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中国证券报》23日刊发文章《“十四五”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出炉》。文章称,国家发改委3月22日消息,《“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日前发布。《规划》提出,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试点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加快完善天然气市场顶层设计。适时推动成品油、天然气等期货交易。
业内人士认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优质企业将快速扩张规模。
(图片说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五方面主要目标。
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
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
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3.5%。到2025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
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能源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新增关键技术突破领域达到50个左右。
普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1000千瓦时左右,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展望2035年,《规划》提出,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合理分解细化发展指标,把任务落实得更具体,设置“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专章,以及“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更大力度强化节能降碳”等专节,以专栏形式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工程,将碳达峰工作有关任务要求落实到具体任务、行动和工程上,将有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八个字,是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内涵,也是对能源系统如何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规划》从三个方面推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一是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十四五”时期将从战略安全、运行安全、应急安全等维度,加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建设。二是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重点是做好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的“加法”和减少能源产业链碳排放的“减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模式。三是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创新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全面提升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方面,《规划》指出,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推动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河段水电项目开工建设。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到2025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左右。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左右。
为推动更大力度节能降碳,《规划》提出,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全面推动车桩协同发展,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此外,在优化能源资源市场化配置方面,《规划》指出,加快构建和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有机衔接的电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和增量配电业务。推动非化石能源发电有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试点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引导支持储能设施、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同时,加快完善天然气市场顶层设计,构建有序竞争、高效保供的天然气市场体系,完善天然气交易平台。完善原油期货市场,适时推动成品油、天然气等期货交易。
长城证券认为,在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下,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优质企业将快速扩张规模。相关部门明确提出推动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缺口问题,新能源运营商现金流有望改善。同时,峰谷价差拉大后,抽水蓄能运营商有望通过现货市场获得超额收益。此外,分时机制落地后,储能经济性明显提升,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完)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