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高质量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助推共同富裕

导读:努力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形成农村金融发展新格局

作者|崔勇「中国农业银行(601288)副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5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农民增收是国家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血脉,必须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提升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质量,助力推动共同富裕。

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金融机构在推动共同富裕中肩负的重大职责使命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金融机构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肩负着重大职责使命。

一是要深刻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的新要求。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发展基础仍不牢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仍然很重,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是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薄弱领域。据统计,全国脱贫人口2021年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25万元,增速超16.5%,但相较于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还有较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落实总书记要求和中央决策部署,金融机构要持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金融支持,增加脱贫地区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

二是要深刻把握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出的新使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近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大量新业态新主体新要素不断涌现,对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要求。《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农产品(000061)加工业营业收入达32万亿元,产值超100亿元的乡村特色产业集群达150个,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达1.2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万亿元,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1500万人。金融机构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着力发挥好资金活水、资源配置等功能作用,助力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三是要深刻把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新任务。乡村建设事关广大农民群众根本福祉,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支撑保障。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弱项,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投入。“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亿亩,预计需额外筹集资金2750亿元;“十四五”期末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将达85%,农村公路建设和维修年度投资将达7000亿元左右,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将提高12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将提高14.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农村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重点领域,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信贷投放特别是中长期低成本纯信用类信贷支持力度。

四是要深刻把握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提出的新部署。目前,我国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仍不均衡,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是新发展阶段破除城乡分割体制弊端、加快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自由流动、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县域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集中资金资源,强化金融服务,助力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更好地发挥三农金融服务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在助力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贡献农行力量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骨干支柱,农业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初心使命,围绕不同发展阶段中央三农工作主线,持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近年来,农业银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金融工作的总抓手和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努力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一是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2021年,农业银行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四个不摘”要求,相继出台11个专项支持政策文件,制定158项金融帮扶政策措施,持续做好832个脱贫县和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服务,以及东西部行协作、定点帮扶和消费帮扶等各项工作,联合国家乡村振兴局针对脱贫地区农户创新推出“富民贷”专项产品,确保帮扶政策和金融支持总体稳定、靶向不偏、力度不减。截至2021年末,全行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达1.47万亿元,增速超14%;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达2660亿元,增速达15%;“富民贷”产品已实现16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全覆盖。

二是全面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持续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输送更多的金融活水。围绕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村改革、县域乡村消费等重点领域,农业银行分别制订专项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支持政策,着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坚持三农领域信贷供给高目标引领,持续加大三农和县域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1年末,全行乡村振兴领域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增速超17%;粮食安全领域贷款余额达1926亿元,增速近17%;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达1.13万亿元,增速超21%;乡村建设贷款余额达1.28万亿元,增速近15%;三农绿色信贷余额近7000亿元,增速近28%。

三是着力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全面金融支持。重点做好农户信贷服务,加大农户生产经营和增收致富资金支持力度。截至2021年末,全行农户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增速接近13%。强化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服务。全行家庭农场贷款余额超1700亿元,支持家庭农场超130万户。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助力当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加大涉农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1000万元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涉农贷款余额超2200亿元。做好农民工群体和惠民惠农“一卡通”金融服务,覆盖农民工客户510万人,发放社保卡近2.7亿张。聚焦三农县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领域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农绿色金融、三农幸福产业、农村普惠金融六大乡村振兴重点产品线,构建形成包含261项、基本涵盖乡村振兴各领域的三农特色产品体系。

四是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努力拓宽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将网点资源向县域和乡镇倾斜,2021年全行迁址和新建的近千家网点中有65%布局到城乡接合部、县域和乡镇地区。推动基础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深入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加大脱贫地区和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机具布放力度,不断优化升级机具功能。在偏远地区和网点空白乡镇,推广“汽车银行”“背包银行”,努力填补金融服务空白。利用全媒体远程银行中心,推动外呼、视频等技术在智能面客、流动服务等方面应用,扩大农村客户触达面。研发推出手机银行少数民族语言版、乡村版,加载信贷、缴费、理财等农民专享的惠农金融产品。目前,全行共有县域网点1.26万个,占全行网点的56%;惠农通服务点总数达19.3万个,脱贫县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82.5%;县域个人手机银行注册客户达1.86亿户,月活跃客户达6354万户。

五是持续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为农民农村提供现代化金融服务。创新推广线上融资服务,加大“惠农e贷”投放力度,已为超1200万农户建立信息档案,“惠农e贷”余额超5400亿元。积极推广线上供应链融资产品,有效满足供应链上下游、撮合性电商平台等涉农企业的一体化金融服务需求。大力推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平台,支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共与全国1200多个县签署合作建设“三资”平台协议,“三资”管理平台已在900多个县正式上线,覆盖12.3万个行政村。建设推广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加载三大类61项场景功能,强化数字化金融服务。推进县域智慧政务、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生活等场景金融建设,努力为农村农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各环节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目前已建成县域特色金融场景1.1万个。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高质量服务全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农村金融发展新格局

立足新发展阶段,农业银行将全面、完整、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作用,努力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形成农村金融发展新格局。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服务理念、机制、模式、产品等全方位的创新驱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增收、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强化针对性创新,加快推出更多好用适用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广批量化、规模化金融服务新模式,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效。顺应数字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的发展趋势,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二是坚持协调均衡,助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和共同富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作用,促进城乡更加融合、区域更加协调发展。围绕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持续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针对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等群体,以及农民进城安家落户及购车、家电升级等消费需求,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在金融基础薄弱地区,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着力增加高质量金融供给。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增添更多的绿色“底色”。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绿色信贷投入力度,引导推动三农领域各主体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落实《“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方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江“十年禁渔”等相关部署要求,围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金融创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形成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型服务格局。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理念,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系统平台互联互通,带动其他各类资金资源,融合人才、技术、管理、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使其全面注入农业农村,形成强大的支农合力。加强与各级政府、担保机构和涉农企业的合作,创新合作机制模式,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效能。探索联合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大型涉农企业、科技平台公司等更多的机构,带动更多的资金资源投入农业农村领域。

五是坚持普惠共享,不断拓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强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让广大农民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中不掉队、不缺席,让低收入人群获得更多金融支持保障。推动资金下沉,针对乡村振兴巨量资金需求,积极参与并推动形成财政优先支持、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推动资源下沉,加大财务费用、工资薪酬、固定资产、人力资源向服务乡村振兴倾斜的力度。推动渠道下沉,建立融合物理网点、惠农通网点、移动服务车、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远程银行的“六位一体”渠道服务体系。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企盼,也是贯穿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初心使命。作为党领导下的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将紧紧围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以高质量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为抓手,以更大的资源投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更好的金融服务,为全面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

(责任编辑  张黎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