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决心与投入。国内主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推出2022年两会专题,邀请上百位中国企业家发表真知灼见,建言两会。哈工智能董事长乔徽应邀并提议:加强人才培育,保障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哈工智能两会建言:
去年,工信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智能制造和机器人行业的“十四五”规划政策,为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思路与政策支持。哈工智能也在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中,坚持技术创新,拓展行业应用,为制造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在我们智能制造行业,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于行业人才的紧缺,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引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产业互联网高端人才的政策力度,加强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经济转型数智化、人机化、产业化的大方向下,使相关人才的供给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任何一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撑,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智能制造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而这个缺口,正影响着智能制造的迭代速率以及技术领先的创新步伐。
#01
智能制造人才缺口高达450万
人口红利减小,人才要求变高
智能制造,涉及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智能制造落地,需要跨学科、多门类的专业知识跨界融合,因此也需要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
智能化时代,制造人才的标准在提高,传统型制造人才必须顺应时代迭代成智造型人才。智能制造,一在智能,二在制造,需要人才同时适应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不管是科研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需要既懂技术也懂实战的融合型人才。
标准提高的背后,另一人才挑战亦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刘易斯拐点”,即一个国家由劳动力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人口红利在缩小,制造业劳动力市场中需求方的议价能力下降,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亦普遍面临着基层员工招不进、专业人才留不住的情况。
红利在消退,需求在升级,外因和内因同时施压,智能制造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据人社部的预测,到2025年,人才需求将到达900万人,人才缺口预计为450万人。这也就意味着,工厂只能招到原需求量一半的员工。
#02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
窥见智能制造人才应用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以该领域的人才应用现状亦能窥见关注人才缺口的重要性。
近几年伴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加强,工业机器人亦迎来了自己的朝阳市场。
在供给端,工业机器人产量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366044套,同比增长44.9%。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24.8万台,同比增长46.1%,预计2022年市场销量有望达到30万台。
在需求端,工业机器人销售规模增速近20%,中国是全球较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为52.88%,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将提升至56.19%。
工业机器人的蓬勃发展,制造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人才本应推动工业机器人拉开发展态势,而人才的矛盾性却在应用中不断凸显,正在为行业的高速发展“降速”。
在供给端,工业机器人有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占总成本的70%,关系着机器人的运动速度、承载能力和定位精度等多方面的关键技术指标。而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对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掌控能力不足,正面临着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发展瓶颈,急需大量既懂技术、也懂市场、更能创新的高端人才加持,而当下,这方面的技术人才非常匮乏。
在需求端,中国工程院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64.2%的企业对“机器换人”具有强烈意愿,有14.5%的企业正在做“机器换人”的准备。而在“机器换人”的过程中,企业普遍缺乏能够灵活运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人才的缺位,大大提升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门槛,阻碍了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应用步伐。
然而,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人才矛盾比想象中更多元,更严峻,若人才这一本质性问题得不到良性解决,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更难抵达愿景彼岸。
#03
加强人才培育
保障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家发展智能制造的相关措施已经逐步落实,资金、资源等要素也在不断聚集到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
在人才领域,国家亦通过实施相关计划,如卓越计划、产学育人、CDIO、专业认证以及新工科概念等尝试,积极推进工程教育转型升级,而站在智能制造行业深度中思考,在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部署上,需智能制造人才计划的顶层设计,以支撑智能制造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因素,应对工业智能化变革的严峻挑战。
顶层设计立足于人才的长远规划,制定与“十四五”及与《中国制造2025》相匹配的人才发展措施,例如:支撑智能制造的重大人才发展项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培训计划、结合高等教育领域工程教育的改革突破、实施校企紧密融合培养人才等等重大举措,与此同时,给予资金、项目、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支持,以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型人才的培育与供给,保障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