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不好当。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樟稻 编辑丨伊 页
作为云行业中的老大哥,阿里云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一次出其不意的人事调整,一夜之间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事情简单明了,无非是一场新旧交替的调兵换将。从好事者的视角来看,这叫新华为人“挤”走了老华为人。
但调侃归调侃,更应该关注的是,在串联近期一系列事件之后,阿里云似乎来到了不胜寒的高处。
01
人事是表
风波的起因还得追溯到一个月之前。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阿里云引入前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出任集团资深副总裁(M7)。这一动作极为罕见,当时在业界引起一片讨论。
蔡在任上,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任庚、国际业务总裁袁千、数字政府总裁许诗军、新金融总裁刘伟光四名M6级核心业务高管向其汇报。
任庚与蔡英华曾在华为共事,因此,彼时业界猜测两人将在阿里云继续“搭班子”。
然而一个月后,也就是在4月12日的内部管理会上,蔡英华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任庚(M6)将离职,该职位由阿里云中国区副总裁黄海清接任。
先说后者,公开资料显示,黄海清有丰富的To B行业履历,曾在Dell、IBM、Oracle等公司任职。2016年,黄海清加入腾讯云,而后于2018年离职成为德拓信息的CEO,曾在2020年带领公司拟登陆科创板。
至于前者,公开资料显示,任庚出生于1983年,本科为计算机与技术专业,2005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在进入阿里巴巴工作之前,任庚的履历主要是在华为,包括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出任华为缅甸分公司总经理,以及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出任华为泰国分公司副总经理。
2015年,任庚突然离开华为转战阿里,据华为云人士透露,此举非其个人主动选择。
进入阿里后,任庚花名起为“贰哥”,其第一份岗位也并不是在阿里云,而是与老本行出海相关。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任庚担任阿里巴巴跨境事业部总经理,负责跨境B2B平台相关工作。
此后,任庚陆续履职阿里云创业孵化事业部总经理、阿里云通用事业部总经理等职位。
关键节点发生在2017年,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北京阿里巴巴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阿里云各地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由胡晓明变更为任庚,这侧面证明任庚在阿里云的地位水涨船高。
在此次人事变动之前,任庚在阿里云销售体系的职级仅次于总裁张建锋。
据悉,任庚早在去年就已提出过离职,但因多重原因继续留任,至于辞任后的去向,坊间传闻是百度智能云。
由于这次调整事发突然,且一同离任的包括生态及销管部负责人郭继军(M6),还有阿里副总裁李飞飞等高管麾下数名P9/P10中高层骨干,多重因素聚合下,阿里云陷入舆论风波。
02
战略是里
人事调整往往是业务质量的表象,此轮高管离任,按照大厂的惯例,无外乎事关业绩与战略执行。
业绩层面最为直观。今年2月底,阿里巴巴公布2022财年三季度财报。
细分到云业务,在抵消跨分部交易影响前,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9%至264.3亿元,抵销后收入为195.39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放缓。利润方面只有1.34亿,利润率从上季度的2%掉到了0.7%。
这里有一个细节,阿里云本季度之前从未公布过“跨分部交易”这一项,在国内云厂商中较为罕见,行业相关人士评价,“这一举动容易被联想到分拆上”。
此次财报中,阿里云把营收增长遇阻归因于“头部客户基于非产品相关的要求就其中国以外的业务停止使用的海外云服务的持续影响以及如互娱与在线教育等互联网行业的客户需求放缓”。
考虑到在已有营收的高基数之上,阿里云营收增速提振遇阻,客观来看,在该季度内,阿里云的业绩处于承压阶段。
且拉长时间线来看,2021年全年,阿里云频频遭遇其他不利因素影响。
在2021财年第四季度(2021年一季度),同期阿里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7%,增速下滑较为凸显,原因在于失去单一头部大客户(字节跳动海外业务)。
此后,接连三个季度,云业务营收增速放缓,可见失去大客户造成的影响并不是短期内就能恢复的。为此,阿里云在尝试以多元化动作,四季度来自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占营收的52%。
该财年内,还需要考虑并入钉钉的影响。自2021年4月1日起,钉钉业务的业绩由创新业务及其他分部,重新分类至云计算分部。
阿里云总裁张建锋推出“云钉一体”战略后,钉钉无疑为阿里云拓展了向上和向下延伸的价值,同时也是阿里云向PaaS层延伸的抓手。
考虑到钉钉业务仍处于投入阶段,并表会拉低云计算本季度的盈利能力,并且对收入的贡献并不重大。
2022年3月22日,钉钉举办年度发布会,公布2022年公司策略。钉钉总裁叶军在演讲中首次提出钉钉的商业化路径,在免费的标准版基础上,推出专业版、专属版和专有版三个商业化版本。
钉钉开启商业化进程背后,亦证明阿里云处在弹簧的收缩阶段。
回到此次人事调整中,业绩之外,同样需要关注战略执行层面。实际上,此轮调整的重点正是组织架构和策略,人事调整只是外界能看到的最直接动作。
根据《天下网商》报道,蔡英华此次在内部管理会上宣布:第一,追求高质量增长,持续优化销售组织,形成“行业主建、区域主战”的模式,提升客户满意度;第二,做强区域销售生态及行业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生态,向生态让利。
