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杜巧梅 报道 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4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从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六个方面出发,覆盖新能源汽车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全面要求。
首先,完善安全管理机制,要求企业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质量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
其次,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企业需要规范产品安全性设计、强化供应商管理、严格生产质量管控、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
第三,企业需要提高监测平台效能,开展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强化运行数据分析挖掘、建立隐患车辆排查机制。鼓励企业加强车辆运行安全状态隐患排查,及时跟踪和确认长时间离线车辆的安全状态,妥善处理大面积聚集停放、频繁报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
第四,优化售后服务能力,加强服务网点建设并优化维护保养服务,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车辆,建立完善客户档案制度,确保及时精准确定缺陷汽车产品范围。
第五,企业需要加强事故响应处置,完善应急响应服务,深化事故调查分析并开展问题分析改进,履行召回法定义务。企业要加强事故报告和深化调查分析,当车辆发生起火燃烧、涉嫌失控等安全事故时,应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开展事故调查,深入研判事故原因,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完整、准确提交车辆事故相关数据、事故分析报告。
最后,要求企业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一方面,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企业要依法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车联网卡实名登记、汽车产品安全漏洞管理等要求。对车辆网络安全状态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网络攻击、入侵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另一方面,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安全防护。要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以及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对个人信息实行分类管理,并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
此外,《意见》指出,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安全体系,提高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各零部件供应商、售后服务等相关企业要协同做好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共同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保障能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