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兴海:核心技术独立自主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关键

全球范围内芯片短缺正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部分车企曾一度出现大面积交付困难的情况。3月3日,《财经》新媒体获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小康集团创始人张兴海将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提交四份提案,涉及汽车产业融资、芯片等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工人培养及川渝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

张兴海认为,实现国产汽车芯片等技术自主可控,是我国汽车产业从数量高增长向内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尽管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我国因起步较晚难以超越欧美日等国,但在新能源车领域,国内车企在全球竞争中一度保持领先优势。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47.6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3%,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销量前20榜单中,自主车企占据近半数。

不过,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短板。2021年,受全球芯片供应能力持续恶化、上游原材料涨价、车企备货量和产能调配严重不足及国内缺乏完整的芯片等核心技术供应链条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减产约200万辆,多家车企面临着因“缺芯”所致的供货难题。

事实上,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之争,实质是核心技术之争。外资品牌开始加速布局的同时,我国自主智能电动车企在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以芯片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实现国产替代迫在眉睫,人才缺口一度达到2200万左右,导致国内车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

张兴海指出,从特斯拉案例可以看出,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离不开金融资本支撑。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制造和消费市场,却没有相应规模的金融资本市场。十四五末期有望实现新能源汽车千万量级的市场,再加之产业链的拉动,产值将达到十万亿级,则需要十万亿量级的资本市值规模来支撑。

张兴海建议,在金融资本层面,需政府协调各方给予自主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等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更大的支持力度,通过金融资本上规模投资参与,推进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在芯片国产替代方面,除从国家部委层面下设汽车芯片主管部门制定顶层设计,还可引进国际领先汽车芯片制造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同时鼓励整车企业与芯片企业跨界联动。

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地区,成渝两地的潜力非常巨大。在需求端,川渝两地人口超过1.2亿。在供给端,川渝两地现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达1600多家,年产值超过6000亿元,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急需的能源方面,川渝两地具备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

在张兴海看来,可以将川渝新能源汽车发展纳入到一盘棋来进行统筹规划,推动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及应用、应用场景一体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满足制造业升级需要的人才培育体系。除此之外,政府应加强、加大就业引导和就业支持力度,改善制造业就业环境,让更多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紧缺型人才步入制造业,争当产业工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