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上,2021年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整治)再次取得显著成效。以自动监控为驱动,通过监管新政在行业构建起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使得全国垃圾焚烧发电厂(以下简称焚烧厂)在数量增幅创历史新高、监管难度增大的情况下,行业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达标排放态势稳中更优。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焚烧厂,一探究竟。
专项整治改变了企业改变了行业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了解到,2021年,全国焚烧厂数量从505家增至678家,增幅34%,创历史新高;生活垃圾焚烧能力从年初的59万吨/天增长至73万吨/天,增幅24%。
要知道,2012年,全国焚烧厂的数量只有138家,日焚烧量仅为12.3万吨。
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监管压力的陡然加大。生态环境部在“十三五”时期对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开展了专项整治,不仅顶住了压力,还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保障了群众切身利益。
“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环境部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开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排放专项整治,有力促进了行业高速高质量发展。
全行业工况稳定性稳步提高。与2020年相比,2021年焚烧厂焚烧炉平均年可利用小时数已超过8000小时,也就是除现行规定允许的特殊情况和计划内检修外,多数焚烧炉基本可全年稳定运行;平均每家焚烧厂启炉、停炉、故障和事故标记总时长由19.1小时下降至18小时,故障事故处理超时(限时4小时)焚烧厂从9家次下降至1家次,烘炉和停炉降温时长从73.4小时下降至60.4小时。垃圾燃烧更加彻底,一氧化碳日均排放浓度从9.8mg/m3降至8.5mg/m3。
短期超标现象继续减少。2021年,焚烧厂二噁英排放执法监测抽测达标率为98%,继续保持稳定达标排放。五项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自动监测日均值达标率均在99%以上,颗粒物和氯化氢达标率为100%;炉温日均值达标率为100%;从小时数据看,污染物小时均值全年达标的焚烧厂比例从2020年的60%提升至75%。
全行业持续稳定达标排放也离不开企业的主动作为。北京首钢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继文介绍,为确保达标排放,去年他们花了210万元对除尘布袋进行整体更换,保证颗粒物排放浓度在5mg/m3以下。同时,针对垃圾热值上升带来的炉膛结焦加快问题,花费80多万元将其中一台绝热炉墙改造为风冷炉墙,改造后的工况更加稳定,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浙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负责环保业务的李飞说,他们西山电厂垃圾焚烧AI技术应用取得成效后,2021年已陆续分批次推广至其他8家电厂,总投资额约2180万元。AI技术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排放数据波动。
专项整治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应用委员会秘书长刘小娟回忆,前些年,一些同行去她们公司的垃圾焚烧项目参观学习,总是称赞:“建得真好。”这两年她也去了一些之前去过的焚烧厂,明显感受到现在大家的技术、装备水平都在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也好了很多。
严监管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帮扶
企业守法意识提高的背后,是严格高效的监管。
记者注意到,目前生态环境部网站“曝光台”、微信和微博已按季度公开了对两批12家垃圾焚烧厂环境违法行为处理处罚情况,总体上违法行为都比较轻微。另据了解,两年来,未发现焚烧厂存在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有关负责同志说,生态环境部持续在监管上下功夫,组织研发工况自动标记、运营智能诊断的智能监管系统,按季度对行业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不定期对自动监测数据异常焚烧厂进行飞行检查。保持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
严监管的同时,还有到位的帮扶。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所)是生态环境部2016年开展专项整治以来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据华南所研究员海景介绍,他们的足迹已遍及全国25个省份、96个城市。在对209家次的焚烧厂开展调研、检查和技术帮扶的过程中,华南所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全面检查、科学诊断、精准施治、系统帮扶、授人以渔”。海景透露,这套方法已凝练为技术指南,并按照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定的程序在推进。
据反映,尝到帮扶好处的焚烧厂也更加积极主动,甚至会与帮扶人员讨论更加精细化的运营措施,如热电偶布点优化、安装布袋除尘器各风室的破损监测装置等。
华南某焚烧厂技术负责人表示,以前怕处罚,总想掩盖问题,由于把不准要求,想守法却找不到方向。现在,生态环境部通过“互联网+全天候监管”,发现问题就发送电子督办单,违法行为藏不住,企业也不愿意再做小动作。
