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翰林 赵毅 广州报道
202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今年计划提交6份提案,聚焦新基建、“三孩”生育、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
据悉,翟美卿的6份提案分别为《关于加大“三孩”生育政策支持的建议》、《关于强力打击拐卖妇女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建议》、《关于对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提高投资精准性和有效性的建议》、《关于调整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延长执行期限的建议》、《关于完善公共资源“跟人走”,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的建议》以及《关于为大湾区内长期驻粤港澳居民提供疫苗便利化接种服务的建议》。
适度超前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翟美卿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落脚点应在“新基建”上。
2021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同时,工信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短期经济增长、提振社会信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翟美卿认为,当前,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疫情冲击下呈现逆势增长的喜人局面,但是,由于新基建投融资规模差异化、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等特点,导致新基建投融资面临“谁来投”“怎样投”“钱哪来”等不少问题。
对此翟美卿建议,应加强对“新基建”的统筹规划,一方面,加快实体物理空间“硬设施”建设,推动政府机关、公共场所、市政设施、住宅小区和商务楼宇资源开放,推动5G基站等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共用。另一方面,强化虚拟网络空间管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补齐“软资产”(数据治理的体系和能力)治理短板。
关于新基建的应用和落地,翟美卿指出,应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新型基础设施与服务。”
她建议,从解决后疫情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迫切问题入手,优先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需求,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例如建立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中枢、数据中心集群,构建一批智慧医院、智慧公园、智慧校园,使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日常所用。
在创新投资方式上,翟美卿建议多渠道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发挥政府资金对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发挥市场力量,拓宽资金来源、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延长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期限
与此同时,翟美卿还关注到,国家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用明显,特别是在疫情反复的经济运行环境下,有力地支持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翟美卿表示,现行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极有力地配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同时,相应免税以及低税措施也促使小微企业极大提升了纳税遵从意愿,在某种程度上也拓宽了税基,并未造成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
为更有效地发挥该优惠政策的效用,翟美卿建议,将现行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政策执行期延期两年,同时提升免征增值税销售额标准至300万元,并实施季度申报。
对于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方面,翟美卿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她进一步解释,在当前公共资源要按照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的政策要求下,财政资源的分配方式要更多考虑人口流动的因素,转移支付等资金分配要进一步实现“跟人走”,增加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同时加大对财力不足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动态的财政资源分配机制来缓解公共服务资源错配的局面,促进财政资源分配公平。
(编辑:赵毅 校对:张国刚)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