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陕西省煤矿工业协会对榆林市煤矿复工复产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民营煤矿专业技术岗位、一线岗位等存在明显的招工难、留人难问题,直接影响后续发展。
数据显示,陕西省民营煤矿2021年产能约占全省的43.87%,产量约占全省的56.42%,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服务年限短的民营煤矿,员工将面临第二次、第三次就业,届时员工年龄已大,在其他煤矿就业困难;多数民营煤矿协议工多、合同工少,协议工转合同工难度大,影响了队伍稳定;多数民营煤矿实行夜班生产,员工不仅每月休假时间少,而且往往不能集中休假;多数民营煤矿是家族企业,用工及收入分配不规范,职工凝聚力缺乏。
随着煤矿信息化的发展,民营煤矿对机电、自动化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剧增。但从现状来看,陕西省民营煤矿中40多岁、50多岁的员工是民营煤矿的中坚力量,但其中部分人甚至达不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难以胜任重要岗位。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大多选择去更稳定、更有保障的国有煤矿。
笔者在调研中获悉,为招聘一名专业岗位人员,有民营煤矿将月工资提到2万元,却仍然招不来人。
解决民营煤矿招工难、留人难问题,亟待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和社会的支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简单一句话,说到了民营煤矿的心坎上。
多年来,民营煤矿一直实行自主用工、自我发展。笔者建议,可以委托行业协会等单位,成立区域煤矿主体专业人才库,建立交流平台,利用国有煤矿富余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国有煤矿提前离岗的煤炭主体专业技术人员,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鼓励技术人员到民营煤矿工作,以改善民营煤矿技术弱、人才缺乏的状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民营煤矿而言,要加强培训机构对技术人员的专项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对民营煤矿奇缺的防治水、地质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进行重点培养。
民营煤矿自身也要补短板、查不足。近年来,民营煤矿员工的薪酬虽然有所提高,但在福利待遇方面仍有不足。民营煤矿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员工的“五险一金”,按规定的标准发放井下津贴、班中餐,结合企业效益,最大限度提高员工收入。今年1月开始,神木市香水河煤矿部分职工享受了“五险一金”,该矿今年2月就招收了110人,全部是高中毕业生,井下一线队伍稳定。
民营煤矿要加快进行智能化建设,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按国家规定减少作业时间,适时取消夜班作业,保障员工休假权利。
曾有榆林市人大代表建议,可以让企业和学生双方签订合同,由民营煤矿出资,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到技术学院进行定向培养,毕业回煤矿工作,从而实现变招工为招生。更有效的招工途径,还需要煤矿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思考和实践。
民营煤矿要重视员工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鼓励员工通过学习业务技术取得职称,报销相关费用,加强申报沟通。
集团化运营、多行业发展的民营煤矿,可以鼓励煤矿协议工转合同工,改变民营煤矿“养小不养老”的现象,将不适合煤矿工作的人员转到所属其他单位工作,增加企业活力,为员工腾出更大待遇空间和晋升空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