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各省份储能市场潜力排行榜

自2020年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以来,国内主要省份陆续提出本省份碳中和路线规划,储能连同光伏、风能等新能源成为普遍政策标配。

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底,全国超过20个省级行政区明确新增新能源发电项目必须配套储能以及配储时长,3个省份出台风光配套储能鼓励政策。

GGII预测,十四五时期国内储能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5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规模保守估计将超过320GWh。由于国内电力现货市场全面建成尚需时日,风光要求或鼓励配置储能的政策仍是未来2-3年国内储能项目投资的核心驱动力。

不同省份的储能市场资源禀赋和发展环境各不相同,自然导致未来各地区储能市场发展潜力差异显著。整体来看,一个省份地区十四五时期储能市场发展潜力受到本省份十四五期间风光等新能源装机规模、电源累计装机规模、本省份储能强配比例以及本地区电价峰谷价差盈利空间等因素影响。

在此框架下,GGII对国内各主要省份地区的储能发展潜力进行排序评估,以下是初步排序的结果。前十排名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排名靠前的省份集中在我国三北地区,如内蒙古、山东、河北与新疆。由于三北地区风光等新能源资源充足,且聚集第一第二批国家风光大基地中大部分基地,对储能配置有着极大的投资建设需求;

2)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如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排进前十,庞大的海上风光投资规划、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电力交易机制、盈利空间更大的高峰谷价差为用户侧储能和独立储能的蓬勃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3)东部传统发达省份偏向于鼓励、引导投资者投资储能项目,西部三北地区偏向于政策要求等手段引导风光项目投资者加大储能投资。

数据来源:各地政府规划文件,高工产研新能源研究所(GGII)整理,2022年3月

注:1)风光装机目标与储能目标规划均为十四五目标;2)峰谷电价差主要取2022年1月各地一般工商业用电口径;3)本模型为简化版本,如需了解更详细更多评价维度模型请咨询GGII。

内蒙古:依托风光大基地平台,成为三北地区新能源外送中心

十四五储能市场潜力位居第一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这得益于内蒙古优越的风光资源禀赋,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以及较高的投资盈利空间。一方面,2022年2月15日内蒙古正式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节能规划》,提及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达到1亿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为2025年本区储能装机量的爆发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内蒙古政策文件规定,新建风光项目需要配置15%储能,储能时长从2~4小时不等,此水平属于国内偏上水平。

据报道,国家第二批风光大基地规划已完成,总规模超过400GW,将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逐步落地。与第一批项目不同,第二批大基地基本集中在三北地区的沙漠、隔壁地区,更加重视对外消纳和生态治理。

内蒙古作为我国沙漠、戈壁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未来有望依托风光大基地等国家级集中式风光发电平台,成为三北乃至北方新能源的生产与外送基地。在此背景下,作为新能源并网与外送手段的储能有望迎来基建投资高潮。

数据来源:政府规划文件,高工产研新能源研究所(GGII)整理,2022年3月

另一方面,内蒙古本地较高的工商业电价差也起到推动的作用。根据内蒙古国家电网公布1月代理购电电价,2022年1月份一般工商业电价峰谷电价差在0.71元/度,处于全国中上水平。内蒙古集合国内众多高耗能产业,如多晶硅、负极材料、煤炭等等。高电价差为本地区工商业企业客户能源能耗管理提供较大的降本盈利空间。

新疆、青海、陕西、甘肃等省份储能发展与内蒙古呈现出一定的共性。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新能源研究所(GGII)数据库,2022年3月

山东:市场改革与政策要求双轮驱动,独立储能与长时储能未来可期

位居第二的是山东省。2021年8月19日山东省发布《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十四五本省将以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到2025年光伏、风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5700万千瓦和2500万千瓦。同时要求建立健全储能配套政策,完善储能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到2025年,建设450万千瓦左右的储能设施。在储能配比方面,山东省要求风光项目按照10%,储能时长2小时的比例进行配置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省要求风光装机强配储能同时,也积极通过电力市场改革提升储能商业模式的盈利性,充分尊重市场在储能项目投资与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决定作用。

