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领域数字节能系统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刘伟:

加快新基建领域数字节能系统建设

本报讯 记者张明柳报道 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是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今年最为关注的话题。他在题为《关于加快新基建领域数字节能系统建设,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的提案》中建议,加快新基建领域数字节能系统建设。

刘伟介绍说,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等特性,而用电负荷同样具有季节性高峰、时段性高峰等特点,而这些因素的叠加会使得未来能源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2021年,国内经历了用电紧缺的情况,不少城市不得不采取限电、停电等措施,极大影响了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因此,为确保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障我国在实现“双碳”过程中能源系统高效与安全运行势在必行。

刘伟表示,数字节能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构建节能平台,将能源生产和能源负荷数据进行互通互联,采集能源生产侧和能源使用侧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能源系统进行数据聚合与协调优化,从而降低峰值电力负荷,达到提高能源效率与可靠性、稳定性的目的。

“在我熟知的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领域,存在大量的智慧能源调节需求和机会。”刘伟说,地铁是城市用电大户(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2%),而地铁车站用电量占到其中40%—50%,以大数据、数字孪生、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打造的智慧地铁平台,通过智能节能控制技术的调节,车站空调系统可以达到最佳的能效状态。

刘伟认为,智慧地铁平台能够有效提升地铁车站的电力综合调节能力,不仅有效助力整个城市保障能源系统安全稳定,也能够极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广州举例,如果该平台应用到全市的地铁车站,每年可以节能超过1亿度电,在车站空调节能的基础上,平台还可以实现对于全线网或者单线路地铁车站空调系统的需求侧的整体调节,在不影响地铁车站使用效果的情况下进行空调柔性负荷调节,从而降低全社会用电峰值负荷。经测算,地铁车站空调系统的峰值用电负荷可降低10%—20%。

为此,刘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从政策层面全面推动落实新基建领域节能降碳要求。从鼓励节能科技创新、提升节能管理、深化传统行业绿色革命、提高节能社会管理等政策上细化要求,例如,在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项目招投标中,增加节能减排指标比重,直接促进政府大型投资项目减碳降碳;将节能降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应用等列入相关政府部门、国企、科研院校有关绩效考核,切实从政策层面推动节能减碳增效行动,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二是加大新基建领域数字节能体系建设力度。以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对能源需求强大,但也在调节行业和自身能效方面有其便利性。应推动优化新基建项目用能结构,提升新基建项目在通信、运算、存储、传输设备方面的用能标准。三是鼓励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促进新能源建设及节能减排力度,增加节能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鼓励节能降碳科技创新,支持该领域“新能源+储能”、核算计量、节能优化控制、电源灵活调节、电力负荷调节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支持将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相关行业的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加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