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云破雾,普惠万物,数字化浪潮下的平安新样本

  用科技的光芒穿透困境。

  作 者丨朝 阳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1976年的孟加拉国,熬过大饥荒的老百姓(603883)挣扎在古老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之下。

  一次乡村调查中,36岁的经济学家尤努斯碰到编竹凳维生的赤贫妇女,发现她辛辛苦苦做竹凳的六成收入都要上交给高利贷者,每天靠余下4美分艰难维系着生活。

  深入询问下去,他震惊于村子里如这位妇女一样困境的女性有43人,一共欠高利贷才27美元,却被压榨到永无出头之日。

  尤努斯感觉愤怒而无奈,只能自己掏出27美元为这些妇女先行垫付。不久,尤努斯就收到了妇女们赚来的27美元还款,三年后,尤努斯受此启发,成立了格莱珉银行,提出专为贫困妇女提供普惠性质的“小额贷款”概念。

  妇女们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学习信贷规则且互相担保,若组内成员违约,将会影响到其他成员获贷,以此鼓励她们工作、创业、造血脱贫。

  “他们给富人钱,我给穷人钱;他们在城市,我们就在农村;他们找大公司,我们就找穷的人;传统银行要抵押,我们说不用抵押,我们就靠信任。”

  格莱珉银行的金融普惠理念,简单新颖,不但帮助了孟加拉国的穷人,还被引入到了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抵押小额贷款被各国银行、国际资本推崇复制。尤努斯因此被誉为“小额贷款之父”,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殊荣。

  当尤努斯正努力将“小额信贷”的普惠金融理念推向全球之时,另一波浪潮同时席卷了华尔街。

  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微处理器,数字化成本陡降。同年,电子股票市场纳斯达克成立,用数据网络,把500多个做市商的买卖终端和位于康涅狄格州的数据中心衔接起来,孵化出了无数高科技企业。

  资本市场迅速而广泛地拥抱起了数字技术,二者相互驱动,一日千里。

  1978年,美国跨市场交易系统投入运营,分散在各州的九个股票市场向纽约华尔街集中,为各路资本搭建起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1981年,集成市场上所有信息的彭博终端机问世,卖给了每一个交易员,华尔街进入了信息科技的新时代。在七年之后,两位科学家把计算机算法引入投资市场,利用数学公式捕捉金融衍生品之间的价格差异,交易速度以毫秒计,开启了高频量化交易时代。

  靠着高性能计算机和发达的网络,五花八门的高杠杆衍生品和泡沫投机行为爆炸式增长。

  美国就此步入贫富分化之路,四十三年里,纳斯达克指数翻了一百多倍,但美国底层人均工资一共只增长了8%。

  到了2008年,源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美国老百姓扛起了“我们是99%”的牌子,余波殃及到了万里之外的尤努斯与无数使用小额信贷的贫民、小业主身上。

  2010年10月,由于经济恶化,利率暴涨,印度海德拉邦爆发了小额信贷的重大危机,最高可达100%的利率在一个月内逼出了超过30起自杀事件,引发了大规模暴力抗议与军警镇压。

  在尤努斯的祖国孟加拉,更有4000万人深陷20%到40%的高利贷漩涡中,尤努斯也被勒令从格莱珉银行解职。

  本意普惠的小额贷款彻底失控,变成收割底层贫民的最锋利镰刀。

  除了外部因素,一个根本原因是尤努斯发现了穷人的金融需求,却没有一套数字化、精确化的贷前调查与贷后管理机制,完全靠“连坐”、“公约”甚至“相互担保”的古老传统,一旦被滥用,必然是被利益集团把持,把穷人变成债务奴隶。

  在上述一贫一富两个不同国家,两种金融形态都陷入数字化落差,一个力图实现普惠金融却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另一个金融业高度数字化,国家却在制造业外流、贫富撕裂的歧路上越走越远。

  没有数字化工具,金融就会止步不前,不进反退,弄巧成拙,而缺乏金融普惠的指引,把数字技术当成投机工具,国民经济就引向脱实向虚,陷入泡沫化的未来。

  国民实体经济要行稳致远,金融业的数字化与普惠理念缺一不可。

  同样发轫于七十年代,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一路走来的中流砥柱。

  从初期破除坚冰的百万乡镇企业,到加入世贸后撑起出口“马车”的沿海地区制造小镇,再到支撑起一个个不起眼但关键领域的隐形冠军,中小微企业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就业贡献、科技攀登的中流砥柱。

  2018年8月,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了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著名的“五六七八九”论断,即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并吸纳了90%的新增就业人员,攸关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健运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小微企业首当其冲,需求萎缩和停工停产,经营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仅为疫情前的12.8%和23.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不到上年同期30%,而制造业也没好多少,只剩下40%。

