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的公司不少,但把公益做成企业文化的真不多

公司这种组织架构来自现代企业管理概念,传统的商业机构多是商店、商号,多为私人家族所有。公益也是如此,传统上叫慈善,做慈善的叫大善人,也是进入现代商业体系之后,才有了公益的概念。

所以这个“公”字,就是公司和公益的共同点。

很多人一提公司做公益,就本能地认为是作秀。这也是很多公司选择默默做公益的原因。其实公益不是一句口号,一方面要真金白银投入,另一方面它要一直投入。

那为什么公司还要做公益?

何为公?面向公众,服务公众。公司如此,公益也如此。这是二者底层逻辑上的共通之处,都是以公共利益作为终极目标。就像《基业长青》里面的那个观点:高瞻远瞩型的企业在报时与造钟之间选择造钟,通过创造系统性的价值去影响公众,商业利润只是这种价值的附属品。

中国也有类似的表述,大家都很熟悉: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你以为企业傻,企业一点都不傻。做公益当然是有回报的,不是狭隘理解的商业回报,公益里面的这个“益”字,是某种更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东西。

1

橙点公益榜改名的信号

3月3日晚

第六届阿里巴巴公益榜颁奖现场

十四位阿里人获得2022年阿里巴巴公益之星奖

橙点公益榜的初心是响应阿里“公益3小时”活动,于2017年开启了公司内部的公益赛马活动,让更多阿里人了解公益与业务之间的关联,让业务在某一环中更有温度地运转。

由此可见,阿里的公益与公司的业务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它的目的是让企业、员工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持续深入地建立有温度的连接。

进入2022年,这份公益榜迎来了第六个年头。在今年的内部公益晚会上,橙点公益榜正式改名了,以后就叫阿里巴巴公益榜。

今年的公益晚会现场舞美由河南卫视团队承接,晚会现场,在白云仙鹤的背景铺陈下,一幅浓墨重彩的公益榜单缓缓展开,获奖者的故事在屏幕中被娓娓道来。而狮头、花灯、古籍、毛笔等中国风元素在VCR中纷纷登场,传统文化味道浓郁。

之所以突出传统文化,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阿里巴巴基因中的文化,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善念、互助、人美心更美。

除此之外,这次改名,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第一个信号是,阿里不再忌惮“公益就是作秀”的指摘与误解。相比起来,让公益进一步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这是更重要的事。

过去多年,橙点公益榜已经做了不少事情,这是有基因的东西在里面的,在阿里成立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在做公益。

2017年开始,阿里巴巴员工公益最高奖项——阿里巴巴公益奖正式设立,目的是鼓励阿里人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和技术的力量,持续推动解决社会问题,至今已走过5届。

在过去5年里,诞生了众多优质项目,为纪念和表彰这些用心做公益的阿里人,阿里巴巴在杭州西溪园区三号楼一层,特别打造了一面永久存在的公益名人墙,历年的公益之星和优秀项目都有属于自己的铭牌,哪怕已毕业离开阿里的同学,曾经的付出都值得被大家永久铭记。

当年获奖的优秀项目和公益之星,更会以大幅照片的方式悬挂一年。

发展至今,阿里巴巴在商业上已经足够有影响力,让内部公益榜冠上公众更熟知的公司名,这次改名如果能让他们的公益行动也更有影响力,那这个改名就千万人吾往矣。

第二个信号是,阿里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果阿里过去的发展是以商业模式驱动、以理想主义的信念驱动,那么到了今天,阿里可能在倾向探索一个与公众更好贯通的企业文化印记来自我前行。

这个企业文化主张,从今天的阿里巴巴公益榜改名,到此前的种种,实际已经有一条可被感知的线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利他,和公众利益同行”,如果说得再高远一点,是“爱的文化”。

公司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具体到个人就是具体的形象。如果每一个阿里人都能更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愿意以“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心态去对待生活,那他们在工作中也一定是更有力量的人,无数这样的人集合在一起,公司这个抽象概念也就变得更加人格化、有温度、有力量。

