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丨《威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政策解读

近日,市生态环境印发了《威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20162号)等文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全覆盖、要素全覆盖、区域全覆盖,着力提升智慧感知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编制本《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621节,分为三大部分

(一)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决策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支撑、引领、服务”的定位,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为核心,以支撑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为宗旨,以加快构建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生态状况监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全覆盖、要素全覆盖、区域全覆盖,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支撑保障,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基础。

规划目标2025年,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统一监测评估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新格局基本形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综合集成、测管联动、敆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监测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敃。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实现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提供支撑。

(二)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

主要任务。一是完善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物理环境监测、辐射环境监测6项提出要求。二是构建生态质量监测体系。提出创新现有生态监测业务、开展市县(区)生态质量排名和支撑生态服务监管、开展农村环境监测4项重点任务。三是健全污染源监测体系。提出固定源监测、移动源监测、农业面源监测、工业园区监测、入河入海排污口监测、辐射环境监测6项重点任务以及建立应急监测预警体系的要求四是化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落实数据质量责任、强化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严惩监测数据弄虚作假3项重点任务。五是深化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评价与数据应用。提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联共享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估、智慧监测创新应用3项重点任务。六是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产、学、研、用”一体化。探索开展碳排放监测。

重大工程重点进行监测实验用房、监测信息化网络建设、驻市监测中心能力建设、县市(区)监测能力建设、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监测研究及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

(三)保障措施

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环保投入、人才队伍建设和强化宣传引导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三、主要特点

《规划》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打造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大气环境监测从质量浓度监测向机理成因监测深化的溯源工作,实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因子、重点时段监测全覆盖二是支撑PM2.5O3协同控制监测体系。提出建设PM2.5O3协同控制监测站和交通污染源监测站的任务,为摸清PM2.5O3及其前体物浓度协同关系及区域传输规律,实现大气污染精准溯源常态化提供支撑三是探索开展碳排放监测。开展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探索建立高分辨率温氏气体清单,开展二氧化碳排放反演研究,选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依托现有在线监测与综合管理平台,开展碳排放监测试点,积极探索碳排放监测对企业碳排放核查的辅助作用,进一步为碳排放的科学精准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四是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强化海洋实验室、卫星遥感、现场快速监测和在线监测等能力建设,补齐基础性、关键性能力短板。探索建设1处集海洋环境监测保障、海洋污染应急监测响应、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为一体的高水平、开放式省级海洋生态环境综合保障基地,形成覆盖我省管辖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保障圈,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覆盖能力和时效性。


原文:关于印发威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通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