  到了国内疫情缓解,长期动荡不止的全球经济形势让本就薄弱的资金流更加脆弱,中小微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以应对、纾解中小微企业正在面临的紧迫困局。2020年3月18日,工信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引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强调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为支撑,提升中小企业应对危机能力,助推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赋能实现复工复产。

  同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形态,深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供应链。

  作为加速重构经济发展和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国家对数字经济的倡导,成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助推力。但在具体的产业层面上,显然需要更细致而微的企业与方案,作为具体领域的落地策略。

  例如在金融产业的融资层面上,作为融资与贷款的主体,中小微企业与银行各有各的难处,并非一日之寒。

  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同时也有“缺信息、缺信用”的弱点。面临周期波动和外部竞争时,常常出现流动性问题。这使得小微企业的风控难点,常常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其一,从信贷特征上看,小微企业资本实力较弱,缺少固定资产可资抵押,难以适用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策略。

  其二,从财务特征上看,小微企业大多是“夫妻店”模式,缺乏成熟的财务管理机制,生产经营日常生活现金流混用,提高了放贷机构的风险评估难度。

  其三,从风险特征上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再融资能力匮乏,信贷违约技术性规避能力差,容易从逾期向坏账迁移。

  因此,大中型银行出于成本和坏账率考虑,难以深入下沉到小微客群。尽管国家安排了针对性扶持政策,但不良贷款率上升、净息差缩小仍制约中小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在不良贷款率方面,宏观经济下滑压力叠加疫情冲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增加。

  同时,部分商业银行办理核实流程繁琐,效率不高、客户体验欠佳的痛点,也让小微企业主对普惠金融“望而却步”。

  浙江省杭州市晓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晓帆,做服装生意已有十多年,2020年的突发疫情,让实体店客流锐减,她只能寄希望转型线上销售,本就紧张的资金流雪上加霜,而常规的银行贷款门槛高、程序多,放款时间也长,对于急需用钱的她而言,这条路很难走通。

  钢材贸易商洪杰云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他的资金全都变成了钢材放在库房里,出厂之前必须要全款付清,库存基本上每天都在进出,银行掌握不了库存状态,无法像不动产那样去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湖南省长沙市的云川机械总经理马新明,好不容易等来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复苏,但自己厂里仅有几台老旧设备,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因为买设备需要大量资金,而他没有抵押物,银行借钱难,民间高利贷实在无法承受。

  不同时空,不同场景,当年尤努斯面前那些妇女的处境映照在了同样飘摇在大时代里的中国中小微企业身上。

  区别在于,今天中国金融业在数字化力量加持下,普惠力度与深度远非尤努斯当年可以想象。

  普惠金融中存在的难题,正是平安这样的巨头有所作为之处。

  通过AI与大数据的技术整合,陆金所控股旗下小微信贷服务机构平安普惠,在2021年推出了一套AI智能解决方案——行云。

  这套方案,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对小微信贷业务流程做了改造,实现了零文字输入、全程拟人AI面对面服务体验,大幅度降低等待时间。在这套解决方案之下,小微客户借款申请流程断点减少47%,申请流程平均耗时降低44%。

  通过陆金所控股旗下小微信贷服务机构平安普惠,邢晓帆一天就办下了30万元贷款,租场地买设备,迅速转型线上直播,顶住了疫情最严酷的冲击。过了一年,邢女士使用平安普惠“行云”智能贷款解决方案,通过AI程序完成面审、双录、回访及贷后管理全程,以及完善的消费者保护模式,再次获得了业务扩张的宝贵资金。

  关于库存钢材无法质押的问题,钢材商洪文杰找到了平安星云物联网平台。通过连接实体经济与数字空间,只要在设备车辆上装好感应器,平安星云物联网就能实时监测每次吊了多少钢材,区分出库和入库,将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动产属性转化为不动产属性,实现动产质押融资,彻底扫除了洪文杰的贷款之痛,更灵活把握价格趋势。

  为缺乏抵押物的马新明考虑,平安租赁的客户经理介绍了融资租赁这项业务,可以根据工厂需求,把设备买回来,工厂再以每月付租金的方式把钱还给平安租赁,直到这笔钱还清之后,这台设备的所有权就归这家工厂。这种模式解决了马新民工厂的设备难题,不但提升产能,质量也上了台阶,已经成为头部机械工程企业的核心阀块类供货商,成为大国重器背后的“隐形支持”。

  从2021年12月至今,已经有16万小微企业主通过“行云”方案成功获得贷款服务,从申请到放款的全流程,最短的一笔纪录只有13分钟。

  通过一个个数字化的微观实践,一个个困扰中国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难融资难问题被解决,马太效应得到缓解逆转,实体制造业的血脉得以畅通,筑牢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盘。

  2022年3月,鉴于数字化在经济动荡环境下发挥的关键作用,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占比提升至10%。

