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日前才公布了2021年的分红方案,每股可以分到1.6元多,根据华为的总股数,华为总计也将拿出500多亿来分红。任正非个人直接持有0.75%的股份,也就是说任正非可以分到大约几个亿的分红。
任正非创办华为,不仅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也培养了许多的人才,甚至是百亿富豪。
华为创办于1987年,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当初的一家生产交换机的“小作坊”,成长为如今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三十多年来,经过一代代“华为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和完善,将华为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高科技企业中的标杆,华为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多牛,我们从那些从华为走出的优秀企业家们的身上,便可窥知一二。
华为人才体系有多牛?带你看看从华为走出的5位“百亿富豪”
小编在对本年度最新版的《胡润百富榜》中共计2918名上榜企业家的履历进行逐一分析后,从中便发现了至少31名从华为走出的创业者,其中,更有5位“华为系”企业家的个人身价超过了百亿元人民币,成功跻身“百亿富豪俱乐部”行列,这5名华为系企业家共计拥有财富835亿元人民币,人均身价达到了167亿元。为了方便大家将这些优秀的企业家作为学习的榜样,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出了关于他们的简单介绍以及相关的创业故事。
No.5,郑树生
年龄:56岁(1966年)
学历:博士研究生
供职华为时间:1993-2003年
现任职位: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从小就是一名“学霸”,1983年,郑树生以浙江省江山县(现衢州江山市)高考理科榜眼的身份考入浙江大学通信与电子专业,并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郑树生婉拒了浙大留校任教的邀请,只身南下深圳应聘进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华为,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短短3年后便升迁至副总裁的位置。2003年,郑树生离开工作了十年的华为回到老家浙江,创办了一家名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2012年,郑树生卸任华三通信的职务,全身心投入到迪普科技的企业管理当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迪普科技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网络安全及应用交付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郑树生以100亿元身价位列全国第699名。
No.4,孙洪军
年龄:49岁(1973年)
学历:硕士研究生
供职华为时间:1997-2002年
现任职位: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从东南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后,孙洪军应聘进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了华为基础事业部一名普普通通的工程师,不久后,由于表现出色,被事业部指定为技术副专家,2002年,孙洪军从华为跳槽至位于上海的启攀微电子,出任产品总监,2008年,孙洪军辞去高薪工作,自立门户创办艾为电子,发展至今,艾为电子已经成长为一家专业从事数模混合、模拟、射频等IC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孙洪军以165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432名。
No.3,熊武
年龄:46岁(1976年)
学历:本科
供职华为时间:1998-2000年
现任职位: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
他与何朝曦是中科大自动控制专业的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两人又同时被华为录用,进入华为后,熊武被分配至市场部工作,2000年,熊武与何朝曦同时辞去华为的职位,携手创办深信服,目前,熊武以自然人的身份直接持有深信服17.64%的股份,为深信服第二大股东。熊武以170亿元身价位列全国第420名。
No.2,何朝曦
年龄:48岁(1974年)
学历:本科
供职华为时间:1998-2000年
现任职位: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即便已经离开华为超过20年了,如今你依然能够从何朝曦的身上以及深信服的企业管理中看到浓浓的华为标签。何朝曦从华为离职创业,仅仅是因为一次“冲动”,然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创业者的时候,却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只能靠着以前的老同事介绍的一点华为的外包工作度日,思来想去,几个合伙人决定从技术门槛较低的企业VPN服务入手,“先生存下去再说”,是他们当时的想法,20年后,深信服已经成为了全球级的企业网络安全、云计算、IT基础设施与物联网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业务范围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超过一半都是他的客户。何朝曦以195亿元的身价位列全国第350名。
No.1,朱兴明
华为人才体系有多牛?带你看看从华为走出的5位“百亿富豪”
朱兴明
年龄:55岁(1967年)
学历:硕士研究生
供职华为时间:1997-2003年
现任职位: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他是华为踏上正轨后少有的通过社会招聘渠道入职的技术岗位员工,1997年,朱兴明从深圳华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跳槽至华为,进入旗下的华为电气工作,时间进入新千年,华为的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为了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任正非将华为电气打包出售给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朱兴明虽然继续从事着此前岗位的工作,但东家已经变成了美国人,当时,他所在部门的领导对朱兴明颇有成见,认为眼前这个小伙子太爱“出风头”,甚至怀疑他有“谋权篡位”的想法,于是对他几番排挤,一气之下,朱兴明带着部门里的16个员工集体离职,自立门户创办汇川技术。
另外一个原因是,2001年,当时的华为在经营发展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任正非决定将旗下的安圣电气出售,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在这期间,不少安圣电气员工选择辞职离开。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汇川技术应运而生, 在这之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汇川技术是在2003年才成立的,发展至今也就只有19年的时间。
但在过硬的班底下,汇川技术如今在中国伺服市场中,凭借15.9%的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一,是目前我国境内最大的一家伺服系统供应商。
在企业长达19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成功打造出了9位富豪,根据2021年的胡润百富榜单,汇川技术内有9人成功上榜,其中朱兴明身为董事长,其身价已经达到了205亿,其他人的身价也都无一例外超过了35亿。
其实汇川技术能够在行业内占据国内第一之位,除了技术团队实力过硬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兴明从华为辞职决定自己创业之后,在公司管理经营等方面,其实也有参照华为模式,尤其注重技术研发。
根据相关信息,目前汇川技术在同行当中,其研发费用的投入名列前茅,研发费率高达12%,在2020年期间其研发投入就超过了10亿,研发人员在公司总人数中的占比高达25%,累计超2500人,目前已经获得了2111项专利。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一年超10亿的研发投入并不算什么,毕竟华为1年研发投入就超过了1000亿,但在这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汇川技术2021年的总营收也就只有161亿左右。
所以这超10亿的研发投入,对于汇川技术而言并不算低,而汇川技术除了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之外,在多年发展过程中,该企业也做到了与时俱进,在当下大热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里也有所涉及。
早在2008年时,朱兴明等人便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于是在这一年也开始向电车控领域进军,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目前该企业已经在内部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动力系统,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也仅次于比亚迪,占据了国内第二之位。
目前汇川技术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小鹏、理想等众多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认可,该产业一年也为汇川技术带来9亿左右的营收,其营收比重近些年还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从综合情况来看,不论是工业自动化,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所以汇川技术这家企业,也同样被资本市场所看好,到今年1月28日,其市值已经超过了1500亿。
当然汇川技术作为一家只有19年发展历史的企业,其发展历程也是循序渐进的,由于入场的时间比较晚,势必也无法短期内就做到在国际市场中也遥遥领先。
朱兴明以205亿元身价位列全国第332名。
朱兴明的身价原本可以更高,但这其中有一个小插曲,在去年7月,他与前妻钟进结束了20多年的婚姻生活,在这场离婚事件中,被后者分割走价值数十亿元的汇川技术股份。
来源:头脑微风暴,Boss研究社,商界评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