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RISC-V 国际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包云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宣布,开源高性能RISC-V 处理器he心“香山”将落户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开芯院)。包云岗表示,开芯院成立后经过四个月的筹建,现在开始启动di一批围绕“香山”的新项目,后续也将陆续启动其他开源芯片项目。
“香山”是一款开源RISC-V处理器核,它的架构代号以湖命名。据悉,“香山”的di一版架构代号是“雁栖湖”,已经在2021年7月15日流片。“雁栖湖”基于28nm工艺,裸片面积6.6平方毫米,单核二级缓存1MB,预计功耗5W。
“香山”的第二版架构代号是“南湖”。据了解,“南湖” 采用中芯国际14nm工艺,目标频率是2GHz,SPECCPU 分值达到10分/GHz,支持双通道DDR内存以及PCIe、USB、HDMI 等更多功能。
性能方面,“雁栖湖”的SPEC CPU2006(SPEC组织推出的CPU子系统评估软件)成绩预计在9@1.3GHz,也就是7/GHz左右,大约相当于ARM A72/A73的水平。公开信息显示,ARM A72/A73商用化的杰出代表包括骁龙835、麒麟960/970等。“南湖”的工艺和频率将在后续发展中进行升级。
目前CPU市场主要为x86和Arm架构所垄断,在未来世界主流CPU架构格局中,RISC-V架构有望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指出,中国要想打破CPU市场被x86和Arm架构垄断的局面,提升自主话语权,开源RISC-V架构将是一大机遇和发展方向。
包云岗曾在首届RISC-V中国峰会上表示,香山芯片目前还是一个研究芯片,未来的商业化需要更多企业参与。包云岗希望建立成一个像Linux那样的开源RISC-V核主线,让“香山”处理器既能被工业界广泛应用,又能支持学术界试验创新。
基于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香山”落户开芯院,在本质上或许隐含着“科研重工业模式”理念的延伸,是我国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成果转换的一种新型模式探索。
“目前,‘香山’处理器取得的成果主要是为后期的潜在应用做铺垫。”芯谋研究分析师王立夫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现在我国RISC-V厂商的RISC-V 内核基本聚焦于端应用、边缘计算等领域,很少用RISC-V 做大核。中科院RISC-V开源处理器“香山”落户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推动了学术层面结合工业层面对RISC-V性能潜力的探索。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