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1、主产业链:各环节生产经营均没有重大影响,目前影响较大的是物流,运输难度较大;部分企业有担忧,如果封城区域持续扩大、影响持续加大会带来原材料紧张,但目前都还是正常运行状况;
2、组件排产:组件订单目前对Q2仍在涨价后的动态协商过程中,价格供需双方再达成共识后,排产出货节奏都会加快;
3、逆变器:生产经营比较正常,物流也基本正常,即使离上海较近的城市仍在正常发货,只是效率略下降;上海的清关、物资供应有延后风险,但疫情影响消除后会加速补上来;
4、胶膜:除上海部分产能受到影响之外(约占龙2公司1/5),其他生产都不受影响,同样是物流周转难度加大,但物流并没有彻底停摆,仍在正常运营;
5、玻璃:产能集中区受疫情影响较小,同样是物流周转速度减慢;
总结:疫情目前对生产商影响有限,只是物流难度加大,效率降低,如果疫情能逐渐获得控制,后续的物流、清关等都会加速弥补上,目前只是4月,尚不会对Q2的整体出货目标造成影响。
【新能源车】
1、中游大部分环节原材料库存较充足,封控措施目前对排产影响较小。我们跟中游各环节公司沟通,目前除了碳酸锂(高价碳酸锂导致电解液、正极环节库存少,部分公司只有半个月)、电解液(溶剂保质期短库存小、固态6F需要桶循环运输,但电解液不在疫情中心)库存略低之外,中游多数环节有2个月左右原材料备货,短期的封控对电池材料的排产影响不大。
2、因封控导致的物流问题,4月交付可能会受到干扰。目前我们了解到,上海周边、山东等地,关卡较为严格,物流效率下降较多。
1)从下游看,疫情最重心在上海和吉林。两地核心企业主要是特斯拉、大众、通用等,还有诸多的零部件企业。两地企业从3月中旬开始受到影响,目前吉林省已恢复生产,上海预计4月下旬陆续恢复(特斯拉预计每周产量损失1.5w台,上汽、大众通用合计周影响1-1.5w台),因此电池的交付会集中在4月下旬;
2)从电池环节看,C公司在宁德超过80GWH产能(湖东23.4gwh+湖西24gwh+湖西扩建16gwh+20gwh(60gwh爬坡中)+车里湾(45gwh爬坡中),合计有效产能83.4gwh,总建设产能168.4gwh),溧阳等工厂目前生产正常,预计C产业链上材料企业4月的交付会受到一定影响。另外,部分出口海外的交付可能会受到南方港口堵塞影响。
总结:封控如果在半个月内缓解或者结束,电池材料的排产影响较小,交付影响会大一些。
来源:调研纪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