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当天下午,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受邀解读《报告》修改情况。
向东透露,今年“两会”延续去年做法,继续以视频连线等方式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对《报告》共补充修改92处。
教育等领域修改近30处
向东表示,修改主要集中在稳经济、促创新、惠民生三个方面。
稳经济方面,涉及到财政、货币、就业政策以及保供稳价、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内容。
比如,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有效支持方面,将“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补充修改为“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方面,补充了“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等;确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补充了“继续做好能源、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打击哄抬物价等行为”。
促创新方面,涉及到支持基础研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制造业发展等内容。
比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补充了“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深化科技评价激励制度改革”等;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方面,补充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制造业、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补充了“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高应用能力”等。
惠民生方面,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比较集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服务等领域修改近30处。
比如,在社会保障和服务方面,补充“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内容,将“减轻家庭养育负担”补充修改为“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将“强化未成年人保护”补充修改为“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
增加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内容
会上有媒体关注医疗卫生方面的修改情况。
向东表示,代表委员围绕健全医保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等提出不少意见建议。《报告》主要修改了以下几处:
一是增加“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表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和践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健康管理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管理。
二是增加“逐步提高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的表述。当前,我国居民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另一方面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三是增加“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的表述。我国有100多万乡村医生,在农村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中发挥了重要网底作用,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提高,但也存在数量相对不足、学历水平偏低、待遇保障较差等问题。要落实和完善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从医,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他还透露,《报告》在修改中还补充了“促进医防协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等内容,并作若干文字修改。
增加“学历”歧视等内容
有媒体指出,《报告》提到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这是就业歧视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就此刘日红介绍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公平就业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2007年颁布的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他透露,《报告》强调“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并根据代表委员的意见,增加了“学历歧视”和“公平就业环境”等内容,反映了国家对公平就业的重视。下一步,要不断完善劳动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就业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行为,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让广大劳动者有更多更公平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量的持续扩大和质的不断提升。
文/本报记者 李岩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