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构建具有大湾区特色的都市工业生态系统

刘金山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形成的两大产业共识是:工业发展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长期健康发展、经济安全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产业支撑;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带动的城市化这一进程将持续下去。发达国家纷纷回归制造业和再工业化,就是这一认识的具体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率先引领全国工业化进程,通过产业关联带动珠江三角洲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为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世纪初“退二进三”产业战略的推进,广州逐步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广州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2009年超过60%,达60.8%;2017年超过70%,达71.0%;2021年为71.5%。

广州旗帜鲜明地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产业战略,是总结了过去十几年产业结构变迁的经验,把握世界产业发展大势,进行的科学理性选择之一。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广州的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工业。作为服务业为主导的大都市,广州重新认识工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关系,确立产业的关键地位正当其时。

广州践行“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必然选择是都市工业,通过布局发展都市工业,提升自身竞争力,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都市工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全产业链布局的工业生态系统,而是适合大都市资源禀赋(比如土地)、产业基础(比如人才、资本、技术)等特征的工业。基于广州自身的禀赋和条件,如何发力都市工业呢?关键思路是,聚焦中上游产业链,引领构建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都市工业生态系统。

中心城区发展都市工业,广州应从四个层面建构思维逻辑:一是都市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广州发展都市工业,应和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通过顶层设计,将都市工业产业主攻方向聚焦中上游产业链,实现区域协同,构建都市工业的生态系统。比如,广州可以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及模具(零部件、元器件)制造。工业设计属于产业链上游的研发阶段,模具(零部件、元器件)制造属于产业链中上游的工程化阶段,这两个阶段和广州的禀赋条件比较匹配。但是,其产业链下游的最终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阶段,需要大的土地空间,就不一定和广州禀赋条件匹配。

二是都市工业发展要把握智能化与数字化革命大势。当前最终消费品领域的电商平台极其发达,但制造业中上游产业链的电商平台有待进一步发展。广州可建立基于都市工业的全产业链互联网电商平台,注重集中向制造业的中上游环节发力,实现都市工业的互联网化。同时,都市工业从创意设计开始,就要着力于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化,坚持“双碳”引领从研发设计端到需求端、从消费到生产端的发展,主攻更高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塑造自身产业竞争新优势。都市工业生产过程及其产品必须是智能化、数字化、精密化、自动化,同时实现元器件(零部件)的标准化和产成品的个性化。

三是都市工业发展要注重区际协同。首先要实现市内各区的协同发展。广州发展都市工业具有很好的基础,目前拥有华南地区最齐全的工业门类,广州开发区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工业体系,在南沙、增城等地的国家战略平台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助力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帮助制造业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全市各区都市工业要错位发展,分工协作。

比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要发展全产业链都市工业,天河区注重发展与都市工业相链接的生产性服务业(比如工程化阶段所需要的金融业),荔湾区可以发展工业设计等部分产业链环节与黄埔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都市工业产业链,海珠区可以发展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的都市工业和中上游互联网电商平台。同时要认识到,发展都市工业,不仅仅是广州自己的事情,还可以辐射到珠江东岸和西岸,甚至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促进全球消费资源集聚粤港澳大湾区,这将引领都市工业从研发设计端到需求端、从消费到生产端的全产业链发展。

四是大力培养都市工业人才。都市工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标准化、精密化发展,需要高端都市工业人才。其特征是:第一,数学基础好,算法能力强,编程水平高,专业知识全面,能及时发现问题背后的逻辑;第二,受过系统实验室情境训练与操作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强;第三,熟悉统计分析软件,善于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能及时发现并预警问题;第四,外语水平高,能阅读专业领域文献,参加国际交流;第五,具有车间实战经历,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广州要鼓励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加大对复合型、国际高端制造业的产业人才培养,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同时,还需要培养服务于都市工业发展的金融人才,尤其是工程化阶段的金融人才,引导各类金融业态(比如各级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投向都市工业,使金融服务于都市工业发展。

(作者系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