造的过程中,还有一环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模具,在享誉全球的“中国模具之乡”——黄岩,模具产业占据了这里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公元,也建有一个专业的模具配套生产基地,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模具,拥有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技师30多人,并获得了国家专利200余项。模具加工设备均从台湾进口,模具加工后在高精度设备上完成自我校对,在国内达到领先技术,模具年制造量约1000余副。特别在外贸出口方面,为了制造符合多国标准的产品,制造了品类非常多外贸产品模具,建立了占地面积近三千平方,涉及模具种类6000余种的模具立体仓库。

公元不仅仅在模具制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产品配件方面,也基本实现自主开发和生产,打造了系统性的细分产业链。铜配件、橡胶配件、胶水产品均建有独立生产基地。

从“有人”到“无人”,从“粗放”到“精细”,信息化建设让智能大脑支配的“公元智造”正在迸发新的活力和生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智能制造的新机遇、新理念、新技术,必将助推公元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一个“智能制造名企”正强势崛起,并将在全国、全球的舞台上讲述好“新公元故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