储能商业模式方面,山东省早在2020年即出台《山东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试行)》和《关于开展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储能参与市场交易作出框架性规范,随后在2021年12月起启动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如《山东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试行)》明确了本省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参与调峰的收益模式和参与调频的收益模式。

此外,2022年2月25日,山东海阳国电投、华电滕州新源、三峡新能源(庆云)三座独立储能电站在山东电力交易平台完成市场注册,成为全国首批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独立储能电站。

上述三座电站的投运也反映出山东省已具备国内领先、成熟的储能市场化运营机制。十四五期间预计山东省将率先建立起“按效果付费”的储能市场机制,并凭借电力现货市场和中长期市场的助力,成为国内储能装机最大的区域性市场。

技术路线方面,山东提出以市场化为导向,科学合理选择经济技术可行的路线,优先发展大容量、高效率、长时间储能设施。截至2021年底,山东省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锂离子、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路线示范项目省份。

2022年2月10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库征集工作的通知》,征集范围以储能调峰项目为主,技术包含锂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煤电储热、制氢储氢,以及以铝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重力储能等低成本、长时间或大容量新技术为储能手段的调峰项目。凭借庞大的风光装机规划和宽松的市场、政策环境,山东有望成为十四五时期长时大容量储能的产业集群之一。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新能源研究所(GGII)数据库,2022年3月

江苏:靠近下游客户,商业化方向确定,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高风光装机规划、高峰谷电价差和市场化的电力交易机制为江苏省储能市场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划方面,2021年7月8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力争2025年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300万千瓦以上。

峰谷电价差方面,江苏省作为电力消费大省,工业和商业峰谷电价差属于国内最高水平,2022年1月份本省工商业代理电价差达到0.83元/度,利用储能峰谷套利空间可观。

电力交易机制方面,江苏省作为第二批参与国家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省份,有望在2023年前初步建立与现货电能量市场相衔接的辅助服务市场,并推动用户侧参与现货电能量市场,2024年后有望推动燃气机组、可再生能源机组和储能优先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届时江苏省储能参与市场交易的盈利情况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与此同时,江苏是国内最早鼓励和进行储能商业模式探索创新的省份之一。2017年江苏电网即建成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虚拟电厂”—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规模达到260万千瓦,实现全省调度全覆盖。2020年国网江苏电力为无锡市民中心提供的长达5年的能源托管型综合能源服务,在实施的第一年就节约电量约310万千瓦,节约天然气3.5万立方米,该服务方案已在江苏量产。

综合能源服务是完全商业化后储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仅能避免普通峰谷电价套利盈利的不稳定性,而且能延长储能企业的服务链,增加企业的盈利来源。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以江苏为代表的东部发达省份的储能市场发展前景可期,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商业业态有望在类似经济发达、电力需求旺盛、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高的省份迎来发展的春天。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新能源研究所(GGII)数据库,2022年3月

综上所述,未来十四五期间,国内三北地区省份储能市场发展潜力在全国范围位居前列,风光大基地投资叠加风光强配储能政策驱动,上述地区储能装机需求巨大且确定性最强。

山东、江苏、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工商业企业数量庞大,电力需求旺盛,峰谷电价差大,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高,十四五期间有望成为独立储能电站和用户侧储能项目的需求集中点。

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在十四五及十五五后期全面推广,江浙和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的储能商业业态将会更加多元化,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等商业模式有望为储能企业创造更多的盈利来源。

图表8 2022年Q1国内储能装机量各技术路线占比(示例)

图表9  2022H1国内电力储能电站温控技术应用结构

(按功率划分,示例)

图表10  2022H1国内储能电池含税价格变动监测(示例)

来源:高工锂电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