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长寿路街道中宁大楼3台已经使用了30年的老电梯,频繁出现故障,“关人”现象也时有发生,居民们都希望对老旧电梯进行更新改造,但难度很大。为了不让楼内360户业主坐电梯不再“吓丝丝”,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三驾马车”一起出手,在大多数居民的支持认可下,成功完成了自主更新电梯工程。
电梯零部件自然老化
不少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层商品房、售后公房,电梯普遍存在着“老龄化”现象:开关门不畅、运行中忽然加减速等。“高龄”电梯屡修不好,而这时,历次维修的费用累计已足够更换一台新的电梯,电梯更新的选项摆在了居民面前。不过,由于电梯更新涉及费用较大,在一些小区,更新电梯可算得上一场“硬仗”。
中宁大楼是一幢30层高的高楼,竣工至今已有30多年,内设3部电梯,承担着360户业主的日常出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梯零部件自然老化,甚至出现居民被困电梯里的情况。虽然也进行过修修补补,但这3台“高龄”电梯仍频繁出现故障。其中一部因故障太多,严重影响居民出行,索性停止了运行。
3台电梯变2台,另外2台也是带病运行,大大影响了业主们的出行,时间一长,居民的不满就再也掩饰不住了。
居民区党总支在“走四百”活动中,通过上门走访调研,面对面交流,了解到部分居民们反映的老旧电梯的供应不足、安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对老旧电梯进行更新改造的诉求。
采取局部改造的方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居民区党总支立刻进行了“地毯式”的排摸调研,剖析居民需求,决定对老旧电梯进行更新改造,以保障居民日常安全。
“三驾马车”经过充分讨论,发现更新改造老旧电梯项目中存在诸多“痛点”:在老旧电梯改造的选择上,是选择局部改造还是整体改造;在维修公司的选择上,是选择价低实惠还是原先品牌;项目审价、划款等审核手续与施工时间发生冲突。
为切实解决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的难题,居民区党总支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先后召开多次业主大会、协调会和说明会,向居民耐心解释该项目的重要性,与居民共同商讨该项目应如何落实。并跨前一步、主动作为,呼吁社区达人发挥自身作用,共创和谐美好家园。
社区达人朱老师就是该大楼的老业主,也是该项目推进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关键人物。对大楼老旧电梯问题,他也十分关心,经过多次业主大会、协商会和说明会的召开,他对该项目的实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让他站到了支持的队伍中来。他从业主的角度提供了有效的意见、看法的同时,还就审核手续与施工时间发生冲突问题上,多次走访施工单位、市场所、银行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切实有效地推进了电梯改造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通过听取业委会、物业、居民等多方意见,并结合居民的投票结果,居委会敲定了对老旧电梯改造采取保留原本导轨等特种设备,其余设备能换新的全部换新的局部改造方案,并与相关公司合作,最终敲定该项目的落实,共同完成老旧电梯的改造更新项目。
整个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过程中,“三驾马车”各司其职,由居委会进行整体流程的把控,若流程中出现异议等问题,居委会及时召开红色议事厅进行答疑解惑;由物业进行施工准备等工程对接;由业委会进行整理、反馈所有居民意见,并在出现分歧时,与居民进行沟通,缓和居民情绪,共同推动施工顺利进行。
换来居民持久的放心
电梯改造不仅要改硬件设施,还要完善软件管理,在加快推进电梯改造的同时,为保障居民出行不受影响,业委会、物业通过与维保单位沟通协商,加速上门维保时效,让电梯故障可以及时解决,通过更换部分零件,减少电梯故障发生频率,将潜在的公共安全隐患消弭于无形之间。
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有章法、有规则、有组织,各方真抓实干,加快推进,于2021年5月第一台电梯设备进场施工,比原先规划的初步施工时间提前了2个月。2021年底按照计划,全面完成电梯更新,现如今已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老旧电梯改造更新项目的提前完成,得益于“三驾马车”、社区能人的共同参与,大多数居民的支持认可,使得电梯改造项目实施“如虎添翼”,同时改造设施和持续完善服务的结合,换来了居民持久的满意与放心。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