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管子·国蓄》提出: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两千多年来,其思想的正确性,已在人类社会得到充分验证。
军事上,毛泽东主席总结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此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企业发展中,“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任正非将这两个词作为华为发展壮大的文化基石。
企业创业中,张本伟、赵鑫、杨琰华在《单点突破》一书中指出:单点突破是创业成功的基本法则。
行业发展上,消费互联网作为只解决了人类对产品、服务使用方便性问题的单目标系统,其成功已是有目共睹。
再来看工业互联网,自2017年以来,国内工业互联网界应该说是热闹非凡。
应用上,工业互联网已延伸至数十个国民经济大类。技术上,网络侧时间敏感网络、边缘计算、标识解析、5G等,平台侧机理模型、数字孪生、工业APP等,数据侧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以及安全(设备、控制、网络、应用、数据)侧的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模式上,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等。
概况之,可说工业互联网界是想利用所有能够考虑到的技术,在所有的工业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探寻各种可能的模式,以此来争取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成功。
这放在国家宏观层面,还可行的话,若企业在微观操作上也这么做,就如《管子·国蓄》所说: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而现实是,目前从事工业互联网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希望能跨行业、跨领域,都希望应用更多的技术,都希望探索更多的模式,以此来达成自己进军工业互联网的目标。
集中兵力、聚焦资源,相信每家工业互联网企业及各位老板都清楚是成功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由自主地分散兵力、分散资源。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原因可能各有不同,笔者看关键是消费互联网选择“力出一孔”的共性工作,而工业互联网选择“力出多孔”的个性工作。
消费互联网只在互联网批发、互联网零售、快递服务、外卖送餐服务、网络约车等几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中,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几类技术,通过流量一种模式,再通过资本的加持(资本之所以愿意加持,也是因为已看清其“力出一孔”的成功性)。至此,消费互联网取得了巨大成功。
工业互联网是想在工业3个行业门类、41个行业大类、207个行业中类、666个行业小类、乃至更多的国民经济行业中,应用众多的技术,通过多种模式,当然也希望得到资本的加持(资本之所以还没有意愿加持,或许是对其“力出多孔”的担忧),寄希望使工业互联网取得成功。
目前,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操作使自己每天面对的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产线、不同流程、不同设备、不同技术等等各种不同,天天都在一个一个新的领域中探索,人员、技术、方案复用率很低。刚在上家企业积累的技术、经验、模式,转头到下家企业可能就没有了复制的可能性,很难形成技术、行业、模式的规模效应。看似在一个企业取得了成功,但却无法形成成功的合力,去赋能更多的企业和行业。
由于工业互联网企业考虑的因素太多,所以操作起来难度就很大,成功的概率就很小。反观,消费互联网企业并没有如此桎梏,其成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企业有没有需要解决的单一共性业务需求?
在提取企业业务需求同类项后,得出的答案是“有”,这就是财务和以水电气暖等为代表的能源应用。
使用能源是每个企业生存的基本需求,而节约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能源已成为企业间除财务外,目前最大的共性业务需求,而要实现企业节能减排就应该是当前工业互联网企业聚焦的最佳点。财务作为最早发掘出的企业共性业务需求,近二十年已在中国实现了数字化,培育了用友、金蝶、浪潮等一批上市公司。
首先,节能减排需求足够大。根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估算,中国需要为碳中和花的钱为136万亿元。@温义飞的急救财经,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国居民用电只占全国发电量的11%,即使加上第三产业,也只占到30%。中国碳排放最大的是能源和工业。按此测算,花在中国能源和工业上的碳中和钱约为百万亿元,相较工业互联网预测的市场规模要大两个数量级,即使把新能源剔除,企业现有能源的节能减排也应该比工业互联网预测的市场规模大一个数量级。
其次,节能减排延续时间足够长。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指出:我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现在算起,10年实现碳达峰、4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我们已知在工业乃至所有国民经济行业中时间最长的需求。即使今后实现了碳中和,对节能减排的需求也只会有增无减,节能减排是企业无限延续的需求。
再次,节能减排政策足够优。为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除投入财政资金外,还为环保、节能、清洁能源这一类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即绿色金融,设立碳交易市场。目前主要有三种工具: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相关货币政策工具。比如碳中和概念股,2021年一路走高,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达27%,是各类其他贷款的两倍多(香帅“绿色金融”意味着什么?)。
工业互联网在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中享受了国家近百亿财政资金支持,到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初财政支持资金就出现了断崖式下降。若寄希望在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乃至第三、四个三年行动计划(若有),再得到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基本是不太可能了。
加之IT界热点转换的速度如摩尔定律所设,指望国家财政资金长期(5年以上)支持工业互联网也是不现实的。
同时,还需看到工业互联网除得到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外,金融机构并没有向支持绿色金融那样,为工业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
当工业互联网企业失去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又没有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支撑,按目前运作方式,靠自己在市场上通过做项目来生存,其难度工业互联网企业自知。
客户有刚需,企业才能有生存的机会。对工业互联网企业来说,节能减排就是客户最大的刚需,抓住了这个刚需,工业互联网企业才能有生存的机会。
市场有增速,企业才能有做大的机会。对工业互联网企业来说,节能减排就是行业最久的增速,抓住了这个增速,工业互联网企业才能有做大的机会。
政策有持续,企业才能有长远的战略。对工业互联网企业来说,节能减排就是国家持续坚持的政策,抓住了这个政策,工业互联网企业才能做出有利于自己长远发展的规划。
关键是,这能让工业互联网企业聚焦在企业节能减排这个单一领域,利用有限的技术,采用有限的模式(如能源合同管理),集中兵力、聚焦资源、力出一孔,然后才能提高人员、技术、方案等的复用率,改变现有多行业四面出击的一盘散沙现状,尽快探索出工业互联网成功的路径。
最后,我们再拓展思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提出过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就是我们熟知的工业革命,其实是三个革命:能源革命、产业革命和金融革命。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提出:如果我们把即将出现的新能源革命,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中国就面对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梅德文认为“英国靠煤、蒸汽机、债券市场,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靠石油、汽车、证券市场,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现在有风光新能源,有电动汽车产业,距离引领这次工业革命,可能就差一个创新性的金融手段”,“发展碳市场的最大价值”就是这个创新性的金融手段。
若如二位专家所言,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新能源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工业互联网聚焦与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相关的领域,更是其正确和必须的选择。(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马龙)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