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这是继2个月前国常会明确促进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后,又一次针对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的市场主体加大纾困力度。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吉林、深圳多地发布了助企纾困政策,部分地区也已出台允许封闭管理地区企业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费等规定。
此外,为了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此次国常会还新设立了两项再贷款工具——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新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的规模还未披露。据统计,从2020年到2021年底,央行已经推出七次再贷款工具,累计推出的再贷款规模达到2.94万亿。
餐饮零售等特困行业二季度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是继2个月前国常会明确促进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后,又一次针对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的市场主体加大纾困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在今年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和《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服务业行业特别是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行业,是聚集性、接触性的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更大,目前运行仍然比较艰难,迫切需要出台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的纾困措施。”
当日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也表示,为给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纾困,人社部门主要有“降、返、缓”政策,即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再延续实施一年,至2023年的4月30日;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返还的比例从现行的60%最高提至90%;允许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省份,对服务业中的餐饮、零售、旅游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政策等。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此次国常会还强调,将已实施的阶段性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政策范围,由餐饮、零售、旅游业扩大至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行业,缓解这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
吉林、西安、深圳多地发布纾困政策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近期,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吉林、西安、深圳等多地发布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政策措施,部分地区也出台了允许封闭管理地区企业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费等规定。
4月3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除了零售、餐饮和旅游企业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之外,还规定了“封闭管理地区企业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并免收滞纳金。”
3月25日,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主要举措包括缓缴社会保险费、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以及降低制造业税费负担。据媒体报道,此举预计全年可为全市企业减负44亿元,缓缴社会保险费大约68亿元。
深圳市还对缓缴期限做出具体规定。用人单位可以申请的最长缓缴期限为X+3,X为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被纳入封控管控防范区等封闭管理区的月数,3为调整为非中高风险地区或解除封控管控防范区等封闭管理区的次月起的3个月。假设中高风险或封控管控防范区等封闭管理区时间为2个月,则单位可申请的最长时间为2+3,即5个月。缓缴执行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
各地大多对缓缴企业划定了具体范围。比如,2月22日,西安市人社局、财政局、税务局联合印发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的通知,要求申请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的企业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2022年一季度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连续3个月亏损;财务困难且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并特别补充了一条“‘僵尸’企业、严重失信企业(信用中国陕西网站列入黑名单的失信企业)等不在缓缴范围。”
新设立两项再贷款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
此次国常会新设立了两项再贷款工具——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
对此,会议解释称,这是为了“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同时,会议强调,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什么是再贷款?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也可简单理解为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
专项再贷款政策更强调货币政策定向支持的精准性。新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再贷款”,属于“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这个门类里还有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去年11月,专项再贷款迎来“新成员”——国常会明确设立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央行针对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推出了专项再贷款,分层次、有梯度出台3000亿元抗疫保供再贷款、5000亿元复工复产专项再贷款、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定向工具精准支持疫情防控、复产复工和稳价保供。
从抗疫专项再贷款经验来看,专项再贷款的政策为我国经济企稳精准施策,更多体现了货币政策针对应急突发事件或亟须支持的重要领域,以专项方式提供资金的精准性、及时性、名单性、与其他部委相关政策的配合协调性,进一步提升了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与精准迅速。
经统计,从2020年到2021年底,央行已经推出七次再贷款工具,累计推出的再贷款规模达到2.94万亿。此次新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的规模还未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央行就明确表明今年货币政策工具将更加“主动有为、精准发力”。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人民银行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具体措施包括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精准发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南都记者注意到,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此前已有地方政策经验基础。去年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开展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专项行动,通过单列额度强化激励、建立名单开展精准对接、实施产品创新提升服务成效、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强化保障等措施探索再贷款、再贴现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新模式,取得积极成效。(王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