这是一个简单易懂的逻辑,而这个逻辑也并非直到今天才被阿里所参悟,而是在今天的发展阶段,阿里更需要明确这种爱的文化,并在文化与制度上将其深刻灌输下去。

第六届阿里巴巴公益榜获奖名单

下滑查看

2

阿里为什么爱做公益

有足够的事实证明,阿里巴巴真的爱做公益,而这种对公益的热情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来自基因、写进制度里面的。

来自基因说的是这家公司在创立之后很早就率先投身公益,在互联网公司里,阿里巴巴应该是最早一批做公益并且力度大到出乎意料的一家。虽然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关心公共利益,是这家公司与生俱来的东西。

包括今年公益晚会现场舞美的中国风,也是在传达这样一种基因:阿里巴巴这家公司以及所有的阿里人,有那种中国人传统的善念和价值观,他们相信善良、正义、互相帮助,企业不仅通过业务去推动社会,更是在更广阔的生活场景里去解决普通人的具体问题,不以善小而不为,聚沙成塔,聚少成多,以个人的行动汇聚成群体的力量。

1995年,杭州电视台做测试,找五六个大汉在马路上撬窨井盖,看看是否有人出来制止。结果当晚只有一个瘦小的、顶着一头乱发的青年骑着自行车来回绕圈,最后鼓足勇气指着几个大汉:“给我抬回去!”

那个年轻人,名叫马云

公益,早就在事实上成为了阿里巴巴公司的特殊企业文化。外界熟知的是阿里的武侠文化,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够机智勇敢地惩恶扬善、扶贫济困的人和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侠义”。侠义与公益,是同一种精神的两种表现形式,在内核上,它们都是对正义、友善、和谐的期待,是爱这个世界的表现。

正如阿里巴巴那句名言:“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这群有情有义的人,如今已聚少成多,而公益也潜移默化地成为阿里人身上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

出生于86年的刘俊,每天周末的凌晨四点准时出门,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两年多。

他去做的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如果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坚持两年甚至更久,这将是一股很大很大的力量。

原来,刘俊这么早出门是摸黑去给20公里外的100多位环卫工人做一顿热乎乎的早饭。

环卫工人在喝刘俊做的热粥

这位看似普通的志愿者、热心人,正是阿里的一位员工,2016年,正式入职菜鸟物流。

刘俊身上能看到无数普通人的影子,也有着世间常见的悲喜。他兄弟三人,自己是老大,从小父母身体不好,6岁的时候刘俊就能给全家做饭了。中学开始住宿,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每周末回到家总是上山去砍竹子,可以换三元钱补贴家用。中考时,他报考了中专而不是继续读高中,原因就是想早日进入社会赚钱。

左为工作中的刘俊

这样的成长经历,我们肯定听闻过无数次,它并不让人意外,也不催泪。但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甚至它就是我们自己的经历。

而让刘俊变成今天这样一个更好的人的一个催化因素,是来到杭州,加入阿里。阿里巴巴的“公益3小时”号召每位员工每年抽出3小时来做公益,对刘俊而言,这种号召击中了他内心深处对回报社会这件事的共鸣。坚持两年多帮环卫工朋友们做早餐,正是来自于这个项目。

在阿里巴巴,像刘俊一样投身公益的人俯拾皆是,而公司也鼓励大家做公益,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公益,还有结合业务环节的创新公益项目。

今年的阿里巴巴公益榜颁奖晚会上,一共有18个公益项目入围,而在最终的十佳公益项目中,每个项目都充满创新价值,同时又饱含着企业对社会发展、公众幸福的积极助推。

比如获得最具社会影响奖的“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项目,颁奖词是这样说的:借助科技力量,从捐助模式升级为服务救助模式,高效践行着“救助一个娃,点亮一个家”的承诺。

在“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项目帮助下

先心病女孩乐乐成功手术

林秀雨的女儿,6岁半的乐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个来自河北巨鹿的小家庭,因此时刻悬着心,在他们的小女儿身上就像绑着一颗“定时炸弹”。爸爸吴国庆辞去工厂工作转行做了货车司机,希望多赚一些钱早点带女儿去北京阜外医院做手术,他早就打听好了,这台手术需要20万元,他要尽早攒够这笔钱。

可是每次跑完一趟车算账的时候,他又感到自己很没用:“算着算着就把自己算哭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赚钱,也没有积蓄。想动手术却动不了,作为一个男人却无能为力,也不想让老婆知道,你懂那种心情吗?”

