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在这片被誉为“东方人类故乡”的泥河湾盆地东南缘,在一处名为下马碑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颜料加工的关键证据。
泥河湾盆地所处的地理位置
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王法岗介绍,他们最早于2013年在下马碑揭开了这处古人类活动面。“我们判断这是一处古人类加工赤铁矿颜料的现场,对探索东亚地区现代人类的出现和现代行为的产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8年,当王法岗博士第一次给我介绍下马碑遗址的发掘工作时,我就被遗址主文化层的保存情况所震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石霞说,“虽然遗址出土的遗物看似普通,但却与以往的发现有极大的不同,具有很高的潜在研究价值。”
古人类加工赤铁矿染料的现场
研究人员很快完成了对遗物的初步分析,并设计出了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案。“在2019年-2021年间,由中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及英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合作团队,完成了近15项分析研究工作。”杨石霞说。
团队的研究成果于3月2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正式在线发表。通过测年,研究团队将遗址的主文化年代层确认为距今4万1千年至3万9千年间。
研究人员发现:4万多年前生活在下马碑一带的古人,曾将经过挑选的赤铁矿石带入遗址,对其进行粉碎、刮擦,从而得到大量红色粉末,他们可能用这些粉末来鞣制皮革。当古人加工这些赤铁矿粉末的时候,地下的土壤也被这些粉末染红了一大片。
在目前发掘的12平方米的范围内,还能清晰地看到赤铁矿加工区位于遗址西北角,向东有火塘,火塘的灰烬溢出,周边散落着若干石器,并且这些石器按功能分布在不同的位置。
从中可以想见:当时的人们曾经以温暖的火塘作为生活起居场所的中心位置,围着这处火塘,大家各显其能、各司其职,如此勾勒出一幕4万年前的人类“围炉而息、磨石取彩、嵌石为刃、分享猎物”的鲜活图景。
考古发掘现场
现代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是近30多年的学术热点。长期以来,东亚普遍缺乏这类考古遗存,国际考古学界据此推论:现代人群在东亚形成的时间要晚于旧大陆西部。而此次在下马碑遗址发现的赤铁矿加工遗存,作为东亚地区首次正式见诸权威期刊的重要发现,将东亚早期人类使用颜料的历史提早到距今4万年前,也使东方古人类艺术创作、审美、认知表达的历史大大提前,改写了学术界的认识。
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北京房山的田园洞出土的一具4万年前男性骨骼化石中,“钓取”出中国地区古人类的第一个基因组,也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古老的人类基因组,并由此证实田园洞人属于古东亚人。
“距今4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和早期现代人群形成、扩散与行为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在距今4万年前后,现代人已经在华北地区活动,但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和文化知之甚少。”杨石霞说,“此次对下马碑遗址所蕴含的人类行为信息的全方位提取,对于解读东亚现代人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并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人演化研究这一全球性科学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