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霏
编辑/李信
在有赞员工看来,新一波的裁员行动,在意料之中又在预期之外。
“这次裁员很突然,没有预兆。”一位有赞内部员工连线Insight坦言,“我们年前经历过一次裁员,那时就知道有赞有裁员计划,但员工都没想到新一波裁员来得这么快、裁员比例这么高。”
2022年3月,有赞开启新一波裁员,多个事业部均有裁员计划,如上述员工所说“除了销售部门不裁员,其他部门都有一定比例的裁员。其中,核心部门大约裁50%,非核心部门约裁70%甚至整个业务线都会被砍掉。”
对此,多家媒体报道有赞教育业务线被全部裁员,但据连线Insight多方了解,教育线员工并非全部被裁,而是保留了一些员工,均被收编至有赞微商城团队。一位有赞员工表示“教育部门员工虽未被全部裁掉,但是有赞教育部门确实是不存在了。”
另一位有赞员工对连线Insight提到:“原本有赞计划今年重力发展新零售部门,让其实现盈利,员工也在不断增加,但经过这一波裁员,实现盈利目标的不确定性很大。”
其实,此次裁员开启之前的1月,有赞已经开启第一波裁员。
一位有赞离职员工向连线Insight透露,“1月大约裁了400多人,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部门。当时有赞把‘人员优化’写入了2022年的OKR中。”
紧接着,有赞开启事业部化调整,将前台业务拆分成社交电商、新零售、美业、教育、Allvalue五大事业部。
如外界所见,裁员计划在春节后开始继续推进。至于此次裁员计划,一位有赞员工告诉连线Insight“现在公司流传了两个版本,一个是裁到1500人,一个是裁掉1500人。但据我了解,应该是不止裁1500人。”
“裁员是分批进行,继上周教育业务线部门员工离职后,这周还会离职一波”,上述消息人士表示,“暂且无法得知目前剩余员工人数,被裁员工还未退出工作群。”
针对这次有赞大裁员传闻,有赞方面向连线Insight回应,“裁员规模被外界夸大了,有赞实际调整比例在20%左右。”
不论裁员比例多少,有赞裁员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多位有赞已离职员工认为或与公司资金链出现困难有关。
爱企查显示,有赞最近一次融资停留在2020年4月,此后暂无新融资消息。并且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有赞董事会突然宣布,筹备4个多月的中国有赞退市以及有赞科技重新上市的进程取消。同一时期,多位董事会成员集体宣布辞任。
一位投资人向连线Insight分析,“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准备IPO的企业,发生如此大的人事变动都实属罕见。如果是IPO期间,证监会方面肯定会对其进行问询,严重情况会影响企业上市。”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有赞的发展轨迹,并未按照创始人白鸦的理想预期前进。
与白鸦在2020年内部信计划“应该可以在3年内,有赞会成为互联网下半场里商家服务的引领者”相反,如今的有赞,与其深度对标的全球最大交易SaaS类产品Shopify越来越远——股价跌跌不休、高层人事频繁变动、盈利数据低迷。
有赞的生意似乎越来越难做了,它是否能迎来白鸦的Shopify梦,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突然开启的新一轮裁员
在近期离职的有赞员工宋晓慧看来,春节后的这波裁员在“意料之中、预期之外”。
宋晓慧在2021年下半年入职,那时的有赞正处于大规模扩张期,员工数量迅速增长。财报显示,2019年,有赞员工人数2941人,到了2020年底,员工人数增长到3603人,2021年又增长到4494人。
2021年员工人数,图源有赞财报
在她看来,裁员来得很突然,“元旦刚过去,有赞就开始裁员了。也就是那次开启裁员后,HR基本停止了招聘动作。”
1月的第一波裁员开启后,不少入职不足半年的有赞员工都被裁了,这让刚入职公司不久的宋晓慧很担心。“公司把人员优化写入了2022年的OKR中,一线销售之外的整体人数全年减少一定比例。那段时间我根本无心工作,很怕有一天我突然被HR叫去谈话。”