每一个身为人父的人,都懂这种无助。看一看六岁多的小女孩,她不能大笑、不能大哭,也不能像自己的哥哥弟弟和其他小朋友们一样,追逐打闹。这种无助让人泪流满面。

2021年5月,阿里健康联合知名医院的医疗专家到巨鹿县义诊,林秀雨带着乐乐到了现场,情况不乐观,需要尽快做手术,不能再拖了。可是,钱从哪里来?县里教育局和妇联都知道了乐乐的事,他们去了林秀雨家里,鼓励她申请了阿里健康“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项目。

很快,乐乐成了小鹿灯项目第一期救助的40多个孩子之一。北京阜外医院最好的医生亲自主刀,帮助乐乐拆掉了身上的“定时炸弹”,也给这个濒临绝望的小家庭重新带来了阳光。

8月19日,乐乐出院了。一家三口没顾得上看一眼北京的街景就赶回了老家。但他们此时此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林秀雨说:“孩子健康了,我们以后有的是机会。”

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也是小鹿灯项目带给这个世界最令人欣慰的善意。

正是这一丝一毫的善意,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希望。我想每一位消费者也都曾或多或少地体验过这种善意,它藏在阿里产品的设计细节里,是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而写进制度说的是阿里巴巴的公益之星、公益项目每年都要评选,在这背后是受到公司鼓励与制度保障的公益行动。

这些年阿里公益项目和公益之星越来越多地涌现,证明这种文化正在让阿里巴巴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他们越来越贴近出发的初心,而不是愈行愈远。

这种向心力远比财报数据更有价值,它体现的不是某个阶段的盈亏,体现的是企业有没有足够的沉淀、有没有一呼百应的凝聚力、有没有与社会主流同频共振的方向感,使得自己能够攀上正确而陡峭的下一个制高点。

3

让企业不同的不是产品,而是文化

今天的互联网公司,竞争的层级已经很高了,但真正让企业与众不同的其实不是他们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而是文化。

因为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种,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让人与世界的交互更深入、更多元、更便捷。电商如此、云如此、AI如此、元宇宙也如此。

但真正让一家互联网企业深入人心的,是企业从内而外秉持了某种与众不同的文化,这家企业的人身上有着文化烙下的印记,企业的气质久而久之也深入人心以至于提起它,你想到的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像想起某个人一样想到TA的性格。

这是最厉害的东西,甚至比企业创造了商业价值更重要,因为它贴近了公司这种现代商业机构的终极目的:像有机体一样深入社会各个阶层,用无形的文化去推动有形的产品,让人们由衷感慨,这家公司是配得上去赚取利润的,因为他们提供了产品之外的帮助,做了大量看似分外之事。

但他们明白,那不是分外事,那就是他们当初为何出发的原因。

今天的阿里巴巴无疑是一家很大的企业,但他们依旧在很容易被外部误认为是小事的这些公益行为、公益点滴上付诸行动,并且通过制度性的保障,倡导和鼓励阿里人投身公益,生活与工作在公益上产生了连接,进而产生了新的价值。

这对于今天众多的中小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是一个绝好的样板案例,企业并不一定因为规模小就远离公益,公益的形式也并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大笔投入,而是一种爱的文化,通过文化去改造助推一种新气象蔚然成风,让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形成更和谐、更有机的新连接,这是阿里巴巴公益最有想象空间也最有社会价值的地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倪叔的思考暗时间。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 HN666)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