  这背后不仅仅在于经济健康增长的需要,还有“普惠金融链”在这片土地无远弗届地延展开来。

  响应国家数字化进程号召,平安集团时隔一年多再度发射卫星。

  2月27日,搭载了22颗卫星的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创中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其中,“平安2号”物联网卫星(天启星座19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平安银行(000001)“星云物联计划”再添一星。上一颗还是2020年底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射“平安1号”卫星(天启星座08星)。

  采用新的通信机制,“平安2号”通信链路更加稳定,通信成功率更高,通信速率更大,而且有效降低终端铺设和使用成本,让中小微企业负担得起的消费级卫星通信成为可能。

  截至2021年末,星云物联网平台接入设备超1,100万台,服务企业客户超12,000户,支持融资发生额超3,000亿元。

  经过授权,这些企业客户无论身处何地,即便是深山、海洋、沙漠等偏远地区,也可以无惧通信和地域的限制,终端+卫星通信将最全面的经营数据及时传送给银行,真正做到“客户在哪,数据在哪,服务就能跟到哪”。

  通过深度参与火箭、卫星发射的流程和应用,平安银行也能得以深入了解商业航天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冲击人类科技制高点提供关键的资金支持。

  国内第一家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射物联网卫星的金融机构、第一家建设“天地一体化”新型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第一家研发卫星终端的交易银行,平安正在构建“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中有数字口袋和数字财资的开放银行数字经济服务生态”,数字化转型力度全所未有,切实支持实体经济。

  在无远弗届的数字基建基础上,平安集团不但用数字化赋能升级了原有的金融服务业务,充分服务了中小企业,还把数字化浪潮从企业推向了每一个普通中国人。

  在广袤的乡村,平安一方面推出三村工程,把体检车开进了乡村,培训致富带头人,普及高质量教育机会。另一方面构建现代化数字农险产品体系,平安产险积极推进数字化指数保险业务,涉及气象指数、价格指数、产量指数、碳汇遥感指数等新型农险业务场景,保险标的包含生猪、鸡蛋、马铃薯、森林等近50个品种。

  在繁忙的城市,平安提供了智慧城市治理方案,携手打造政务服务平台,集成数千种政务服务,以及数百种证照,让绝大多数业务实现线上办理,而且全年365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智慧城市业务累计服务165个城市、174万家企业、1.4亿市民;“i城市”累计覆盖近30个城市,服务超5100万用户,累计用户访问量超50亿次。

  自然灾害频发,平安产险结合科技化平台与城市防灾体系,并组建自然灾害专业团队,建立了自然灾害时空数据库,不但进行风险量化和精算定价,还可以直接服务社会,提前预测灾害程度,提前通过多重数字渠道向企业主、车主客户发送灾害警示,提前避险,把损害降到最低,守护国民财产安全。

  老龄化到来,平安依托在线智能管家与智能音响终端,实现前端近百项设备的互联,全天候为居家养老的老人防范29项各类风险,后端整合医疗资源,安排全天候在线的全科医生极速问诊,一对一定制专属管理方案,还能提供超150项社交型文娱,涵盖从健身、旅游到老年大学、兴趣活动等支持。

  面对人类共同的时代命题:碳达峰与碳中和,数字化触角不断延伸的平安也当仁不让,累计实现绿色投融资规模2245.8亿元人民币,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898.13亿元人民币,2021年环境类可持续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45.69亿元人民币。

  普惠是魂,数字化是形,平安集团一直引领着潮水的方向。

  1988年,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就提出了要保险数字化运营。1997年实现IT化办公,开始OA系统的投入,次年实现了产险最初级地域数据管理。2000年8月,平安集团创建了中国最早的to C在线金融产品超市——PA18。

  如今,平安集团全面引入卫星通信、AI决策、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化已经深入每一个细胞,无论是银行、保险、互金、资管,都能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无缝、便捷的极致数字化体验。

  今天距离上一次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人类信息化革命已经过去六十年,距离改革开放拉开的这轮中国经济周期也已经四十年,我们眼前是科技与经济领域的变革双重奏。

  科技是把双刃剑,数字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广泛冲击破坏着旧的发展模式。

  遗憾饮恨的尤努斯,不可一世的华尔街,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与无数普通人的前途命运交织在一起,一点点铺垫未来的方向。

  如同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所言——“数字化是21世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升生产力的基础工程,是人类跨越式提升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革命性进步。”

  面向未知,只有坚持普惠、向实,用数字化护航国民经济,在一个个创造微观价值的细节中,奔赴共同富裕,以平安为代表的民族金融企业才能行稳致远,永葆创新价值活力。

  ?

  THE END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陈斯文  责编:杨倩 周怡

  美编:杨亚姣  运营:方乐迪  刘彦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