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到了跨越鸿沟的关键阶段,需要做好后补贴时期新能源汽车政策衔接,加快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设施建设,做好规模化发展的供应链保障,继续加大技术创新。特别是要巩固锂离子电池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钠离子、无钴、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加快操作系统、芯片等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应加快建设低碳发展体系,尽快出台交通领域各个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路径、分工和工作机制。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指数的表现来看,预测2022年3月-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维持高景气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本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景气指数的详细解读。
【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指数】是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汽车之家充分发挥各自行业研究、市场数据的优势,合力开展的行业指数研究。该项研究结合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相关数据,编制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致、先行和滞后指数,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景气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及各行业周期波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政府、企业的相关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信息。预判未来市场销量,对生产和投资决策产生指导性意义。
■ 市场产销趋势分析
2022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45.2万辆和43.1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总体汽车产销的比例分别达到18.7%和17.0%。2022年1月,纯电动汽车销量34.6万辆,同比增长12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8.5万辆,同比增长200%。2022年1月,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销量结构中,微型车、SUV、紧凑型占比约33.1%、33.1%、15.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前三的车型级别为SUV、紧凑型、中大型占比约62.7%、19.9%、14.2%。
2022年1月,宏光MINI EV、Model Y、Model 3、秦PLUS DM等车型销售领先,分别为3.7万辆、3.3万辆、2.7万辆、1.8万辆,合计市场占比约26.7%。造车新势力中,2022年1月,小鹏、理想、哪吒、蔚来、零跑分别为1.3万辆、1.2万辆、1.1万辆、0.9万辆、0.8万辆,各自实现了114.83%、128.07%、401.55%、33.6%、384.71%的同比增长。
■ 新能源行业景气指数分析
2022年1月,新能源汽车行业一致指数为105.9点,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热。根据先行指数的预测,2022年3月-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维持高景气度。电池材料价格上涨及补贴退坡、芯片短缺等因素推动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扬,2022年1-2月已有30余款新能源车型上调价格几千到几万元,对当前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产生抑制性作用,但近期油价走高对冲了部分新能源汽车涨价不利因素。
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建议继续做好规模化发展的供应链保障,进一步优化汽车芯片供应链布局,形成一定的本地化供应能力,同时重视海外矿产资源的储备布局。对经销商而言,应理性预估实际市场需求,积极应对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滞后指数2022年1月持续维持在高景气度,持续验证前期新能源汽车市场高热度预测符合实际。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纯电动专用平台广泛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降低了整车开发的成本、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实现了整车动力、续驶里程、高低温能耗、整车安全性,以及为智能化的拓展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智能热管理技术取得进步,支撑新能源汽车在-30℃环境下使用。一些企业已开始800V高压平台落地,降低能量消耗、提高加速性能,有效地提升整车运行效率。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商用车的多场景的示范应用,燃料电池的寿命普遍达到一万小时以上,在运行的燃料电池汽车系统已突破三万小时。
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再上台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硅/碳复合的负极材料成功开发和实验,实现了300Wh/kg动力电池的量产装车。混合固液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可以达到360Wh/kg,经过了循环寿命实验,2022年进入装车阶段。开展了单体4.5V镍锰酸锂动力电池前瞻研究,全气候电动汽车慢慢成为现实。
乘用车电机峰值驱动功率从2016年的71千瓦增长到2021年的103千瓦。第三代半导体,硅基半导体功能模块控制器实现量产应用,实现控制器体积和重量大幅减小,峰值功率可以达到99%以上。车用固态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座舱等等一系列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网联通信技术实现了车辆对道路状态的超视距感知与动态更新,满足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场景需求。
电子电气架构创新推动安全效率双提升。汽车控制架构从分布式向域集中式、中央集中式发展,域控制器技术实现由单域控制向跨域融合形态过渡,进一步降低硬件-软件-功能之间的耦合度和车内电子电气架构的复杂度,加速整车控制系统的创新突破。不久的将来域集中式能够覆盖电驱动系统、驾驶系统、座舱以及对外联络,整车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将从边界防御向主动安全纵深防御体系跃升,实现威胁提前感知,动态实时响应,保障汽车信息安全,筑牢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基础。(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熊英、汽车之家研究院)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