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10户企业入列四川省制造业“贡嘎培优”百强名单,居全省前列。2户企业入选全国2021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占据全省6席中的2席。新增1户百亿企业,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户、居全省第3位。
3月15日,国家工信部立项的东方风电“绿色设计平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形成了可供同行业借鉴应用的绿色制造模式。东方汽轮机清洁高效能源点亮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2月22日,东方电机承担的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巨型灯泡贯流式水电机组”和“EPR1750MW核电发电机”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国机重装二重装备连续签订3台1000兆瓦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转子合同,持续体现高端重大技术装备极限制造优势……在德阳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持续深耕各自领域,不断创造更多新的更好成绩。
目前,全市有装备制造企业1500多家,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先进材料、通用航空、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等五大产业集群,特别是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强影响力,已形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先进、研制水平领先、配套体系完善的现代能源装备工业体系。
2021年,德阳GDP达2656.56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位居全省第一,首次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荣获“创新型产业集群”等国字号招牌,“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立足新阶段,正在加快建设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制造强市,走出老工业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子,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赛道
打造“五大中心”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近日,所有部件总重量超过1000吨、全球结构尺寸最大的立式导水机构——葛洲坝水电站大机改造项目首台导水机构在东方电机通过验收,各项指标远优于标准要求。东方电机六十余年深耕水电领域,挺起了制造强国的脊梁。
由东方风电自主研制,目前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正式下线,刷新了我国风电叶片最长纪录。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5000万度清洁电能,能满足2.5万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铸就“大国重器”新的里程碑。
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德阳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决定》,提出清洁能源装备创新策源、成套和极限制造、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供给、系统集成服务“五大中心”建设。
紧盯“双碳”目标,结合实际,立足优势,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大制造强市建设力度,重点推动五大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西部重要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市委有安排,落实见真章。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正持续推进制造强市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着力培育“地标产业”和“链主”企业,积极创建四川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认真筹办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着力构建以德阳经开区为核心,以德阳高新区、凯州新城为支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并支持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扩区调位,提升全国综合排名。目前,“五大中心”建设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年度清单编制工作已启动。
近年来,德阳抢抓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2021年,清洁能源装备产值突破575亿元、较“十二五”末实现翻番,已基本形成含水电、火电、核电、风电、气电、太阳能、储能等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3月16日,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面向全球启动宣传语、Logo征集。集全市之力,办成办好一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清洁能源装备行业盛会。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风电、东方锅炉等一批知名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重型燃气轮机等15个清洁能源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的德阳,拥有这样的底气和信心。
数字经济赛道
响应“东数西算”等战略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去年,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实施“东数西算”战略。其中德阳云上天府大数据产业园成功纳入8个“国家枢纽节点”中的成渝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
位于德阳天府数谷的云上天府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属一期规划建设内容的“云上天府云计算中心”将建成全国第七个、四川首个国际绿色建筑LEEDv4金级认证数据中心。该项目的建设,正是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东数西算”等政策,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创新突破、夯实德阳数字经济底座的产业项目,也是探索老工业基地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已列入《德阳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小中见大。在天府数谷还落户了海尔卡奥斯西南工业互联网高地、爱奇艺智能西南总部、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德阳“智慧之心”、优刻得智能制造西南总部基地以及奇安信141网络安全、安盟西南商用密码示范应用基地、爱奇艺智能科技西南总部、爱数智慧数据标注基地等10余个数字经济项目。2021年,天府数谷完成投资4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9%。加大以“数”招商,天府数谷正向着四川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新支点快速迈进。
德阳审时度势站高谋远,成立市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把数字经济作为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五大核心主导产业之一,并明确为“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相继出台《智慧德阳规划(2020-2025年)》《德阳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德阳市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德阳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十条措施》等,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驶入“新赛道”。2021年,我市重点推进数字经济项目落地见效,总规模有望突破1200亿元。
今年,坚定制造业数智赋能推动老工业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全市将以“5G+工业互联网”领跑西部为目标,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遴选50户标杆企业,重点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示范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
营商环境赛道
深化作风纪律建设跑出项目落地“德阳速度”
省委支持德阳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为德阳经开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三环电子项目70个工作日实现试生产,百事项目74个工作日开工、不足一年投产。通过软环境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是经开区抢抓机遇的重要法宝,2021年,经开区相继签约三环电子、维达扩能、广日数字化产业园、华体科技、钢研高纳两机用高端金属盘锻件产业基地项目及钢研高纳—四川华腾航空航天环轧中试基地项目等一批行业龙头、上市公司重大项目,上榜“国家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
德阳经开区通过深入开展投资软环境治理工作,吸引各类企业安营扎寨、落子发展。目前,德阳经开区涉及审批服务事项231项,已全面完成“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即100%开通网上申报途径,100%纳入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100%实现“最多跑一次”。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通过容缺预审、联合审批等举措,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真正体现了“经开区速度”。
经开区的成功经验也在德阳各区(市、县)进行复制和推广,为德阳全面对外开放、精准招商引资、加快项目落地、早日投产见效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2月初,市纪委九届二次全会暨德阳市深化作风纪律建设大会召开,旨在坚持问题导向整治作风顽疾,以过硬担当汇聚德阳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进一步促进全市上下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
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深化作风纪律建设相关精神,因地制宜,鼓足虎劲抓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德阳天府数谷创新建立“一员两访三问”机制,强监督,添举措,转作风,增质效,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经信系统健全完善项目投资“周监测、月调度、季盘点”机制,逐月逐季攻坚。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凝聚各方力量大力开展“一对一”企业服务,3月以来走访服务中小企业共计50余户。
以优质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共有9个园区纳入“园保贷”试点范围,覆盖全市90%的产业园区。已累计为69户企业发放贷款8.8亿元,贷款余额2.1亿元,3个主要指标长期稳居全省第二,切实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德阳2021年度“园保贷”项目推进工作受到全省表彰。
与此同时,全市工业领域动作频频,狠抓项目招大引强,加速释放发展动能。出台2022年工业“开门红”政策、出炉《德阳市“十四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努力把招商引资这个最大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行“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改革,新供工业用地3000余亩。
德阳始终把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下来谋划推动,紧扣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把建设制造强市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打造富有竞争力、引领力的产业集群,“大抓现代工业、振兴实体经济”的浓厚氛围和强劲态势已然形成。(记者 伍玲)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