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联合印发:聚焦热失控实时预警,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

国家再度“出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引发关注!

2022年4月8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监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鼓励企业研究应用热失控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和早期抑制及灭火措施。

热失控是影响动力电池安全的最大诱因,2011-2019年事故调研数据显示,热失控扩散导致动力电池出现安全问题的比例占50%以上。

据消防救援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约3000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

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25.7万辆,增长138.6%。而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共计59次,同比增长31.1%;涉及车辆83万辆,同比增长75.9%,占全年汽车召回总数量的9.5%,其中动力系统缺陷是其召回的主要原因。

这么多的安全问题让人不禁疑问,是什么原因引起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呢?

引起热失控的原因有多种,电池包材料、电芯、系统以及使用中的温度不均匀,局部区域温度高,过充过放、外短路、内短路等原因都会放热,此外还有机械原因,如进水、密封不好、碰撞等等。

国家和行业早已意识到电池热失控的风险,并且都在积极推动动力电池的安全发展。前不久,工信部发布了《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启动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

《意见》的出台,再一次为动力电池安全加码。

聚焦电池安全,烟台创为多年专注热失控研究

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烟台创为发现防止热失控诱发和蔓延是保障电池安全的重点,早期探测预警更是关键!团队从成立之初便潜心钻研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预警技术、早期抑制及灭火和防护技术等。

依靠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一手的数据,创为成功自主研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能够在在极早期监测判断热失控风险并进行热失控蔓延抑制,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同时,基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技术,创为研发出了电池箱火灾防控装置系统。该装置系统集故障自检、火灾识别、早期预警、自动手动双启动灭火、多点监测等智能功能为一体,稳定高效,成功实现了动力电池火灾的早期预警和智能控制。

这一点,从大量的成功预警案例,就可以看出。

早在几年以前,创为便已经实现与国内TOP10的整车厂和龙头电池厂等企业配套,在储能领域,也完成了国内多个示范项目配套。产品应用场景覆盖商用车、乘用车、专用车、高铁机车、电动自行车、电化学新能源电站、换电站、数据中心、5G基站、电动船舶等,市占率名列前茅。

新能源汽车安全不容忽视,动力电池热失控实时预警不可或缺。这几年创为已走在前列,并将继续为此而努力。

安全是发展的底线!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是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这是一个长期且持久的过程,行业上下应齐心协力去破解动力电池安全命题。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