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简称“AIMBE”)公布了来自全球的153名新当选的会士(Fellow)名单,其中包括 6 名中国内地学者,1名中国香港学者。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成立于 1911 年,是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著名的非营利学术组织,旨在为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推动社会发展。AIMBE 由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最杰出(Top 2%)的学者组成,代表了最具创新和特色的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每年经过国际同行提名与严格评选产生(由现有会士提名,经两轮筛选,最后经全体会士投票选举产生),是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其对生物医学、医疗器械、疾病治疗以及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学者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名单如下:
陈学思
入选理由:在开发用于基因和药物递送、纳米医学、组织工程以及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方面做出贡献。
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生物高分子研究组组长 。
1988年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后在早稻田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陈学思回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博士生指导教师,从事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聚乳酸和聚-己内酯产业化等方向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2016年,陈学思入选国际生物材料与工程联合会会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学思曾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中心项目等。同浙江海正集团合作实现了1.5万吨聚乳酸产业化,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
马光辉
入选理由:通过创新的膜乳化技术和生物医学配方的颗粒系统设计,在生物工程方面做出贡献。
马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主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1984年,马光辉公派留学日本群马大学,获得纤维高分子工学科学士学位;1990和1993年分别获东京工业大学高分子工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马光辉在东京农工大学生物系统应用科学研究科担任助理教授。2001年回国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回国后,马光辉主要从事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蛋白质/疫苗分离介质、缓控释药物载体、免疫佐剂(疫苗递送系统)、细胞培养微载体、酶固定化载体等创新产品。
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消息,马光辉共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8项,国际专利授权12项,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5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
聂广军
入选理由:为肿瘤微环境调节纳米药物和智能抗肿瘤纳米机器人的开发做出杰出贡献。
聂广军,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特聘教授,科技部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2年,聂广军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加拿大McGill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8年回国后,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立了“纳米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材料”实验室,组建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肿瘤纳米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生物效应等。
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消息,聂广军共申请抗肿瘤应用等相关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中国专利20余项,美国授权专利3项,日本专利1项,专利转让2项)。
高维强
入选理由:对干细胞、组织再生和针对退行性疾病与肿瘤干细胞的转化医学做出贡献。
高维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冠名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Med-X研究院副院长,Med-X-仁济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 。
1982年,高维强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同年进入中科院就读研究生并入选CUSBEA项目,1983年赴美,198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及洛克菲勒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1993-2010年,历任美国Genentech公司科学家/实验室主任、资深科学家。期间于200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青”。
2010年全职回国。担任仁济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现正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也是上海市教委肿瘤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和上海市卫计委重中之重临床肿瘤重点学科负责人。
高维强长期致力于“干细胞与组织发育修复”和“肿瘤发生发展(包括肿瘤干细胞)”机制研究。近年来聚焦肿瘤干细胞、耐药性、诊断和靶向治疗的探索以及神经损伤修复和内耳毛细胞发育再生的研究。
张灿
入选理由:对细胞治疗和转化研究做出贡献。
张灿,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端药物制剂与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副主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临床药物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和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6年,张灿获得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合成材料专业学士;2000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硕士;2003年获得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和物理专业博士。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和创新药物的研究。
曾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关键技术子课题,科技部国际交流重点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4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4项,主译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
王梅云
入选理由:对探索并拓展多模式成像技术在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价值做出贡献。
王梅云,河南省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访问教授,国内首位国际磁共振学会认证讲师、美国放射学院首批中国影像讲师培训人员。
王梅云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研究、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曾主编《医学影像专业英语教程》1部,参编专著8部。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汤启宇(Raymond Kai-yu Tong)
入选理由:研发“希望之手”上肢康复仪用于中风康复,创办香港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系。
汤启宇,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
1999年,汤启宇获得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BCI)、神经工程、功能性电刺激(FES)和中风大鼠模型等。
2013年,他获得十大杰出青年(香港)奖,研究成果获得了第4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6年应邀参加达沃斯论坛作技术报告。
此外,全部入选华人名单如下:
腾讯AI Lab姚建华
雅培Qiaoqiao Ruan
雅培Tao Xin
特拉华大学Liyun Wang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Wenyi Wei
美国西北大学Hao F. Zhang
OncoC4公司Pan Zheng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Quing Zhu
西门子医疗Rui Liao
卡耐基梅隆大学Jian Ma
休斯敦大学Ji Chen
俄克拉荷马大学Wei R Chen
特拉华大学Wilfred Chen
宾夕法尼亚大学Youhai H. Chen
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Jianlin Cheng
南卫理公会大学Jung-Chih Chiao
范德堡大学Zhaohua Ding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Yizhou Dong
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Jean Gao
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Gang Han
波士顿大学Xue Han
得克萨斯A&M大学Shuiwang Ji
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Steve Jiang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Yuanpei Li
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Chang Liu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Chunlei Liu
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Wendy Liu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Xiaole S. Liu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Ting Lu
雪城大学Dacheng Ren
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Stephen T. Wong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Nianqiang Wu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