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故事|“三院人”的援沪琐记

2022年4月2日,深夜11点。我们准备去上海抗疫的三位成员陆续接到通知,要求3日下午4点到达广州白云机场,晚上7点飞往上海,开启此行任务。

我们3位成员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和临检中心:主管技师王杨、林秀梅,我是技师。

3日上午,我们领取医务科准备的各类物资,接受培训。下午3点,医务科吴本权主任为我们送行:

“请务必做好防护!我们等你们凯旋归来!”

4日上午8:30,我们与另外7位来自广东各医院的“战友”组成上海虹口小分队,在上海虹口中科润达检验公司支援点开启了支援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在方舱内完成核酸检测的整个流程。虽然场地空间狭小,物资极其有限,但每天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作,能够完成一万管左右的检测量。到4月16日为止,我们3人已参与上海全市大筛查3次、重点区域筛查数次,终于在15日看到上海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患者总数首次下降,大家十分激动。对后续的筛查工作,更是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我们3人具有丰富的核酸检测经验和防控经验。特别是此行带队的检验科主管技师王杨,曾带队支援过东莞,对方舱工作模式和防控工作十分熟悉。在4月2日晚接到援沪通知后,他就已开始罗列各类生活用品和防护物资清单,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在工作中,王杨也是一丝不苟,尽心尽责,为团队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防控工作方面作了许多贡献。

主管技师林秀梅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此行也是割舍了许多。4月3日下午,她的两个孩子特地来医院给她送行。“妈妈,你要快点回来哦。”小女孩眨着眼睛,乖巧地挥手跟母亲告别。“虽然舍不得,但我们这是要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林秀梅老师如是说。

我本人来自临床检验中心核酸实验室,从事核酸检测工作已将近两年,核酸检测工作经验也比较丰富,对检测工作流程和结果判断处理更是非常熟悉。我在建立的团队工作流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此行任务繁重,但很光荣。我目前得到的信息是,截至4月12日,广东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队已完成138.8万管检测,累计达1227万人次 。 

祝愿上海早日恢复往昔繁华模样!万家灯火,璀璨不息!

作者:陈淑钿

(作者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

版权声明:作品版权归南方网、粤学习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援沪琐记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