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侯润芳)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如何稳增长?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建议,未来持续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 “新基建”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张占斌在今年两会期间即将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对“新基建”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行动计划。明确“新基建”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区域和行业布局,制定重点领域专项规划。推进“新基建”的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建设指南等政策研究,出台有关投资、财税、金融、人才、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快“新基建”领域标准化研究和建设,围绕新型网络、数据智能、可信安全等前沿技术,鼓励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围绕技术研发、工程实施、维护管理、安全监管等方面,研究建立企业、行业标准。加强“新基建”与传统基建顶层设计的统筹衔接、协同发力,把传统基建的转型升级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范畴。适当放宽“新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增强建筑类企业投身“新基建”项目的积极性。
第二,创新“新基建”投融资模式,创新投资建设模式。底层基础设施研发周期长,建设成本高,市场培育需要过程,建设企业资金压力较大,需要政府在先期投入方面加大引导,发挥政府资金对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同时要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发挥政府资金对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有效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新基建投融资模式。通过税收减免、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新基建项目,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基建项目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创业,合理规划政府资金流向,加大对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投入,增加企业基础研究经费,给予创新创业企业在税收方面更大力度的支持。
第三,坚持需求引导,根据发展需要和产业潜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探索规划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增强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的互补性,增强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核心竞争力,同步提升电力、交通、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增强基础设施综合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引导各方合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围绕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强研究,鼓励支持创新示范应用,促进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增强“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联动,加快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在更新过程中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建造过程“数智化”赋能。
第四,把参与“新基建”的“新主体”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新基建项目相关领域开放水平和竞争性,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持续吸引扩大参与主体,积极创造应用场景和需求,为企业公平竞争提供更多机会。保障企业的建设主体地位,发挥重点企业的标杆和示范带动效应,充分激发其新基建投入的内生动力和信心。加强市场运行监管,优化新基建行业发展生态,推动实现有序有活力的治理新秩序。创新人才政策设计,聚焦吸引新基建相关高层次人才,着力培育提高技术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新基建人才资本质量。放宽部分专业领域的准入门槛,发挥大型建筑央企在基础设施建设全产业链主力军优势,做好“新基建”产业链的投资者、研发者和建设者。
第五,抓好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项目落地见效。超前部署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推进智能化的物流冷链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全国重点城市的物流基地网络结构,完善冷链物流运输保障体系;推进各重点城市在完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过程中的TOD项目规划和落地,加强“数智”赋能的站城一体化开发,促进新兴业态发展,激发城市活力。加快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5G、千兆光网、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建设。稳妥推进“东数西算”,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项目建设速度,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基础;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机制,抓好项目协调落实,加强项目调度和监管,推动项目早落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侯润芳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