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部署,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奋力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眉山市十四五市级重点专项规划清单》等文件精神,组织编制了《眉山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起草过程

202110月,经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调研,结合我市实际,形成规划(初稿)结合市委课题调研成果、党代会工作报告进行修改,并按程序开展专家评审,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园区和市财政局等22个部门(单位)意见,依次履行了社会公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程序,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经市第五届人民政府10次常务会审议通过

三、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对标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和眉山2+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3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及“3+5”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坚持市场主导、创新引领、需求牵引、多元投入,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融合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推动创新基础设施突破发展,打造高标准高层次高质量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助推产业升级、城市治理和科技创新,为眉山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数字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发展思路

统筹协同、前瞻布局。高速泛在和智慧互联为基础,远近统筹、协同联动、建用兼顾,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统筹衔接,城乡一体推动资源、产业、应用、生态融合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效能。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化营商环境,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

需求牵引、创新驱动。聚焦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拓展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鼓励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加强供需对接,强化要素支撑,广泛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典型示范和场景应用案例建设。

开放协作,安全可控。全面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先进技术、先进模式、先进应用的协同模式,构建开放协作的建设模式。管理和技术双管齐下,提升信息安全服务能力,打造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应用等安全生态体系。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全市共建成5G基站7000个,智能工厂20个,数字车间60个,集中式充电站100分散式充电桩20000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连接、协同计算、智能决策、绿色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5G等信息网络全面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新型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基本形成,汇聚覆盖政务、企业、机构等多源数据,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全面普及,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城市治理效率明显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眉山”的重要基石和引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四)重点任务。

一是设施集群建设工程统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绿色集约、布局合理、高速互联的数据网络和数据中心集群。建立成眉数字经济战略合作机制,围绕优势互补,聚焦重点领域,实施产业集聚发展行动,加快设施集群集聚发展。

二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导向,积极搭建创新资源对接平台,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加强引智工作,提升本地基础研究能力,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研发与产品化,丰富产业应用创新载体,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是应用空间拓展工程积极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场景,创新应用场景供给方式,重点推进政务、农业、文旅、医疗、金融、物流等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促进数据资源价值充分体现,打造与我市相适应的互联网服务产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四是重点项目推进工程筹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引进,支持多元主体投资建设,充分结合本地、周边区域发展需要和产业潜力,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落地。

五是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围绕挖掘数据要素潜在价值,强化数据要素集聚作用,赋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包容审慎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提高网络安全和行业应用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数据要素安全流通,为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保驾护航,支持涉及公共数据安全、弥补网络安全短板、消除严重安全隐患的项目建设。

(五)保障措施。

提出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优化营商环境5条保障措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