这波裁员并未像公司内部传言一般“裁1500人”,据宋晓慧回忆,“1月只裁了400多人,主要裁产品和技术研发部门。”随着春节临近,宋晓慧发现公司停止了裁员动作,她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但这次春节,有赞全员的年终奖约0.5个月薪资,甚至有人不到0.5个月,这也被宋晓慧等一众同事事后认为是“有赞变相逼走员工的套路”。
宋晓慧向连线Insight进一步解释,“我们内部员工认为,有赞本想通过低年终奖,让员工春节后离职,因为主动离职的员工不需要赔偿,而且一般来说,每年的3、4月是招工和跳槽的好窗口期,但今年就业形势很不好,春节后没多少员工离职。”
新一波裁员来的很突然,这次让宋晓慧措手不及的是,几乎所有部门都有裁员指标,“我没有听到什么风声,HR上周三就找我谈话了。”
一位有赞员工发现了裁员苗头,“3月初,很多实习生和2022年应届生被批量解约,但我以为不会影响社招人员。直到上周,HR部门突然批量约多个部门社招员工谈话,市面上才开始大规模传出有赞裁员的消息。”
近期多位离职的员工对连线Insight表示,此次被裁员工大多为一线基层员工,高职级较少。
“除了销售部门,其他部门都有裁员指标。像社交电商、新零售等核心部门裁员比例少,约30%-50%,非核心部门裁员率达70%以上。”一位有赞在职员工表示,这次裁员计划其实也符合有赞1月计划的人员优化方案——直营一线销售之外的整体人数全年减少一定比例。
连线Insight注意到,此次裁员风波中,教育业务线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
一位有赞员工告诉连线Insight:“外界都在传有赞教育员工全部被裁,其实保留了一小部分员工,毕竟之前签约的客户还需要继续维护。只不过留下的员工收编到了有赞微商城业务线,也就是社交零售部门。其实可以认为有赞教育业务线已经没了。”
针对教育线员工裁员情况,有赞COO黄晓鸣在回复界面新闻时表示,“没这么夸张,产品维护团队、客户服务团队和销售团队都在正常运行。”但对方未回复有赞教育的裁员规模及剩余员工数量。
官方信息显示,有赞于2018年11月推出教育业务线,官网显示,其服务的商家覆盖亲子早教、兴趣教育、留学游学、职业技能等多领域。
并非所有人只有离职这一选择。一位有赞员工透露,每位被裁员工情况不一样,要根据HR谈话确定,“有些员工有转岗机会”。
而且据连线Insight了解,不同于第一波离职员工的赔偿问题未有统一标准,虽然此次裁员也涉及不少入职不足半年的新员工,但被不少员工称为“体面裁员”。
一位离职员工告诉连线Insight:“被裁员工都有N+1赔偿,赔偿下个月发放。但我们也不认为有赞很有良心,赔偿本来就是员工应该得到的。”
上述员工告诉连线Insight,“列入裁员范围的员工在上周已经谈完了,但各部门离职时间不一样。像教育业务线的员工上周谈完后,办完离职手续可以马上走人。新零售等部门会有工作交接,这周离职。”
疫情等客观环境催肥了有赞,但也很快把有赞打回原形,当下来看,或许只有裁员节流,才是有赞的“续命药丸”了。
入不敷出,有赞主业务发展疲软
有赞成立于2012年,将自己定位为一家To B的SaaS(软件即服务)公司。其核心电商SaaS产品为有赞微商城,并推出有赞零售、有赞美业等门店SaaS产品等。
在9年多时间内,从微信公众号到小程序再到视频号,有赞一直主要发展微信生态,抓住了微信发展过程中的多次红利。因此,2018年有赞上市时,被外界称为“微信生态第一股”。
上市一年后,有赞又在2019年获得近10亿港元和3000万美元两轮融资,可谓是备受资本青睐。
另外,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多数商家尤其是传统线下商家经营受到了较大挑战,商家开始尝试线上、线下融合。
受此影响,有赞等SaaS服务商借助与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合作,又搭上了直播电商的“快车”,快手也成为有赞最大的客户来源地。
这一年,有赞净亏损缩窄至2.95亿元,创上市以来最低。其股价更是在当年一度涨至4.52港元/股,市值破770亿港元,成为百亿美金级公司。
表面来看,有赞多次抓住了风口,但其上市以来的业绩始终不尽如人意,营收在下滑,并连续四年处于亏损状态。
