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汕头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汕头市坚持创新发展,在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汕头市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家,涌现了光华科技、西陇科学、超声电子等一批龙头科技企业,形成了特色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我们开展的专利导航项目让产品创新有了着力点。”广州恒成智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检索分析师杨晓莹时如是表示,汕头市在电子化学品产业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生产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和实力,且近年来产业创新能力增强,发展态势较为迅猛,有望成为汕头市重点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根据专利导航报告,从专利申请量看,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产业具有一定专利技术储备,在广东省排名前十;从专利申请趋势看,2002—2021年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3.97%,远高于全国的4.32%,和广东省的22.12%仅差8.15个百分点。
从专利转化看,汕头市本产业发生转让、许可和质押运营事件的专利数量占比10.3%,高于全国的6.1%和广东省的8.1%,且发生专利运营事件的多为企业之间或高校与企业之间,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产业相关创新主体,尤其是企业重视技术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光华科技专利申请在广东排第四位。杨晓莹指出,光华科技作为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其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列,体现了企业创新活力强,重视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授权专利量排名前列,可见企业专利储备量大,关键技术的大量专利储备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为企业发展蓄积更强大的后劲。
她进一步说,除光华科技外,汕头市还有西陇科学、超声电子等一批具有研发实力和专利基础的优势企业,电子化学品有望成为汕头市重点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同时她坦言,长期以来,高端电子化学品市场被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垄断。国内企业要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桎梏,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可喜的是,汕头有一批以光华科技、省实验室为首的优秀企业和研究机构,深耕于七氟异丁腈、电子级双氧水、蚀刻液、沉镍金、折射率匹配液等重要关键技术领域,将有望成为攻破产业技术难关的“主力军”。
杨晓莹说,虽然汕头市电子化学品创新主体专利技术积累与广州、深圳等地相比相对薄弱,但汕头市本产业发生运营的专利数量占比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平均水平。建议汕头市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充分利用产业基金和市场化投资机构在电子化学品产业发展过程的资本补充作用,大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她指出,可在设立电子化学品产业发展基金过程中,探索基于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发现的投贷联动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向汕头市电子化学品绿色化提质增效改扩建项目延伸。
此外,有关部门可出台政策及配套资金支持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例如实施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培育行动、民营及中小企业家培育工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投资引导作用。
目前,汕头在电子化学品产业已有多家上市企业。通过这些上市企业为示范,实施电子化学品产业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行动,抓住国家开通科创板的政策机遇,鼓励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产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尤其支持推动创新潜力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定规模的隐性冠军企业通过创业板、中小板、科创板、新三板挂牌上市。
根据专利导航报告,目前,电子化学品产业国外龙头企业具有主导优势,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相比,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产业相关企业普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急需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带动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产业迈向国际化发展。
杨晓莹说,汕头可考虑通过多种方式引进本产业具有创新实力的国内外龙头企业及其高新技术来汕头落户,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家龙头引来一批企业,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格局,同时引进先进的生产及应用技术,可实现最大限度的技术集聚效应,优化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产业技术格局。
鉴于本土已有不少具备研发基础的企业,汕头可有针对性地扶持这些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步伐,重点发展企业关注的七氟异丁腈、电子级双氧水、沉镍金、蚀刻液、折射率匹配液五大重点技术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增强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产业核心竞争力,适应未来国际竞争格局。
她指出,汕头市有良好的电子化学品产业生产基础,但专利技术产出与产业集聚地的地位不相匹配,电子化学品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刻不容缓。汕头可以通过专利奖等鼓励政策,充分调动本地创新人才在本地工作的热情,积极引导他们针对电子化学品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和汕头市薄弱环节进行研发。
数据显示,日、美等国外企业申请人尤为关注海外专利布局,尤其是中国市场,而国内企业普遍对海外专利布局的关注度并不高,汕头市产业相关创新主体海外专利申请较为薄弱。杨晓莹建议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企业开拓全球视野,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市场等因素,在立足于当前技术研究基础上,结合海外市场规划,制定全球专利布局策略,积极为拓展电子化学品产业国际和国内市场空间提供知识产权保障,以专利为抓手,提高产业话语权。同时,建议汕头市政府进一步完善企业在日、美等国家的海外知识产权援助机制,以帮助企业应对全球竞争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助力汕头市涉海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走得更稳、更远。
国内电子化学品产业创新主体以企业为主,但也有多所高校在电子化学品产业研发创新方面有较强实力。杨晓莹建议汕头市电子化学品企业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根据自身技术研发及关注方向筛选并寻求机会与高校合作研发,或以专利转让、技术咨询与服务、共建研发平台、高校人才引进等方式展开合作。可重点依托省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机构,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创新资源,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研发高端电子化学品,加快推进产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汕头大力开展“产学研”面对面对接会,已有多家企业与高校“成功牵手”。例如光华科技与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双方已有多项合作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产业化,大大提升了企业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
光华科技技术中心总经理刘彬云表示,希望利用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的契机,进一步跟中山大学展开更广泛的合作,包括新能源材料、5G高频高速材料、相关化学品的工艺等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发创新,最后实现产品上的创新。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