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德州市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德工信发[2022]12号

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金融、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各高等院校:

工业设计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是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综合性创新工作,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助力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加快工业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鲁工信发〔2021〕2号)和《山东省工业设计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鲁工信发〔2021〕8号),促进我市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工业设计发展的系列指导意见,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同发展、集聚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业设计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工业设计与新技术、新业态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加快构建我市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支撑体系,培育工业设计骨干企业和人才,全面提升我市工业设计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水平,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秀设计成果;设计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培育40家左右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增10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创建1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设计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强的优秀设计人才;工业设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支撑设计创新发展的理念、政策体系、推进机制逐步健全。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

1.鼓励开展设计创新攻关。针对产业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重点企业瞄准前沿技术和设计,开展关键工艺、核心技术、共性环节设计创新攻关,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取得一批重大设计专利,形成对行业具有引领作用的设计成果,提升工业设计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加强设计创新载体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组织开展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支持企业争创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分离设计机构,成立独立运营的工业设计中心,或与高等院校等相关机构共建行业设计中心,积极承接设计外包业务,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化程度。(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争创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制定德州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公司)建设方案,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推动、面向市场、强化应用”原则,布局建设1-2家市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创建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为我市工业设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创意、标准规范以及技术信息咨询服务等支撑。(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构建工业设计创新体系

1.引进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省内外知名工业设计企业,吸引科技人员、高等院校专业老师、科研院所创办工业设计企业,支持设计工作室等各类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产业集聚区、高等院校和服务机构设立工业设计企业孵化平台,培育孵化一批工业设计企业。(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2.提升工业设计公共服务能力。依托工业设计研究院(公司)、高校院所,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业设计研究服务体系,围绕行业特点,开展基础研究,提供行业信息、设计工具、设计标准、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与推广等方面的服务。推动成立德州市工业设计协会,打造开放式、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在工业设计相关的专业培训、学术交流、作品竞赛、成果交易、合作开发、服务外包等方面,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支持。组织开展“工业设计进企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工业设计个性化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3.推动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发展。加强规划,完善布局,鼓励利用现有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平台(基地)、文创产业园区等用地,规划工业设计功能区,满足工业设计企业用地需求。推进条件合适的区域成长为工业设计集聚园区,完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和入驻政策,吸引市内外工业设计企业和机构进驻,推动工业设计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以工业设计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1.引领传统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在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轻工等产业,注重文化创意融合、品牌价值提升和用户体验,提升个性化定制、原创设计能力。在钢铁、化工、原材料等产业,强化绿色设计,增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设计产业。(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2.引领新兴产业实现创新突破。重点在高端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补齐设计短板,在关键零部件、关键核心技术应用设计方面实现突破。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农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高效节能环保设备、风力发电机组、能源装备设计。加强新型结构功能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等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3.引领先进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领域,发挥工业设计与技术创新高度耦合关联的特性,提升产品交互体验、工程易用性以及环境融合性,把设计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积极推进工业设计与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软件与集成设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培育协同设计、众包设计、虚拟现实、3D在线打印等新兴应用服务和增值服务,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从技术驱动向技术与服务双驱动转变、向价值链更高端的服务型制造迈进。(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四)培育工业设计创新人才

1.培养实用型优秀设计人才。积极建立工业设计人才实训基地,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优化专业设置,探索建立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促进学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加强高端工业设计人才引育。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激励、引进、评价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以项目合作或设计策划等方式,面向全国引进高端工业设计人才,鼓励省内外工业设计人才来德就业或设立设计机构。支持将设计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范围,按照现有市县人才政策,给予相应待遇。(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提升工业设计影响力

1.营造工业设计发展氛围。每两年举办一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进一步扩大参赛范围、提高赛事水平,支持县(市、区)、行业协会和企业院校开展工业设计行业活动。围绕重点产业需求,组织获奖作品展示、宣传推介、推荐参展参奖,汇聚设计人才、设计成果,促进合作交流和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参与省内外工业设计专业展会、论坛等活动,吸纳省内外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

2.塑造“德州设计”品牌形象。支持企业、高校积极参加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等知名赛事活动,宣传推广我市工业设计文化,展示我市工业设计水平和实力。争办全省工业设计高峰论坛、成果推介会等活动,提升我市工业设计知名度。积极融入京津冀、省会经济圈工业设计一体化发展,参与构建区域工业设计交流平台,提升工业设计区域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深化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环境建设的融合。鼓励相关企业及设计机构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文化旅游项目、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建设,发挥工业设计对经济社会全领域贯通渗透的特性,强化工业设计对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增进民生福祉的引领服务作用,推动以工业设计优化公共服务、改善人文环境、打造活力城市空间。(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城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各部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工业设计领域的政策宣贯,鼓励县市区出台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推进措施,形成市县两级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相关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作用,开展行业调研、提供行业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措施落到实处。(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城管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银保监分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财政金融支持。落实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工业设计创新”各项政策措施,对重大设计创新成果给予奖补。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工业设计创投领域,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加大对工业设计领域的投资。(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参与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银保监分局)

(三)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强创新主体在工业设计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就工业设计申请国内外专利、商标和版权等知识产权,综合运用专利、商标、版权等各种保护手段,全方位保护设计创新成果。(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参与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四)加强宣传推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工业设计理念,结合举办“市长杯”设计大赛,谋划开展工业设计周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工业设计进高校、进园区、进企业等推广活动,探索打造宣传工业设计、促进设计交流的新载体、新平台。进一步做好政策措施、设计理念、典型案例、优秀成果等宣传引导工作,营造全社会了解、重视、应用工业设计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德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德州市财政局

德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德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德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德州市城市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德州监管分局

2022年3月11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