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斌委员:“三重压力”下,“”将成经济增长引擎

本文源自: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 李方) “新基建”火热依旧,在今年地方两会上,多地明确了“新基建”发力重点和方向。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占斌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表示,“新老基建的融合发展将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智慧中国、数字中国会进一步展开,这对整个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是非常有意义的。”

  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张占斌委员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来持续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基建”拉动经济增长将表现在哪些方面?张占斌委员说,“‘新基建’需要加大投资,这种真金白银的投入,本身就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和推动。有了这些投资的推进,可以带动方方面面的投资,进一步深化新基建和老基建的融合,增强整个经济发展的活力。”

  在他看来,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而数字化新基建解决了超大规模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能够给传统的基建插上腾飞的翅膀,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动能。

  对于如何推动“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张占斌委员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行动计划。张占斌委员表示,加快“新基建”领域标准化研究和建设,围绕新型网络、数据智能、可信安全等前沿技术,鼓励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围绕技术研发、工程实施、维护管理、安全监管等方面,研究建立企业、行业标准。

  二是创新“新基建”投融资模式,创新投资建设模式。他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基建项目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创业,合理规划政府资金流向,加大对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投入,增加企业基础研究经费,给予创新创业企业在税收方面更大力度的支持。

  三是坚持需求引导,根据发展需要和产业潜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他认为,要着眼国内需求,以应用为导向,挖掘中国市场规模巨大的潜能,以政府、企业和公众需求为驱动,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探索规划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他提出,增强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的互补性,增强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核心竞争力,同步提升电力、交通、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增强基础设施综合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引导各方合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加快新基建进度,协调推进产业化应用。围绕教育、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强研究,鼓励支持创新示范应用,促进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打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激活城市发展的巨大需求潜力,适应群众数字消费新需求。

  四是把参与“新基建”的“新主体”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张占斌委员表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新基建项目相关领域开放水平和竞争性,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持续吸引扩大参与主体,积极创造应用场景和需求,为企业公平竞争提供更多机会。保障企业的建设主体地位,发挥重点企业的标杆和示范带动效应,充分激发其新基建投入的内生动力和信心。

  五是抓好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项目落地见效。他建议,加快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5G、千兆光网、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推进区域科学布局,稳妥推进“东数西算”,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项目建设速度,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基础。超前部署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新基建’投资将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是未来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张占斌委员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