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4月12日讯 (通讯员 姜雅静) 走进海阳,从气势恢宏的产业园区到热气腾腾的生产车间,新业态、新产业、新格局如春潮乘风而来,势不可挡—— 沧海滔滔,海风啸啸,山东省第一个海上风场在海阳南部海域架海凌波,伴随着116架巨型风机被高高竖起,总投资110亿元的半岛南3、4号风场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向百万千瓦级装机容量的海上风电场进发,继而带动投资规模数十亿元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落地生根。 在凤城街道垛山脚下,一座现代化厂区依山而建、崭新夺目。曾经,这里的千余亩土地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在此落户,将实现商业固体火箭本土化生产组装。随着总投资230亿元的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推进建设,一个百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日渐成势。 望表知里,生机盎然。这是一场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设计”,在“工业立市”的战略下,夯基筑台、立柱架梁,构建“2+3+N”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培育拉动力强劲、支撑力显著的航空航天、清洁能源两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高端装备、新材料、针织毛衫三大支柱产业,培强做大电子信息、农副食品加工制造、生物医药等系列集约型产业,让海阳经济发展的步调不再匀速慢行,一个“加速度”的时代悄然来临。 产业变革重构“经济版图” 2019年,是海阳“逆袭”的关键节点。这一年,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作为发射母港,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海上发射,海阳顺势点燃了创新的“导火索”,一发火箭打出一个“东方航天港”,驶入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高速轨道”。同年,海阳抢抓“全省首批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机遇,率先突破海上风电产业,在全省崭露头角。从此,海阳左手星辰、右手大海,擎起了两个含金量十足的“朝阳产业”,一扫工业薄弱的落后面貌,踏上了一段高质量发展全新之旅。 “我们为海阳量身打造了‘工业立市’战略,以强市富民为根本,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兴市的理念,推动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不断夯实全市经济基础,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效明显提升。”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自信地说。 在疫情形势严峻、经济形势下行的大背景下,海阳用行稳致远的定力和劈波斩浪的魄力,助推经济发展迎难而上,掀起改革创新浪潮,引领后起之秀逆势而上、老牌企业鼎故革新,开辟出规避风险、弯道超车的新赛道。 走进位于海阳盘石店镇的烟台美丰机械有限公司,拥有近20年历史的地道本土企业依然坚持革新。只见数控车间里,一台“机器人”正旋转着手臂,对刹车盘进行抓取、打磨、摆放,每个环节都精准无误、十分高效。 “一台机器人一天能加工350片刹车片,我们目前有6条智能化生产线,今年计划再新上8条。”烟台美丰机械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王晓政说,公司生产的刹车盘主要销往北美、欧洲市场,随着国际市场形式的瞬息万变,企业正面临一次“行业洗牌”,从拼硬件着手,推动企业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同时,在生产工艺上采用铝镁材料代替灰铸铁,实现轻量化生产。“从目前来看,改革成效显著,月产能达45万件,到7月份的订单爆满。”王晓政说,去年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公司实现了盈利3.75亿,今年有望实现新突破,前景光明。 在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大放异彩。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用游标卡尺在围桶上划线标注,精益求精、格外专注。“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和一号’技术,改善了生产的各个环节,在设备制造环节最小公差达到了0.3mm,板厚加厚、尺度变大、高度变高,但公差要求更精,从而达到更安全、发电量更大的效果。”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班组长陈晓东说,自主研发的“国和一号”技术真正实现核电设备本土化研发生产,告别了研发技术依靠国外的历史,开辟了新纪元。 新技术的进步映照着创新的厚度和活力,在新的“经济版图”中,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创新驱动蔚然成风,一波波“排头兵”正带领海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发展新路、找寻新的生机。 “发展韧性”映照创新力量 针织毛衫是海阳的支柱产业,承载着12万就业人口的苦与乐。一直以来,针织毛衫产业面临着行业“寒冬”,加之疫情之下大宗商品物价上涨、运费成本增加更加剧了行业挑战。面对如此困境,海阳优秀的毛衫企业家们,用强大的心脏展现了惊涛拍岸自岿然的风度,用机敏识变、攻坚克难的灵气和硬气,带领企业积极应对、冲出困境,向世人展现了一座毛衫针织小城的发展韧性。 位于海阳开发区的烟台亚琦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电脑横机开足马力工作,一根根纱线飞速交织,一件件衣片渐渐成型,火热的氛围扑面而来。“这是我们新引进的进口日本岛精电脑横机,已经有90台满负荷工作,今年准备再上100台。” 烟台亚琦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经理于晓东介绍道,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可节省人工50%以上,产能可提高60%,达到7万件/月的水平,进一步压缩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空间。 