3月29日,有赞发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其年度亏损由2020年的5.5亿元升至32.9亿元,同比扩大了503.5%,但收入从2020年的18.2亿元降至15.7亿元,同比下降了13.8%。
有赞的盈利模式一直比较单一。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有赞的主要收入是SaaS服务订阅费(9.7亿元),占总收入的62%。
其中,订阅门店SaaS包括有赞零售、有赞连锁、有赞美业、有赞教育和旺小店的商家占比约34%,同比超过翻倍增长;订阅电商SaaS即有赞微商城等商家,占比约为66%。
2021年订阅电商SaaS商家占比,图源有赞财报
并且在2018年到2020年三年中,SaaS服务订阅费也一直占总营收最大比例,分别贡献营收3.15亿元、5.94亿元和10.4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56.6%,59.5%和66.5%。其中,有赞微商城贡献分别为2.63亿元、4.44亿元和6.34亿元。
不难看出,上市后的有赞不仅营收模式单一,且一直重度依赖有赞微商城。
据官方消息,2012年的“口袋通”(2014年更名为“有赞”),便主要为微信生态的个人、企业提供模板化微商城,即有赞微商城前身。
2013年,有赞微商城业务正式推出,有赞自此开启社交电商业务。有赞微商城可以为商家搭建可通过快手、微博、微信等多个社交媒体访问的店铺,还可为商家提供百余个营销获客工具,比如多人拼团、限时折扣、社群接龙等。
在白鸦看来,微商城是有赞的旗舰业务,其较早实现了盈利。白鸦曾在2018年3月1日的内部全员邮件中透露,2017年Q2,有赞微商城实现了盈亏平衡,Q3进入了规模化盈利状态,Q4开始持续盈利。
但成也微商城,困也微商城。
从诞生到发展,有赞微商城一直依赖微信生态。但如今微信的商城市场也早已红海一片,除了有赞,微盟以及微信自身上线的小商店等功能,进一步蚕食了有赞原有的市场。尤其是2021年微信解除外链限制,进一步挤压了有赞的生存空间。
一边是微信的开放,另一边是快手平台的封闭。
虽然有赞在后期也搭上过快手、抖音的直播“快车”,但是快手等平台选择与有赞第三方平台合作,只是阶段性的过渡动作。
随着快手2020年开始搭建、推广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快手联盟”,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与快手直接签约,有赞与快手的交易额开始持续下滑。2021年,快手切断了包括有赞在内的外部电商链接。
在快手断链后,虽然有赞认为该调整不影响商家在快手短视频、个人主页、店铺页的推广,消费者可以正常下单,但快手为有赞贡献的GMV急速下滑,是肉眼可见的。
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有赞来自快手渠道的GMV占比已从最高时的40%下降到了2%。
一位负责快手商家的有赞销售人员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坦言,其所在的团队春节后至今,只签约了十几家品牌。
有赞并非没有自救措施。它曾在2021年推出“K100战略”,不再为中小商家提供电商基础设施,而是主要服务大型品牌和零售商,为后者提供私域运营咨询服务、专家团队以及底层技术支持等。
但同为电商SaaS服务商的微盟,在着重做大客户方面早早便有准备。甚至在2020年便收购企业服务领域的老牌企业海鼎51%的股权,加速拓展了购物中心、大型商超等线下大品牌客户的资源。
另外,在微信、快手等原有主阵地无法形成增量后,有赞也在努力寻找更多元化的增长,开拓小红书、虎牙、斗鱼等平台上的商户,为微商城注入新流量。但有赞进场较晚,至今未见太大成效。
主阵地风光不再,新战场强敌环伺,腹背受敌的有赞,路似乎越走越窄了。
难以开辟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亏损泥潭里挣扎的有赞,一直企图开辟第二条增长曲线——新零售。
有赞微商城一直是有赞的王牌SaaS产品,却迟迟并未对外讲好新增长曲线的故事。