同时,技术帮扶很实。帮扶人员对焚烧厂的各类问题列出要点清单,切实帮助消除超标隐患,减轻了运营人员的压力,焚烧厂也放下了心理包袱,愿意与帮扶人员交流改善运营问题。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2021年共组织华南所、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赴全国12个省份的30余家焚烧厂开展现场调研和技术指导,系统帮扶广州、深圳、东莞等超大城市全量焚烧体系的精细化运营。另外,引导新老焚烧厂熟悉行业政策,组织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向170家焚烧厂进行政策宣讲,组织行业专家在3个“全国垃圾焚烧政策宣讲”微信群中解答企业问题130余次,通过微信客服号“企业环保云服务”答疑6235次。推动老旧焚烧厂真抓技改不掉队、达标焚烧厂精细运营不松懈。
此外,持续组织培训提升基层执法能力,2021年共对140余名市县级执法人员进行政策解读、案例详解。
构建起以自动监控为核心的治理体系
一系列成效背后是生态环境部深化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非现场监管执法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
据了解,垃圾焚烧行业是生态环境部第一个“一竿子插到底”进行监督帮扶的行业,也是直接将自动监测数据作为环境执法处罚依据的行业。
2016年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生态环境部在垃圾焚烧行业率先构建起政府指导、企业负责、全民行动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实现行业稳定达标排放的新路径。
据生态环境部执法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实施两年来,全国678家焚烧厂的1495台焚烧炉均完成了“装、树、联”(每台焚烧炉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厂区门口树立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其排放情况、自动监测数据与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数据传输效率稳定在99%以上。生态环境部搭建的垃圾焚烧厂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还每日向社会公开五项常规污染物和炉温自动监测数据,对自动监测数据异常、涉嫌违法线索实施全天候电子督办,指导地方精准开展现场检查,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
焚烧厂主体责任也得到有效落实。保持技改投入,2021年全行业累计投入资金19.9亿元提升技术水平;强化自动监测设备运维,每台自动监测设备每季度故障等异常运行时间持续降低,自12.9小时降至12.3小时;降低违法风险,焚烧厂根据生态环境部门近3万条电子督办信息,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违法隐患,全年只有3家焚烧厂出现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超标情况。
中华环保联合会废弃物发电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表示,行业实践证明,基于“炉温”关键工况参数的在线监管执法是我国创举,进一步完善后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通过监测“关键工况参数”,实现了污染物排放与工况对应,不仅让在线监管执法更科学精准,还在自动监测数据达标判定时充分考虑特殊工况的影响,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公众监督也热情不减。2021年,垃圾焚烧厂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累计点击量已突破6000万次,平均每日点击量为8万次。公开的垃圾焚烧厂环境违法行为处理处罚情况网络总阅读量达到20.8万次。公众对焚烧厂环境投诉举报数量,已实现连续3年下降。
为着力解决公众关心的焚烧厂飞灰、恶臭、渗滤液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去年还印发《关于深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目前已基本摸清行业焚烧飞灰以及渗滤液的处置方式与现状,锁定了恶臭产生关键环节。
问题也不是没有。针对运营成本增加问题,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监唐侠建议对超低排放推行做进一步论证,并建议从国家或省级层面统筹规划垃圾处理项目的选址与规模。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他们注意到,2021年新投运的焚烧厂被举报66次,占全年投诉量(78次)的85%。因工况异常、短时间超标引发“事中调度”电子督办占比为30.4%。因此,接下来需要对新投运焚烧厂进行针对性的监督指导。
再有,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已开始退坡,一些地方的排放标准大幅收严,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生态环境部今年将在深化整治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管理政策,给予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更多技术支持,切实降低企业违法风险。
如今,反对垃圾焚烧的声音已逐步减弱,公众逐渐理解并接纳严格监管下的“合规焚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62%以上的城镇生活垃圾通过焚烧方式处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已转入以“焚烧为主”的模式。历经多年整治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春天已悄然到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