以智能化生产之利剑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背后,是工人成本、运输成本、原料成本上涨的多层挑战叠加。“仅从运输成本来看,受疫情影响,去年海运费用凭空增加了1000多万,这么大一笔费用从哪来?还得从利润里出。”于晓东言语间依然笃定。 顶着巨大压力,企业在上海聘请了专业设计团队,提高设计能力,创新采用“贸易公司+实体工厂”的模式,接一手订单,增加利润空间;同时,将目光投向海外,在孟加拉收购了加工工厂,发挥东南亚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最大限度压缩成本;并在宁夏西北地区成立独立公司,扩大产能,增加争取高利润订单的谈判优势。“去年企业加工毛衫1000多万件,今年订单量预计能超去年,600多位工人的生活有保障了。”于晓东胜券在握,为企业未来发展撑起一片天。 位于碧城区的山东杰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在“潮起潮落”中找寻平衡,驶向一片新蓝海。“我们计划总投资3亿元,建设智能加工车间、私人订制品牌车间、综合研发中心、高级职工公寓、电商交易中心等,通过毛衫加工智能化,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山东杰瑞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彬善神态自若地说。 如今,投资1.2亿元、总面积2万多平米的新厂房投入使用,一批智能化电脑横机的引进让企业发生了质的飞跃——年生产力达到400余万件,人工成本减半,年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以此为契机,李彬善还将赋予海阳毛衫美感内涵,真正走自主研发的路子,拓展内销市场,力争国外订单每年按照30%增长的前提下,利用2—3年的时间,网店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我们出台了财政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持续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新上一批全成型智能化改造项目,加快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刘海彬说,海阳市委、市政府将以切实举措为针织毛衫产业提供韧性之基与动力之源,力争到2024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在风雨中探寻产业潜能极限。 “工业立市”点亮探路明灯 重重挑战之下,海阳经济发展面对风险时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令人惊叹。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向未来,海阳定下了更高目标——力争到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稳定保持在210家以上,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55家,过10亿元企业达到10家,过50亿元企业达到2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家。 “工业立市”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着力构建‘2+3+N’产业体系,支持全市现有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扩能,加速推动一批在建扩建项目投产达效,努力构建‘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生态。”刘海彬说。 据了解,“2+3+N”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即突破发展航空航天、清洁能源两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高端装备、新材料、针织毛衫三大支柱产业,培强做大电子信息、农副食品加工制造、生物医药等系列集约型产业。通过高效配置要素、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招引,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战略如同旗帜,决策决定方向。瞄准目标,海阳制定了精细明确的实现路径,从统筹推进企业“小升规”、建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数字赋能行动、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强化工业用地保障、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创新企业经营方式、守牢企业底线责任、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九大方面发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出台评选表彰优秀企业家、支持企业做优做强、推动知识产权强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支持工业设计发展、推进智能化改造、支持要素供给八大方面财政支持政策,用真金白银为企业点亮探路前行的灯。 精彩未来只有实干方可成全。对此,海阳全面推行服务企业及项目专员制度,建立覆盖项目谈判、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施工管理、生产经营等全过程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服务机制。每月定期摸排企业及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反映较为集中的招工类、土地类、资金类、能耗类等问题,逐一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纳入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蓝黄红”考核范围,将问题整改情况记入干部执行力档案,不留情面、严格考核,确保完成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 云开雾散终有时,伴随着奋进的足音,海阳的美好明天正踏春而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