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联院鲁春丛: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陈维城 程子姣)3月8日晚间,新京报贝壳财经举行2022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经济策云论坛,本期话题是“数字新基建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邀请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全国人大代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谈民强,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参与讨论。

鲁春丛认为,工业互联网已连续五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为重点发展的任务之一,体现了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定力,符合数字化规律,符合中国国情。目前,新一代的信息通讯技术正在快速变革、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蓝海。

鲁春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工业互联网已连续五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为重点发展的任务之一,2018年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2019年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2020年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2021年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的共性基础研发平台”。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业互联网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定力,符合数字化规律,符合中国国情。

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鲁春丛认为,技术革命带来新机遇。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信息通讯技术正在快速变革、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等新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ICT产业正在面临变革创新的重大机遇,也有庞大的增长空间。这是第一个机遇。

“第二个机遇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机遇。中国的很多企业数字化水平不高,有迫切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蓝海,催生出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正在推动实体经济发生深刻的变革,可以说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鲁春丛认为。

数字经济面临挑战方面,鲁春丛表示,第一,我国企业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企业处于2.0-3.0的阶段。2.0的补课、3.0的普及、4.0的引领示范,这是要遵循的基本路径,这个规律不能违背。大企业目前数字化转型投入非常大,效果也比较明显,但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还是相对比较低,大约50%以上企业还没有完成基础设备的数字化改造,特别是还有一些工业协议数据格式不统一,也制约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

“第二方面的挑战,我们数字技术的核心技术产品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基础软件、硬件大部分以国外的产品为主,比如说我们工业PLC设备,大部分的高端市场都被国外企业垄断,工业软件受制于人的局面一直没有得以改观。”鲁春丛谈到。

鲁春丛表示,企业实体经济数字化是个性化的,我国工业体量大、门类多,各企业、各行业的需求差异性非常大,个性化十分突出,没有包治百病通用型的解决方案,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挖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是第三方面的挑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程子姣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李铭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