对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白鸦早年其实有所规划。他在2018年的内部全员邮件中便透露,“有赞微商城(移动电商解决方案)、有赞零售(门店全渠道经营)和有赞美业作为有赞的三大旗舰业务产品,在微商城已实现持续盈利后,有赞零售和有赞美业有可能在2018年末实现持续盈利。”
白鸦提及的“有赞零售”即后来新成立的“有赞新零售”。
2021年5月,有赞COO兼联席总裁浣昉在MENLO有赞新零售见面会上,宣布有赞新零售将成为独立业务品牌,整合有赞零售、有赞连锁、有赞企微助手、有赞导购助手、有赞CRM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为零售商家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具体在行业方面,有赞推出针对时尚、百购、母婴、酒水、同城零售等不同行业的方案。
有赞COO兼联席总裁浣昉,图源有赞官方微博
“有赞新零售之前处于亏损状态,有赞原计划今年重力发展新零售板块,实现盈利。”一位有赞员工告诉连线Insight,“但有赞新零售部门在这波裁员中,裁了50%的员工,部门估计剩3、400多个人。”
在上述有赞员工看来,有赞新零售经过大幅裁员,会给今年新零售部门扭亏为盈的目标带来不确定性。
不过,从财报可以看出,有赞在2021年的确重点发力有赞新零售。
最新财报显示,有赞新零售主要聚焦鞋服、百货、母婴等8大行业及各细分领域。2021年前三季度,有赞新零售商家新增会员达到3138万,会员用户带来的成交额约45亿。
白鸦也在3月29日内部邮件透露,有赞接下来的业务策略以“做大通用价值”和“深耕垂直行业”为两个核心,有赞会继续保持“社交电商”的优势,深耕以新零售为代表的垂直业务数字化。
有赞方面也向连线Insight表示,“新零售业务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市场空间非常大,我们仍在继续加强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全面赋能零售商家数字化升级。对此,我们在今年仍然会有战略性的投入。”
可以看出,有赞仍希望把新零售发展为业绩增长新引擎,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并不低。
在中国庞大且拥挤的新零售市场,中小商家依靠有赞来完成升级转型,几乎很难。有赞本质上更像一个第三方技术平台,不能帮助客户提升GMV、提供核心业务。但有赞对标的Shopify做到了这一点。
Shopify和有赞的主要收入来自对商家收取的SaaS订阅费和基于平台GMV收取的佣金,但有赞以订阅解决方案收入为主,Shopify以商家解决方案收入为主。
Shopify主要帮助商家提高GMV,进而让其收入提高。同时,商家GMV提升后,也会进一步增加商家粘性,形成良性循环。这便是Shopify商家流失率比有赞低的原因。
以订阅解决方案收入为主的有赞,则主要依赖商家数量,只有更多的商家数量,才能带来更多的订阅收入。但问题在于,目前有赞的订阅套餐价格并不比Shopify低,而且还有微盟这样的强劲对手。
零售也是微盟重点发力领域之一。2020年,微盟启动了“大客化”战略,其中智慧零售业务的表现较为突出。
微盟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微盟集团智慧零售收入4.26亿元,同比193.6%,占订阅解决方案收入比重从2020年的20.2%,提升至36%。
竞争对手远不止于此。2021年,阿里推出服务实体零售行业的数智化SaaS“翱象”。官方信息显示,翱象聚焦零售行业,对标区域零售商,侧重服务线下实体商超、中小商家。
不论是后来者阿里,还是老玩家微盟,它们在新零售业务的动作,对有赞而言或都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主营业务发展滞缓,新业务挑战重重,如今摆在有赞前面的,是一条充满不确定的路,留给有赞的突围时间不多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本文头图来源于有赞官方微博。)
连线Insight旗下新号「连线出行」欢迎关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