而此前在2021年4月,阿里云宣布调整组织架构,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内部信中称,将包括制造、金融、零售、教育和医疗等细分为18个行业,其次成立了16个区域,负责区域的本地化运营。
此次调整中,由B端销售经验的黄海清接任任庚成为中国区负责人,整体负责16个区域销售。从这个角度来看,上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在落地层面尚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好的一面是,经过此轮调整,阿里云无疑进入了新的作战状态。
03
王冠难承
作为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商,阿里云早已成为阿里巴巴在科技领域内的一张镀金名片,此前在集团整体业绩遇挫的背景下,阿里云更是起到第二曲线抗压的作用。
4年前,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谈及云市场竞争态势时说到,“阿里云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己,唯一能够打败我们的也是我们自己”。
阿里云确实有这样的底气,在国内,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第三季度)跟踪报告》中,阿里云市场份额为38.24%,位列第一。
国际上,此前根据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云计算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规模达到643.9亿美元,同比增长40.7%,市场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
其中,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排名全球前三,共同占据了全球云计算市场70%的份额,凭此,阿里云和亚马逊AWS、微软Azure,在业界共同荣获“3A”称号。
但阿里云也需要安不忘危。
2022年,裁员成为互联网公司常态。彼时,报道显示,阿里云不在阿里此次裁员范围内,只有阿里云主要部门的HC已冻结。从此次高层人事以及组织架构调整,阿里云体系或许也被波及到。
此轮裁员潮中,腾讯也有裁员动作。其中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是重灾区,多方信源显示,人数或将超过20%。
两大互联网大厂To B业务线波动背后,同样预示云市场诞生了新的业务逻辑。
在《云计算的未来,属于“国家队”?》一文中,「科技新知」分析过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业务营收以及增速表现。
阿里云在2021自然年营收超过723亿元,同比增速约为30%;根据海豚投研估测,腾讯云2021年的营收为307.0亿元,增速为31.5%。
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联通云”收入人民币163亿元,同比增长46.3%;天翼云收入达到人民币279 亿元,同比增长102%;移动云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114%。
当然,运营商集体雄起背后,在于近年来政企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给云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有国资背景的云厂商如鱼得水。
客观来看,三大运营商仍存在不少缺陷,起码技术范畴,互联网云厂商仍是排头兵。但仍需要注意,在营收上领先的阿里云、腾讯云需要开始警惕这轮的新对手。
国际上同样如此。
第三方国际数据机构Statista最新报告显示,亚马逊AWS市场份额为32%,位居第一,微软Azure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21%,谷歌云在2021年成为全球第三大云厂商,份额为8%。
如果看营收和增速的话:亚马逊AWS 2021年总营收622.0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微软智能云在2021年总营收67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谷歌云2021年总营收为192.06亿美元,同比增长47.%。
当然,归根结底在于国内外云计算市场环境不同,但在突然发力政府和大企业市场的谷歌云面前,阿里云需要重新审视国际市场格局。
此次组织架构调整中,管理层认为以技术出海的全球化业务是必须坚持且投入的,原因在于近年来阿里云在海外收获了高于国内市场数倍的增长。可见,阿里云在东南亚市场的投入,或许是新的破局点。
04
结 语
近些年,在国内云计算领域,作为先行者,在阿里巴巴集团力量加持下,阿里云收获了无数荣光。荣誉背后,阿里云全员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其中阿里云博士王坚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
但“树大招风”也是常态。去年12月22日,因阿里云公司发现Log4j2组件严重安全漏洞隐患后,未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被暂停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单位6个月。
此次处罚更像是一次警告,对阿里云业务没有太大的影响,暂停期满后,阿里云大概率会恢复合作单位的称号。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此事之所以能引发各方热议,除了与自带争议性的“国家安全”相关,阿里云自身的热度同样起到助燃作用。
从这方面来看,阿里云已经遭遇了一次舆论风波,而此次人事调整亦让阿里云陷入新的风波之中。
那么在云计算市场新的逻辑之下,新的舆论风波是否会出现?谁都不能保证。身处如此关键的节点上,进行调兵换将,阿里云的未来还需要时间验证。
参考资料:
财经《美国三大云巨头高增长真相》
天下网商《阿里云销售体系大调整:蔡英华到任、中国区换将,追求高质量增长、让利生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